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4G
+關注
關注
15文章
5525瀏覽量
119235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9瀏覽量
252164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79瀏覽量
564842
原文標題:外交部、商務部、華為:回應“5G禁令”!
文章出處:【微信號:angmobile,微信公眾號:5G】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第二波反制!針對美國軍工企業和管理人員名單公布
...... ? ? 近期,美國對華進行了自2022年10月以來的第三次大規模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了對24種半導體制造設備、3種用于開發或生產半導體的軟件工具以及高帶寬內存(HBM)芯片的出口限制。 ? ? 中國商務部與外交部迅速作出
華為5g技術介紹 華為5g技術的優勢
華為5G技術是當今全球通信技術領域的佼佼者,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前景而備受矚目。以下是對華為5G技術的介紹及其優勢分析: 一、華為
或2027年生效!美國商務部禁用中國汽車智能網聯技術
與中國或俄羅斯有足夠聯系的集成特定軟硬件的網聯車輛或單獨銷售的組件。 ? 擬定2027 年禁軟件、2030 年禁硬件 ? 這次美國商務部擬議的禁令規則中,主要關注VCS和ADS兩大系統。其中VCS是汽車網聯系統,主要負責汽車與外部網絡的通信,包括遠程信息
臺積電回應南京工廠獲美國商務部授權
近日,針對市場上廣泛流傳的臺積電南京工廠已獲得美國商務部“無限期豁免授權”的傳聞,臺積電官方正式作出回應。據臺積電方面透露,美國商務部已核發“經認證終端用戶”(VEU)授權予臺積電(南京)有限
臺積電南京廠獲美國商務部無限期豁免
近日,全球半導體制造巨頭臺積電宣布,其南京子公司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已獲得了美國商務部核發的“經認證終端用戶”資格。這一資格確認意味著,臺積電南京廠在采購和使用受美國出口管制法規影響的物品和服務時,將能夠長期持續獲得供應,而無
美商務部斥資7500萬美元支持Absolics提升半導體制造能力
美國商務部透露,將于2022年向半導體封裝廠商Absolics授資7500萬美元用于在佐治亞州新建一處占地面積達12萬平方英尺的新工廠,為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提供尖端材料。
非美投行:德國若替換華為無線設備,將花費196.38億
5月21日消息,外媒稱這次與以往有所不同,因為參與相關決定討論的德國4個部委里由有3個支持實施華為禁令(德國德國內政部、外交部和經濟
美商務部將37家中企列入實體清單,中方堅決反對,并將采取維護措施
另據5月10日報道,有記者向商務部詢問社交媒體上熱議的話題——美東部時間5月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多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發言人對此表示,中方堅決反對。
一季度5G手機出貨量出爐 5G手機5643萬部 占比達83.7%
一季度5G手機出貨量出爐 5G手機5643萬部 占比達83.7% 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5G手機出貨量達5643萬
外交部:美方應停止將電動車制造歸為安全問題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強調,我國在保護數據隱私與安全方面的立場,已于昨日闡明,如需了解更多內容請查詢。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汽車因技術創新和卓越品質而受到全球贊譽,而非外界所猜測的“不公正手段”。
1月5G手機出貨增長59% 高達2616.5萬部
1月5G手機出貨增長59% 高達2616.5萬部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24年1月,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3177.8萬部,同比增長68.1%。其中,5G手機出貨2
外交部回應英偉達將華為認定為“最大競爭對手”!
70億美元。
在2月27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據報道,英偉達近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首次將華為列為AI芯片等多個類別的主要競爭對手,同時稱,如果美國政府加大限制芯片出口
美國商務部擬公告《芯片法案》補貼英特爾等公司
消息顯示,美國商務部長吉娜·萊蒙多定于下月26日參加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美國恢復創新”會議,并通報《芯片法案》最新進展。近日有消息透露,大型CHIPS法案補助將在此次會議中公開揭曉。
中國將加強與各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低碳發展合作?商務部發聲!
據中工汽車網獲悉,2月22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表示,今后將加強與各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低碳發展合作,推動構建公平、穩定、包容、便利的汽車貿易環境。
美國商務部對圖森科技發出禁令
據悉,圖森科技原本準備將這批芯片送至其澳洲分公司以提高半掛車自動駕駛技術,并重申此行動不會涉及中國。此外,該公司指出,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其正逐漸減少在美國市場的業務活動,因此需將美國子公司的部分資產轉移至澳洲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