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工程師往往有以下特質:
1、熱愛、迷戀技術,工作就是興趣!
優秀工程師是將工作和興趣結合起來的,所以會迷戀對技術了解和學習,為了解決一個實驗中的問題,可以從早上7點鐘開工,干到晚上12點不挪動座位。
經常有其他行業的人問我:“你們程序員是不是都喜歡工作到夜里面?(在他們看來,你們都叫程序員)”
我覺得吧:“把一個問題解決、完成某一個功能設計、完成某一個項目,所獲得的成就感,比睡一會的舒服,要快樂得多!”
這些每天沉迷于工作,熱愛技術,拼命學習的工程師,曾經在大學時80%是學渣!在學校,逃課、打游戲、補考、整天昏睡、迷茫、得過且過。
工作之后,怎么突然就變得這么奮斗、拼搏、好學、認真!
對技術產生執著的熱愛之后,生活中,總是會不自禁地具有創造性。
2、對設計質量、工程質量、代碼質量有追求。
優秀工程師,在入行后,要么自我學習,要么經受良師指導,有明確的規劃,從而是有追求的一批人。這種追求,包括但不限于把在實現了功能之后:
電路走線的時候,不但考慮功能實現、還考慮路徑合理、可靠性、抗干擾性、信號質量是否完美,走線是不是美觀!
在代碼的層面,觀感上更加漂亮,可讀性更加好,邏輯結構更加清晰,效率更加優化。
在設計的層面,模塊劃分清晰,注重規范性,連代碼的注釋是不是在同一列都有強迫癥。
為了追求工程質量,對基本單元進行有效的單元測試和版塊、整體項目的集成測試。
(曾幾何時,你就是那個作業都是抄抄,連考試不愿意多檢查的少年)
3、迷戀解決問題,最好是迷戀用技術解決問題
優秀的工程師,是一個勤奮與“懶惰”的矛盾綜合體。一方面,他勤奮地學習和練習所學到的技能或者勤奮地工作,開發產品,為了解決一個技術問題,可以不吃不喝到半夜,也可以凌晨 5 點起,折騰一天。但是一方面,他又會經常“懶惰”地想,盡可能地省事,盡可能地采用技術來解決所有的問題,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比如你讓一個優秀的工程師,每天花 5 分鐘手工做一個統計分析,他會想方設法地將這件事情,讓機器自動執行,哪怕用程序去實現這個手工 5 分鐘統計分析要花掉半天的編程時間,也在所不惜。因為第一次實現花掉了半天,而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即使手工跑,也只需要幾秒,而用自動化運行的話,除了監控正常運行之外,真的就是一勞永逸了。
我們的父輩祖輩大多數人是“體力勞動者”;我們這代人大多數人算是“腦力勞動者”;我們的下一代,應該是駕馭計算機腦力的新一代。
4、工作不僅是完成領導交的任務,更要完成團隊與自身提升
雖然工作是為了掙工資,是為了完成團隊和項目中的任務,但是如果僅僅限于此,也不會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工程師。優秀的工程師,絕不會整天做著簡單重復和沒有創造性的工作,會想方設法讓簡單的工作,也變得更有意義 一些,在簡單的工作中,每天都有進步,這個進步,跟上面所說的追求一樣,對自提升有價值,甚至關于總結。
這個追求上進、嚴格要求自己、自學欲望旺盛的狀態,是不是跟你上學時那個你判若兩人?
是什么改變了你?
曾經那個厭惡學習、厭惡作業、厭惡考試、厭惡老師的你,怎么突然就熱愛技術,變得優秀了?
1、鉆研能力——學會“學得精”,而不是貪圖“學得多”
上學時,學生大多疲于奔命,每天學習4種以上學科!
數學老師上完課走了,語文老師來,語文老師走了英語老師來,然后還需要學習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政治;大學生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里,不知道學習時應該精學哪一門,更不用說小學生和中學生了。所以沒有機會去花大量的時間去鉆研某一個學科,到非常深入的程度。
與其每門課都學得浮皮潦草,倒不如踏踏實實靜下心來,吃透每一個知識點,理解每一個細節。
學習C語言時僅僅利用一套實際產品的源碼和一本C語言語法書,對每行程序都做徹底研究,不懂的語法就去查書、查網絡,順藤摸瓜對每一個知識點都不放過。學完這套源碼后,我馬上就會編寫實用程序了。這種學習方法的好處是把知識點放在實際應用場景中來學,不僅容易理解,而且學完就會用,效率極高。
當你通過某一個深入的學習內容,學會了“鉆研”,學會了“把一件事情學精”,你學習任何新內容的時候,都會覺得“沒那么困難”。
2、按需學習
每個工程師應該都有感觸:“項目中學習,最有效的”。根據項目的需求去學習,最觸發工程師的學習欲望。另外就是項目中學習,才能快速實踐。如果你憑空要去學習某一門技術,一定會效率低下。
而我們在上學時,長時間處于這種迷茫學習,不知道學習的內容有何用,效率非常低下。
實際工作中按需學習,這是一種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因為學了就用記得牢。知行合一!這就是“知行合一 ”。
由目標觸發進行任務完成
咱們從小學習英語是為了考試、為了過四級,拿學位證書,這樣的目標設定讓我的整個學英語的過程變得痛苦。而我常常也會困惑:學了有什么用?
