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重組方原計劃8月底的答復沒有落地,相關時間點的進展已經一再超出預期。對于手機產業鏈供應商而言,手機廠商的停擺無疑讓他們瞬間進入寒冬。最新的動向是,重組方代表有意在下周前往香港會見董事長劉立榮,商談重組條件。
王亞怎么也沒想到,16個月之前的一個決定,會讓他陷入今天的困境。
作為手機零部件供應商,王亞所在公司是跟金立手機多年的合作伙伴,去年開始,公司由原來單一供貨給金立合作的材料商,轉變成開始部分直接供貨給金立。原以為這樣可以更加便捷地結款,但金立的3+6個月結算模式,讓他所在的公司恰好卡在了隨后爆發的資金鏈危機中。
彼時,大型供應商歐菲科技宣布停止向金立供貨,由此引發其他供應商的連鎖效應,金立因此被凍結部分銀行賬戶,也沒再向供應商提貨。
自今年初爆發的金立資金鏈危機,至今已延續大半年,期間關于新的重組方進展傳言不斷,但始終并未落實。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作為重組進程的關鍵環節,在7月中旬,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開始正式進場金立,并聯絡供應商落實債務狀況。在8月中旬,這兩大事務所開始離場,籌備報告的撰寫工作。按照金立財務總監何大兵的表述,目前進展下,金立該準備的事宜和接下來的工作規劃已基本完成,只待重組方的表態。
但原計劃8月底的答復沒有落地,相關時間點的進展已經一再超出預期。對于手機產業鏈供應商而言,手機廠商的停擺無疑讓他們瞬間進入寒冬。
盡調團隊離場
8月中旬的一個工作時間,深圳時代科技大廈21樓看上去平靜如常。前臺一名女子承擔著日常接待工作,再往里走,一處開放式的辦公隔間中,幾十人的座位大部分空著,僅約五個位置零散有員工落座,面向電腦,走廊上不時有員工經過。看起來,這似乎更像是一間辦公室午休時刻的場景。實際上,這是在資金鏈危機下,金立通信總部所在地的一種應急性反應。
7月11日,金立方面曾召集供應商溝通公司的最新進展和接下來的運營打算。關于削減公司成本方面,金立提出的規劃是,承諾截至2019年3月,集團公司只留約150人,還需金立通信承擔的人員成本削減到500萬/月;同時辦公用地年租金控制在300萬以內。
在辦公室與前臺之間,有幾個由玻璃門隔離開的小房間。房間幾乎都是空的,只有一間除外,在圓形大會議室桌面上,擺放著一摞一摞的文件資料。而就在一周前,這里還坐著為金立重組開展盡調工作的相關人員。
據何大兵介紹,已經離場的會計師和律師團隊正在撰寫相關報告,此前公司與意向重組方已簽署框架協議,如若按照正常流程,待盡調報告正式出爐,重組方意向明確的前提下,這場重組也將基本走向一個句點。
同時,何大兵承認了當前的意向重組方確為一家國企,雙方對于重組的商務條約已經商談完畢。而金立方面也在準備,一旦投資方正式簽約入場,金立希望能夠立刻重新開始業務運轉。
按照何大兵的預期,希望盡調團隊在8月下旬出具最終的報告,但目前看來已經延期。他也解釋道,康達律師團隊在7月中上旬進駐金立,利安達會計師團隊則是7月中下旬進場,這一時間差讓盡調時間略微緊張,如若遇上后續資料不足等情況,該項進程或許還會有所拖延。最新的動向是,重組方代表有意在下周前往香港會見董事長劉立榮,商談重組條件。
確如何大兵所說,王亞也是在7月中下旬接到盡調團隊的聯絡,并發函要求提供其所在公司與金立的交易數據,包括訂單、送貨單、對賬單、發票等進行核對。
而在此之前,面對市場上關于多名意向重組方的傳言,常常前往金立深圳總部辦公室詢問進展的王亞,卻未曾接到過如當前這般正式開展盡調的信號。
