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WSN是wireless sensor network的簡稱,即無線傳感器網絡。無線傳感器網絡(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就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傳感器節點組成,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的一個多跳的自組織的網絡系統,其目的是協作地感知、采集和處理網絡覆蓋區域中被感知對象的信息,并發送給觀察者。傳感器、感知對象和觀察者構成了無線傳感器網絡的三個要素。隨著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sm System, MEMS)、片上系統(SOC, System on Chip)、無線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術的飛速發展,孕育出無線傳感器網絡(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并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分布式和自組織的特點帶來了信息感知的一場變革。無線傳感器網絡就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傳感器節點組成,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的一個多跳自組織網絡。
很多人都認為,這項技術的重要性可與因特網相媲美:正如因特網使得計算機能夠訪問各種數字信息而可以不管其保存在什么地方,傳感器網絡將能擴展人們與現實世界進行遠程交互的能力。它甚至被人稱為一種全新類型的計算機系統,這就是因為它區別于過去硬件的可到處散布的特點以及集體分析能力。然而從很多方面來說,現在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就如同遠在 1970 年的因特網,那時因特網僅僅連接了不到 200所大學和軍事實驗室,并且研究者還在試驗各種通訊協議和尋址方案。而現在,大多數傳感器網絡只連接了不到 100個節點,更多的節點以及通訊線路會使其變得十分復雜難纏而無法正常工作。另外一個原因是單個傳感器節點的價格目前還并不低廉,而且電池壽命在最好的情況下也只能維持幾個月。不過這些問題并不是不可逾越的,一些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產品已經上市,并且具備引人入勝的功能的新產品也會在幾年之內出現。
這里的目的是設計、開發一種適合于山地茶園旱情的WSN網關。
1網關系統的硬件設計
系統的硬件組成框圖如圖1所示。由CPU、存儲模塊、本地連接模塊、簇內網絡連接模塊以及簇外網絡連接模塊組成。
系統采用三星公司的S3C2410作為CPU。S3C2410是一款基于ARM920T內核的16/32位RISC嵌入式處理器,內部有內存管理單元(memory managerunit,MMU),可以穩定運行在266 MHz。
存儲模塊由FLASH存儲器、SDRAM以及SD卡組成。其中,FLASH 7存儲器采用三星公司的K9F1208UDM NAND FLASH;內存SDRAM部分采用Hynix Semiconductor公司的HY57V561620芯片;S3C2410帶有SD卡接口,系統擴展出SD卡插槽,用SD卡擴展數據存儲空間。
本地連接模塊由串口電路、USB接口電路以及JTAG接口電路3部分組成。串口電路用于系統調試以及連接(自身)匯聚節點的DB51針擴展接口。USB接口用來連接USB設備,以及實現與工作站連接、下載Linux內核等功能。該模塊還提供了JTAG接口,方便用戶進行JTAG調試。
簇內網絡連接模塊主要負責網關與匯聚節點的連接,匯聚節點通過DB51針連接器與網關本地連接模塊中DB9串口連接,實現了網關與匯聚節點的連接功能。
簇外網絡連接模塊的功能是實現網關系統利用以太網或GPRS網絡接入Internet進行數據傳輸,供遠程終端進行數據查詢以及遠程監控。簇外連接模塊由以太網接口電路以及GPRS接口電路組成。
2 網關系統軟件平臺搭建
Linux是內核可裁剪、重新配置的操作系統。在ARM平臺上移植Linux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工作分為建立交叉編譯環境、Bootloader移植、Linux內核(kernel)移植、文件系統移植和系統驅動程序設計等。Linux系統移植示意圖如圖2所示。
交叉編譯環境是由編譯器、連接器和解釋器組成的綜合開發環境,可以將應用程序轉換成能在目標機上運行的二進制代碼。
Bootloader是嵌入式系統上電后執行的第一個軟件代碼。它的主要運行任務就是將內核映像從硬盤上讀到RAM中,然后跳轉到內核的入口點去運行,即開始啟動操作系統。
文件系統是指在物理設備上的任何文件組織和目錄,它構成了Linux系統上所有數據的基礎。該系統選用JFFS2作為文件系統。