但實際上,我到了工作上之后,我會發現,英語對于一個工程師是十分有用的!
教材國外編寫的好,而代碼也是用英文的,學術交流也是英文的……反而在工作后觸發了我學習英文的動力。
除了英語,我大學里學的線性代數、力學、電路設計等等,這些看似枯燥無味,看起來也無用的東西在工作后也變得分外重要,我開始懊惱自己當初為什么沒有好好學。
那我們是否也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孩子一開始就接觸工作,接觸各種機器人工程,他們發現做好這些工程需要扎實的英文、物理、化學、數學等等的基礎的時候,孩子們是否會學地更努力、更扎實、也更明確自己為什么而學?
3、能力比知識重要
在工作或學習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能不能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快速解決問題,是工程師能力高低的一種體現。這種能力與個人天賦有關,更需要后天的培養。只要做到勤于實踐、勤于思考、勤于積累,不放過每一個疑問或問題,你的能力將會不斷獲得提升。
4、成就感反饋周期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嗑瓜子一個小時不累,但我們背英語一小時卻很累。究其原因,是因為反饋時間的長短的問題。
那么為什么可以嗑一個小時的瓜子而不覺得累么?
現在嗑瓜子,只能嗑,不能吃,瓜子仁留下來,嗑一個小時,再把瓜子仁一次吃完。這時候還會覺得嗑瓜子很隨意么?
同樣是嗑瓜子,但是設置的游戲規則有所不同,導致帶來的主觀感受也大不相同,這是因為在新的游戲規則里,付出得到反饋的周期被拉長了。于是題主得出了一個結論,人做事情,都需要有個反饋,反饋的周期越久,感覺上就越困難。
嗑瓜子,因為是嗑一個,吃一個,反饋的周期很短,差不多兩秒鐘瓜子就能到嘴里了,所以不覺得累。而工作學習的反饋周期就很長了,你不知道你學的這個東西什么時候才有提高,什么時候才能派上用途。
做一件事情,反饋的周期越短,越有可能上手。而一件大事情,我們也可以把它拆分成一個個小事情,然后給予每一個小事情一個短周期的反饋,這樣我們做起來難度就小多了。
我們的在校學習,因為距離實踐太遙遠,所以反饋周期太長,導致我們疲乏,不愿意迷茫的學習,憑著自律性去學習,導致學霸很少、學渣很多。
但是在軟硬件的開發過程中,反饋周期很短,而且很可控,可以把很多開發步驟分解了,進行信息回傳。這樣我們的成就感反饋周期就很短。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調試單片機的時候,先點個燈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所以,美國人發明了一種教學方法——STEAM
類似工程師做項目一樣,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完成一些項目,通過項目的需求觸發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同時又一個項目目標。
STEAM是一種教育理念,有別于傳統的單學科、重書本知識的教育方式。STEAM是一種重實踐的超學科教育概念。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僅僅依靠某一種能力的實現,而是需要借于多種能力之間,比如高科技電子產品的建造過程中,不但需要科學技術,運用高科技手段創新產品功能,還需要好看的外觀,也就是藝術等方面的綜合才能,所以單一技能的運用已經無法支撐未來人才的發展,未來,我們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綜合型人才。 從而探索出STEAM教育理念。
STEAM教育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教育理念,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思想。
“做中學”也就是“從活動中學”、“從真實體驗中學”,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知行合一。
杜威提出的做中學主要涵蓋藝術活動(如繪畫、唱歌)、手工活動(如烹飪、紡織)和需要動手操作的科學研究(如機器人研發、物質合成)三個方面。信息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拓寬了“做”的廣度和深度,提升了“做”的速度,也使得“做”出的成果傳播得更快、更遠。
除了“做中學”思想,快樂教育也是STEAM教育背后的重要理念。STEAM教育賦予學生更多自由和選擇的權利,使他們可以聽從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而非迫于家長、老師、考試、升學等外在壓力,從容地選擇創作主題、材料、工具、伙伴等,親自動手設計、制作、檢驗,享受創造的樂趣。
STEAM教育既是“做中學”,也是“做中玩”。想象、創造是孩子固有的能力和天性,STEAM教育就是要還原學習的“樂趣”,解放孩子的天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激發和維持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動力。教育者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切利于創造的環境,給予適時的指導和鼓勵,更重要的是“呵護”而非“摧殘”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
STEAM教育往往指向現實問題的解決,是一種問題導向式教育,讓學生發現現實問題,尋求創意的解決方法并通過努力使之變成現實。問題解決不同于考試,考試是在單學科、單知識點中尋求特定答案的過程,而扎根現實情境的問題解決則需要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同時保持樂觀的心態,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產出創意的解決方案。
為此,我們成立了一家公司,名字就叫做:STEAM “斯第姆”(硬十少年版)。從事相關的產品開發和教學,并獲得了不少的榮譽和成績。
同時,國家教育系統也非常強調STEAM課程與教育,成為教育領域的風向標!
-
工程師
+關注
關注
59文章
1571瀏覽量
68555 -
代碼
+關注
關注
30文章
4798瀏覽量
68714
原文標題:讓孩子像你愛上技術一樣,愛上學習!
文章出處:【微信號:Hardware_10W,微信公眾號:硬件十萬個為什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