關于重組進展,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詢問金立官方得到的回復是,沒有確切消息,只有市面傳言的“據說金立已成立重組小組,未來幾周將制定重組方案”。該人士表示,待到有重組最新消息會及時通報,“不過會要等一等”。
這似乎是一個可期的信號,但重重不確定性仍然圍繞在這個國內TOP10手機廠商發展進程中。須知,一個跌落的品牌要復興或許需要從產業鏈、產品線、渠道等角度重新考量,這或多或少可以參考諸如諾基亞等品牌的經驗。
金立的資產價值
受供應商停止供貨和對消費情緒帶來的影響,截至上半年,金立的銷售業績開始下滑,不過仍位居全國市場的前十之內。
根據第三方機構賽諾公布的數據,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銷量中,金立排名第八,總銷量377萬部。雖相比第一名OPPO的3808萬部相差十倍,但也顯示出在當前廝殺激烈的國內市場,金立手機品牌仍存一定戰斗力。
另據諾為咨詢提供給記者的統計,今年6月,金立手機產品在線下4000元以上市場份額約在0.1%,在這個蘋果手機主導的市場區間內,金立與錘子份額并列第六;在線下2000-2999元市場,金立份額為0.5%,除T字陣列的頭部品牌外,已被魅族、三星等品牌超越。而在主打性價比的千余元線下手機市場,金立正面臨被小辣椒等小而美品牌超越的情況。
這也顯示出,在當前市場中,金立的定位與同源的OV廠商相近,即主打線下和全品類市場。若未遭遇資金鏈危機,金立或許也會面臨來自大廠的正面夾擊。而在危機之下,金立在中低端手機市場正與“小而美”品牌展開市場份額競爭。
諾為咨詢CEO李睿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一直以來金立都以線下渠道為銷售主體,且過往金立的渠道商具備較大話語權,對市場敏感度很高。“在過去,金立五大區域的管理者有權限做針對市場化的細分產品線,但現在市場差異化越來越小,消費者需求趨同,所以這種差異化的產品價值就不存在了。”
但他指出,金立對渠道商的培育類似合伙人制,因此相關線下渠道資源實力強勁。“金立的省級代理商比OV還要龐大,現在金立跟之前在品牌上沒有太大差別,只是略有下降,但品牌基礎還在,研發實力和管理層水平也還在。在各方面還有基礎的前提下,金立還是具備市場機會,可以做一個小而踏實的手機品牌,重新定義和整合產品線,這樣一旦大品牌犯錯,很快可以補位市場份額。”
在正常的手機運營之外,金立被重組的資產價值還包括此前拿下的生產廠房、總部大樓,以及部分投資性資產的股權。
根據7月金立召集供應商在溝通過程中的展示,當前金立旗下主要房地產資產包括深圳前海科技大廈、東莞金立工業園和重慶工業園土地,經測算估值分別為35億、10億和10億元,此外公司投資了南粵銀行和微眾銀行的股權,綜合估值預計達到35億元。
不過受當前危機影響,金立這些資產中,共有約23億被抵押。目前金立這部分有形資產總計約93億元,扣除抵押的普通債權人權益為70億元。但金立方面也指出,若公司破產清算,普通債權人可回收的資本將小于45億元。
由金立控股的另一資產致璞科技,目前旗下也有三項投資。包括對北京泰迪熊科技持股1.8263%,對無限向量(北京)持股4.82%,對深圳載樂科技持股2.2286%。據何大兵介紹,這些均是和OPPO、vivo、小米等聯合投資的企業,持股按照2017年底的市值計算,致璞科技旗下掌握著4860萬投資性股權資產。他還指出,泰迪熊科技和無限向量已有到2020年進行IPO的計劃,若實現上市,這些資產有望再增加超過5億的市場價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工商資料發現,這三家被投資公司主要聚焦資訊提供類業務或通訊錄解決方案,截至目前這一持股比例尚未變化。
