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于重慶市南岸區的瑞方渝美壓鑄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汽車壓鑄零部件的傳統制造企業。2萬平廠房,400余員工,瑞方渝美算不上國內壓鑄行業的龍頭,其產品卻在國內市場供不應求,得到寶馬、奧迪、長安福特等國際大客戶的青睞。
在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瑞方渝美正在積極推動自主研發創新以及對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升級。
瑞方渝美常務副總胡長江談到企業未來發展時說:“對于壓鑄行業來說,智能裝備制造是個大難題,許多企業嘗試后都失敗了,我們公司也還在摸索中,但不管這個過程有多艱難,瑞方渝美也會不斷的去努力,力爭做到行業領先”。
幸運的是,瑞方渝美在轉型進程中邂逅了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
基于飛象平臺,傳統方式瑞方渝美需要投入上百萬改造一條生產線,現在的費用降低了近60%;在已經試點的生產線上,瑞方渝美預計節約成本8%以上,交付時間降低20%以上,品質提升5%以上。如果規模進一步擴大,其效益將更顯著。
這是重慶地區萬千中小制造企業轉型的一個縮影。
轉型中的重慶制造
在重慶,諸如瑞方渝美這樣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超過1000家。如果算上電子、裝備、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費品等制造行業,覆蓋著千億級的產業集群。
重慶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也是中國第一大汽車生產基地,還是國內唯一的汽車年產量超過300萬輛的省市。有數據統計,重慶聚集了長安汽車、東風小康等10余家整車企業和超過1000家零部件生產企業,重慶每年生產制造的汽車在全國占比約為11%,每9輛車中就有1輛是“重慶造”。
在電子制造業中,重慶擁有筆記本代工全國第一、手機代工全國第二的產業集群,全國每6部手機就有1部在重慶生產。
但另一方面,汽摩機械和電子信息行業,都有著明顯的行業天花板。比如乘用車,在家庭保有量達到頂峰后,產銷量的增長會變得非常困難。手機等電子產品同樣如此,雖然電子產品會有升級換代,但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機的野蠻生長時代已經遠去。
全球范圍來看,高端制造業回流發達國家,低端制造業遷移至東南亞,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的變遷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一背景下的重慶制造業無疑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在《重慶市建設國家重要現代制造業基地“十三五”規劃》中,官方層面其實已經有過比較明確和客觀的分析:重慶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制造業發展水平與建設國家重要現代制造業基地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重慶意識到,加速改造傳統產業,著力培育智能產業,是驅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重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強在8月23日召開的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就指出,“作為西南區最老的工業基地,重慶市超過50%的企業正處于智能化轉型升級關鍵時期,正在向創新階段發展。而發展工業互聯網是推動重慶深入實施大數據、智能化,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組成。2018年,重慶市出臺《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方案》,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與環境保障。”
飛象工業互聯網應運而生
在傳統產業進行智能化轉型方面,重慶走在西南地區的前列。2017年,重慶規模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49%,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72.3%;重慶成為全國首批工業云創新服務試點省市、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省市,重慶兩化融合指數達77.3;此外,長安汽車、集創家科技成為國家級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試點示范,隆鑫通用、新標醫療設備、智能水表集團、海王聯控等成為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
除了打造一批單點示范企業,在工業互聯網的實踐中,重慶還需樹立一個平臺性的典范,既能支撐大型企業的工業互聯網應用,也能普惠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以加快規模效應。
由阿里云IoT聯合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提供技術支撐,首先在重慶市南岸區落地的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就是這樣一個樣板。
依托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重慶工業企業將形成智能設備互聯、智能計劃排產、智能生產協同、智能質量控制等多方面能力,從而實現向智能化、數字化的轉型。
隸屬于工信部的賽迪研究院,將在政策指導、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選擇、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及其標準建設方面,給予飛象平臺充分的支持。同時,飛象平臺借助專屬的阿里云IoT物聯網平臺及其技術支撐,包括阿里云的生態共享,將為傳統制造業走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和服務保障。
傳統意義上,制造業都非常“重”,重資產、勞動力密集、業務復雜。在阿里云IoT總經理庫偉看來,‘飛象’的命名寓意著讓重如大象的工業企業‘輕’起來,為它們插上騰飛的翅膀。‘飛象’不是對制造業傳統的否定,而是對現有能力的優化提升。
阿里云西南總部總經理陳斌則指出,未來,飛象平臺將打造成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重慶標準”和“重慶方案”,并使其成為中國工業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樣板。
重慶市南岸區、工信部下屬賽迪研究院、阿里云IoT三方通力合作,組建了重慶飛象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在公司負責人周璐看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已經迎來了政策密集紅利,包括《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方案(2018-2020)》、《2018年工業轉型升級資金工作指南》等政策的頒發,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一定程度上來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路線圖已基本形成。
正是在這樣的產業和政策背景下,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應運而生——立足南岸區,輻射重慶,未來將可能復制到更廣泛的西南和全國各地。
助力重慶4000家企業“智造”升級
從2018年1月三方達成合作,過去半年多時間里,飛象平臺已針對重慶汽車和電子行業的62家企業進行了調研,截止目前已經完成了兩家標桿企業的平臺應用交付,包括前文提到的重慶瑞方渝美。預計到9月底將完成10家以上企業的復制應用。
在庫偉看來,智能制造需要實現把縱向的生產數據和消費數據進行打通,橫向把各類金融平臺、物流平臺、人才培養平臺、創新創業平臺等打通,由此形成合縱連橫的樞紐就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同時,有關企業的互聯網數據、物聯網數據、信息化數據、智能化數據,都能在工業互聯網上進行匯聚。這是飛象平臺所承載的意義。
基于此,飛象平臺希望打造成具有云計算架構、大數據挖掘、機器學習三大核心能力、2000+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企業,致力于以工業互聯網為技術核心、平臺結合生態、提供跨領域、跨行業的一站式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對于飛象平臺來說,構建合作伙伴生態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源于飛象平臺提供基礎、共性、通用的工具和平臺服務,沉淀工業微服務和機理模型、實現標準化服務則交給合作伙伴來完成。
通過前期的調研,飛象互聯網平臺制訂了部署的關鍵路徑:首先,工廠智能化改造;其次,工廠與供應鏈的智聯;第三,制造與消費的打通。由此為工業企業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易部署的工業各領域解決方案,并將解決方案云化到平臺上。
庫偉強調,這樣的部署路徑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需要根據不同的產業、不同的行業、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切入。
飛象平臺的發展目標,是成為國家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重慶地區的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同時建立起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
分階段來看:未來3年,飛象平臺將接入100萬工業設備,發展軟硬件/系統集成生態合作伙伴200家,聯合生態合作伙伴一起為創新中心培養500位人才;未來5年,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將沉淀各個細分工業領域的解決方案,助力重慶4000家制造企業實現“智造”,打造工業互聯網的“重慶標準”。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551瀏覽量
76321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0瀏覽量
94099
原文標題:飛象工業互聯網,讓重慶傳統制造業“輕”起來
文章出處:【微信號:ofweekgongkong,微信公眾號:OFweek工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