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半導體產業高端論壇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下稱“大基金”)總裁丁文武稱,全國老百姓都知道芯片,即使不知道芯片是什么,大家也都知道芯片產業差距很大。有人欣慰這一行業終于引起了大眾關注,也有人擔心現在只是表面繁榮、虛火過旺。
僅在最近三個月里,就有多家公司發布AI芯片或模組,不僅有百度,也有寒武紀、云知聲、出門問問、Rokid等初創企業。但芯片從來不是賺快錢的產業,對于AI芯片可實現彎道超車的觀點,不少業內人士持懷疑態度。
由冷到熱
在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第一財經記者看到,一些芯片廠商的展臺周圍到處都是駐足觀察和拍照的觀眾,展臺的講解員則一一為觀眾進行科普。
“集成電路的話題越炒越熱。”賽迪研究院集成電路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韓曉敏告訴記者,“這兩年行業發展也好,還是國內資金支持力度也好,半導體這個行業整體景氣度上來了。”
根據賽迪顧問提供的數據,2007年到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5.8%,遠遠高于全球半導體市場6.8%的增速。
元禾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合伙人劉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芯片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行業,“20世紀八九十年代,集成電路在硅谷是最火的,大量資本進入集成電路企業”;在中國,目前這一行業仍處于快速發展期。但由于芯片是高投入、高風險、慢回報的行業,中國投資者更偏愛互聯網企業。
根據《集成電路設計業的發展思路和投資建議》所述,一款28nm芯片設計的研發投入約為1億到2億元,14nm的約為2億到3億元,研發周期為1到2年。芯片制造更是資本密集行業,一條28nm工藝的集成電路生產線投資額約為50億美元,20nm的高達100億美元,更不用說14nm、10nm和7nm先進制程的投資額度了。
不過,今年在中國,芯片也成為了繼區塊鏈之后的又一投資風口。除了中興事件引發的關注,也離不開最近幾年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大基金的介入。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集成電路被放在實體經濟發展的顯著位置。******提到,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
2014年國家設立了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丁文武表示,經過近4年的工作,目前進展順利,大基金布局了集成電路整個產業鏈,實現了產業的全覆蓋。
目前,包括北京、天津、西安、重慶、成都、武漢、合肥等20多個城市都有芯片產業項目。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預測,到2020年,建成的200mm(毫米)和300mm集成電路生產線產能可以達到每月200萬片。這一規模比現在至少翻了一倍。
根據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數據,預計2017年到2020年間,全球投產的晶圓廠約62座,其中26座位于中國,占全球總數的42%。
這種“集體作戰”的模式是一種探索市場的路徑,國內如海思、展訊的局部崛起,意味著國產手機正在逐步走出芯片依賴進口的困境。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CInsights發布的2017年全球十大IC設計公司排行榜中,華為海思排名第七,比上年營收增長21%;紫光展銳排名第十,同比增加9%。
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打了個比方,如果把集成電路產業比作金字塔,過去中國連底座都不全,如今高度雖然還和發達國家有差距,但底座已經建立起來,形成了集團軍,整個產業有自身發展的能力和后勁。
投資過熱與人才缺口
看似繁榮的場景并沒有讓芯片從業者感到輕松。
一個原因是人才缺口。
“即使是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畢業的學生都會轉金融或從事互聯網。做芯片很辛苦,來錢沒那么容易”。地平線芯片一位內部人士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做芯片等硬件太苦,收益不高,不少優秀學生畢業后選擇金融和互聯網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聘教授、核高基專家陳軍寧表示,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速度很快,進步也很快,但總體水平處于中低端。人才作為該行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對于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稱,“根據國家的產業推進綱要,預計到2030年,我國將需要70萬人,這個缺口還有40萬。”