綜合來看,具備較好手機資源價值和前瞻性投資資源的金立仍有好牌,若能順利實現新股東方進駐,其未來發展仍值得期待。
而對于金立為何出現資金鏈危機,李睿向記者分析,從市場層面來看,金立去年的戰略類似OV,連續推出新品,但在同等功能區間內,金立的產品定價偏高,做得“好而貴”,他認為這是金立在定價層面的戰略失誤;在市場投放角度,則是以較為傳統的思維看待市場,沒有清晰定義金立的用戶特點和友商的布局。“金立的品牌不女性化,但任何品牌基本都是女性引領的市場。”他告訴記者,今年7月金立銷售額將跌出TOP10榜單。
供應商生存困境
作為手機產業鏈的關鍵一環,金立的資金鏈危機被真正落實,始于歐菲科技發布的公告。今年初歐菲科技突然宣布修正2017年度業績預告,在接到深交所問詢函后,公司解釋道,對金立的應收賬款余額為6.26億元,逾期2個月以上,已停止對金立發貨。此后深圳華強等公司相繼在年度業績中有所表示,對應收賬款做計提減值準備。
受此影響,中小型供應商開始正視問題的嚴重性。“這兩年開始,手機廠商普遍都是3+6個月的賬期,我們沒有選擇。”作為手機配件的提供商,劉萍所在公司其實從2016年開始便發覺金立結款速度變慢,此后金立方面雖在陸續還款,但并未一次性結清。因此當前金立對其所在公司欠下的千余萬債款中,實則包含2016年的部分金額。
據介紹,金立向供應商提供的3+6個月賬期,即在3個月賬期之后,金立會開具一個6個月的銀行承兌票據,到期便可前往銀行提取。也正是這綜合長達9個月的賬期,把大部分供應商隔離在了上一個結算周期之外。
王亞的苦惱則是,供貨渠道的改變,反而讓他所在的公司承擔了更多欠款壓力。當前金立的所欠款項中,超過一半是來自金立本身,反而間接欠款的部分,材料商仍在逐漸向公司回款。“金立在去年11月跟我們結過一次款,之后就沒有了。”
在7月與供應商的溝通過程中,金立方面曾表態,在今年9月底前想辦法籌措6000萬應急基金,幫助碰到生存困難的經營性債權人。不過在8月中旬跟供應商的再次溝通中,何大兵表示并未獲得相關授權,而此時,董事長劉立榮早已不常駐深圳總部。
這似乎成為一個死結。大型供應商如前所述,早早通過法院凍結了金立的相關賬戶,且凍結金額遠在欠款金額之上,劉立榮甚至公開表達過對此的不滿。而作為中小型供應商,反應流程偏慢,即使王亞和劉萍所在公司已訴諸法律,但至今沒有獲得宣判。
同時,因為客戶群體相對單一,中小型供應商的資金鏈更為緊張。隨著傳言出現又被否認,盡調團隊的悄然離場帶來一些希望。但更為迫切的是,重組時間遙遙不見結果,成為一種漫長的撕扯,已逐漸關乎企業生死。
今年初,王亞與同樣被拖欠款項的供應商組成了一個群組,內部互相告知進展,并對欠款情況進行匯總。王亞作為其中一個牽頭統計方,對群組內被拖欠款項進行統計發現,有63名供應商被拖欠款項金額在2000萬元以下,有24名供應商被拖欠款項在2000萬元以上。整合來看,當前群組中被拖欠款項就達30億。而未獲確認的外界信息則傳言,金立對供應商的欠款金額達上百億。
多年來的合作讓供應商對金立仍存感情,沒有人希望這成為無解的難題。“這么多年來,要說沒有從金立這里賺錢是不可能的,我們甚至在想,如果供應不斷,我們繼續往上做,可能事情爆發也就不會這么快。”王亞感慨,“但現在我只想問,誰來救救供應商?”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金立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2瀏覽量
1728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