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獨立軟件開發商的設計要點和預算通用指南,開發人員建議的設計要點
1、三角形/幀 - 特定幀內 20 萬 - 300 萬個可見三角形。*使用視圖體的強制遮擋、背面和閉塞減少發送到 GPU 的三角形數量。
2、繪制/幀 - 500 - 1000*。減少繪制調用的數量,以改進性能和功耗。借助著色器批量處理繪制,通過 3D 工作負載從前到后繪制。
3、目標刷新率 - 至少每秒 60 幀 (fps),90 fps 可實現最佳體驗。
4、分辨率 - 可按需將頭盔式顯示器 (HMD) 的分辨率縮小到 60 fps,但是不能低于 HMD 分辨率的
80%。也可以考慮動態調整渲染目標分辨率,以達到幀速率的要求。
5、內存 - 90 fps 需要每幀 180 MB ? 200 MB(DDR3,1600 MHz)。*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intel
+關注
關注
19文章
3483瀏覽量
186106 -
vr
+關注
關注
34文章
9641瀏覽量
150398 -
IOT
+關注
關注
187文章
4215瀏覽量
19702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英特爾將在2014年推出14納米處理器芯片
`英特爾最近披露稱,它終于首次使用14納米加工技術制造成功試驗的芯片電路。英特爾計劃在2013年使用14納米加工技術生產代號為“Broadwell”的處理器。英特爾北歐及比利時、荷蘭、
發表于 12-05 10:49
英特爾多款平板電腦CPU將于明年推出
的價格均在199美元至249美元之間。此外,對于那些售價在249美元以上的Android平板,英特爾還會提供Bay Trail和Cherry Trail平臺供選擇。 2014年9月份,英特爾
發表于 12-19 16:48
如何在您的英特爾? Edison 開發板上更新(刷新)固件
本部分介紹了如何在您的英特爾? Edison 開發板上更新(刷新)固件。Flash Tool Lite 是刷新開發板固件的首選方法。固件是開發
發表于 06-15 15:24
【AD新聞】英特爾解讀全球晶體管密度最高的制程工藝
旭歡迎來自合作伙伴、客戶、***部門和學術界的嘉賓以及新聞媒體出席2017年9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英特爾精尖制造日”活動。此次活動著眼于快速發展的中國技術生態系統,重申
發表于 09-22 11:08
英特爾驅動程序和支持助手沒有檢測到更新的驅動程序
/Intel-PROSet-Wireless-Software-and -Drivers換Windows的10·v = T*聯想不再發布此設備的更新驅動程序,因此我依賴于英特爾驅動程序&支持助手使驅動程序保持最新(通常在每6個月
發表于 10-23 10:48
英特爾UHD 620圖形驅動程序更新
嗨,我最近從惠普購買了一臺新筆記本電腦。它采用Intel i5 8250U芯片組和Intel UHD 620 Graphics。我不明白為什么英特爾會更新所有其他處理器上的UHD 620,除了
發表于 10-30 11:29
為什么聯想不必更新英特爾圖形驅動程序?
任何人都可以告訴我為什么聯想不必更新英特爾圖形驅動程序?我一直看到英特爾圖形芯片的所有這些更新,這是我的筆記本電腦的一部分,但聯想從未更新它
發表于 11-08 11:21
為什么選擇加入英特爾?
近日,加入英特爾已有3個月的明星芯片架構師Jim Keller接受了外媒VentureBeat的采訪,在采訪中談及了自己加入英特爾的始末和讓其為之興奮的新角色——英特爾公司技術、系統架
發表于 07-25 07:31
蘋果Mac棄用英特爾芯片的原因
蘋果首次舉行線上開發者大會(WWDC20),在一系列iOS14、macOS等軟硬件更新宣布中,最重磅的莫過于蘋果電腦Mac未來將使用自研的ARM架構芯片,逐步替代現有的英特爾芯片。 在業
發表于 06-23 08:53
蘋果放棄未來在iPhone上使用英特爾5G基帶芯片 精選資料推薦
騰訊科技訊,7 月 5 日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未來不會再向蘋果的 iPhone 智能手機提供基帶芯片了。英特爾剛剛確認,公司已經停止開發部分原本計劃使用在蘋果 iPhone 上的 5
發表于 07-23 06:20
英特爾開發區更新:2017年7月
In this episode we cover some of the things that Intel showcased at E3 2017
英特爾與南京溧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同成立智能交通研究院
”)正式成立,并為新公司揭牌。今年五月,英特爾、南京溧水經濟開發區和新境智能共同發起了“智能交通技術研究”項目,該項目旨在搭建開放的技術和行業交流平臺,助力我國智能交通標準建設,推動智能交通技術新突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