在Linux中,設備驅動程序的設計和使用一般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第一種方式是將設備驅動程序作為可加載的模塊,動態地加載到內核,模塊是內核的一部分,但以獨立的個體形式存在;第二種方式是將設備驅動程序作為內核代碼的一部分編譯到內核中去,是以內核模式運行的。本文選用了第二種方式。
3 遠程數據傳輸方式設計與實現
在無線傳感器網絡與外部網絡進行遠程數據傳輸的過程中,網關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是數據傳輸的中樞節點。本文的通信軟件包括網關與匯聚節點通信模塊和網關與遠程終端通信模塊。
網關與匯聚節點之間的通信主要是指網關接收匯聚節點數據的過程,一般采用串口通信方式。由于Linux內核中已嵌入了串口驅動程序,對串口的操作可通過設備文件來實現。
網關與遠程終端進行數據傳輸則分別通過開發以太網應用程序和利用PPP協議,實現了以太網的有線通信和GPRS的無線通信。采用面向連接的客戶機/服務器模型,其通信過程見圖3。考慮到對數據傳輸的可靠性要求較高,故采用基于TCP的流式套接字(socket)通信機制。利用Sierra Wireless公司的Aircard750上網卡連接移動GPRS網絡接入Internet,從而實現網卡與遠程監控中心的數據交換。利用PPP協議棧把數據包封裝成IP包的格式,發送給無線模塊。完成從撥號到最終邏輯通信鏈路的建立需要經過:網關首先通過撥號呼叫ISP,在得到ISP應答后,建立起初始的物理連接,此時可以檢測到載波信號;然后終端與ISP之間開始傳送一系列經過PPP封裝的LCP分組,用于協商選擇將要采用的PPP參數,參數協商完成后開始認證過程;認證成功后,通信雙方開始交換一系列的NCP分組來配置網絡層。對于上層使用IP協議的情況而言,此過程是由IPCP完成的;當NCP配置完成后,邏輯通信鏈路就建立好了,雙方可以開始在此鏈路上交換上層數據。該過程中PPP狀態轉換如圖4所示。
4 試驗分析
網關系統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包括采集傳感器節點旱情監測的相關數據,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封裝后通過以太網或GPRS網絡發送到遠端具有固定公網IP的PC機。為了驗證該網關系統數據傳輸的實時性、可靠性和適應性,分別對以太網連接和GPRS遠程傳輸可靠性進行了測試試驗。
試驗條件:
(1)Ethernet Switch交換機1個,EIA/TIA 568B標準網線(直連網線)2根;
(2)網關系統1套,采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以太網口驅動程序、串口數據采集程序、socket套接字聯接程序;
(3)利用10Base-T接至網絡的PC機1臺,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
(4)Crossbow公司MICAz節點和MTS310傳感器6套,采用Crossbow公司的Moteview監控軟件。
以太網的連接試驗主要是針對網關連接、網關接收匯聚節點數據以及遠程數據傳輸進行測試。網關連接測試是驗證網關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CS8900網卡初始化和驅動程序的運行正常與否,以及網關與監測中心能否通過以太網進行正常的網絡連接。試驗證明,網關系統能夠實時采集WSN節點數據,并通過以太網遠程傳輸到監控中心,系統運行穩定可靠。
GPRS數據傳輸可靠性可以由誤碼率和丟包率來衡量。為了節省網絡帶寬,該實驗以丟包率作為分析的主要依據。由于GPRS傳輸延遲的不確定性,數據傳輸的可靠性與數據包的發送時間間隔相關,間隔時間越大,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就會降低。由于茶園旱情監測對數據傳輸的實時性沒有過高的要求,因此,網關GPRS遠程傳輸采用TCP方式,間隔時間選為5 s。
5 結 語
針對目前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應用特點及發展趨勢,結合現今網絡技術、嵌入式系統技術的發展,設計采用嵌入式系統平臺實現多種遠程數據傳輸技術的WSN網關,用于茶園旱情監測系統。網關通過串行口與匯聚節點通信,可以通過以太網或GPRS兩種可選方式監測數據發到遠程監控中心。開發了功能完善的WSN網關應用軟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隨著3G時代的到來以及工業級3G通信模塊的推出,如何利用網關系統實現WSN與3G的互聯是今后擬研究解決的問題。
-
存儲器
+關注
關注
38文章
7526瀏覽量
164165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901瀏覽量
212631 -
無線傳感器
+關注
關注
15文章
770瀏覽量
984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