另一個原因是對投資過熱的隱憂。
地方希望通過項目投資聚集產業,拉動GDP;一些投資人和創業者將此看作一風口,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芯片行業的熱鬧只是暫時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居衍近日在一場行業論壇上表示,目前半導體產業實際存在著無效益的繁榮、產品(硬件)難度增大、產品研發費用增高盈利空間下降等三大問題,中國廠商想要突圍首先需要反思盈利模式,開啟基于硬件的軟服務能力,同時提升半定制技術能力。
芯片產業鏈包括設計、制造和封測。在設計和封測領域,中國與美國等先進企業差距已經逐步縮小。目前,中國有近1400家左右的設計企業,但在芯片設計公司“遍地開花”背后,卻隱藏著“整體實力不強”的尷尬,和美國頭部芯片企業超過80%的份額相比,我國前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銷售額占比剛剛超過30%。
一名半導體產業人士表示,過熱的資本開始干擾到正常的產業投資規律,現在各地的芯片項目未來可能會造成地方沉重的財務負擔,依靠借貸來發展半導體的模式能夠支撐多久,都是未知數。另一方面,快速投產下的芯片成品是否滿足市場需求,低端產品如何盈利,如何解決人才缺口以及研發費用?這些都有待解答。
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刁石京此前對媒體表示,各地爭相上馬相關項目,如果缺乏有效的統籌,可能會形成惡性競爭。他指出,鼓勵市場競爭,但不應一哄而上,最終傷害整個產業。因為集成電路投入非常大,需要技術和人才等多方面的積累。
“集成電路產業從來就不是賺快錢的產業。”北京盛世宏明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羅棟表示,做產業投資還是應該回歸到產業本身的發展規律。
彎道超車or翻車?
隨著新興產業、技術和產品不斷涌現,大數據、云計算、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也為芯片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在CPU、GPU等高端芯片與國際差距較大的情況下,不少人期待通過AI芯片,中國能實現彎道超車,但一些業內人士對此持質疑態度。
“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帶來近百億美元芯片市場需求。”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稱。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不僅國內BAT紛紛布局這一領域,也誕生了寒武紀、地平線等AI芯片公司。一些AI初創企業通過一輪輪融資獲得資金后,也紛紛發布自己的AI專用芯片。僅僅最近兩三個月,就有多家公司發布AI芯片或模組,云知聲推出物聯網AI芯片及解決方案;出門問問正式發布了AI語音芯片模組“問芯”;Rokid發布KAMINO18AI語音專用芯片;思必馳也宣布將在下半年推出AI芯片……
AI芯片公司估值也一路飆升。6月20日,寒武紀科技宣布完成B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25億美元。深鑒科技估值超過10億美元。
杭州國芯AI事業部總經理凌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于中國而言,AI芯片是一個突破口。在這一領域,中國公司介入較早,改變了此前大部分時候中國芯片追著美國人跑的局面。
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和機會,但也有人潑了冷水。
此前,丁文武在上海的一場行業論壇上表示:“中國芯片行業彎道超車的策略不現實,彎道超車的前提是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
安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裁王永剛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稱“這(芯片)一塊還是要務實,蓋樓一塊磚一塊磚地砌起來。”
而在ImaginationTechnologies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劉國軍看來,現在的先進技術都是全球化的運用,不存在誰戰勝誰的問題。中國有應用和數據的優勢,“可以快速獲得運用數據的學習、訓練。在美國,數據沒有那么容易(獲取),本身也沒有大的應用場景。但是人工智能不管是哪個領域,(西方的)基礎研究比我們深得多。”
在不久前的一次公開場合上,經濟學家許小年在談到企業的技術升級時說,我們追逐新名詞,發明新名詞的速度,遠遠快于我們能做到的。“我最反感的一句話就是跨越式發展、彎道超車。我看了多少彎道翻車,我沒看到過彎道超車。不老實,投機取巧,這是我們很多企業的毛病。”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36瀏覽量
424680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09瀏覽量
238924
原文標題:中國芯片彎道超車?想多了,靠投機取巧搞不好會彎道翻車
文章出處:【微信號:eetop-1,微信公眾號:EETOP】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