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芯片設計位于半導體產業的最上游,是半導體產業最核心的基礎,擁有極高的技術壁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需要較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和經驗沉淀。目前,全球芯片設計仍處于高度壟斷格局,美國占據著最大市場份額。
2017年,美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營收額占到全球集成電路設計業的53%(約535.3億美元),居全球第一位;中國(大陸)位居第二,占到21%(約212.1億美元);中國***地區占到16%(約161.6億美元),歐洲地區占到2%(約20.2億美元),日本占到1%(約10.1億美元),其他地區占到7%左右。
企業方面,2017年,全球純設計IC公司營收前十排名中,美國占據了7席;中國大陸僅有2家進入前十,分別位列第7位、第10位,營收規模均在50億美元以下,而美國高通2017年營收高達170.78億美元。
如何評價國內的這些芯片設計巨頭們?
如果純粹用營收來判斷公司的強弱,那是不準確的,大不等于強,還有很多公司并不是市場化公司,靠的是體制內的補貼和壟斷利潤生存,這也不是真的技術競爭力。
因此,比較合理的評價標準是,在芯片設計的高量市場領域,哪些公司的存在真正地對歐美公司具備了威脅,并且在市場占有率上穩健成長,優勢得以不斷擴大。
芯片有哪些高量市場區域?也就是利潤最為豐厚的領域?
我們可以簡單地分析一下:
1、CPU
這無疑是Intel的傳統地盤,占到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AMD今年大放異彩,讓人看到了這個領域新的技術突破,此外高通也是未來潛在的競爭者。反觀我國,目前還沒有任何公司能在市場上對他們發起任何挑戰。(龍芯等靠政府強制采購生存的模式不討論,還有飛騰、中科曙光、兆芯等)
2、GPU
英偉達一騎絕塵,占到了70%左右的市場份額,后面還是千年老二AMD。本土的景嘉微目前還沒有市場占有率。
3、模擬芯片
TI德州儀器、ADI、恩智浦、英飛凌、思佳訊Skyworks以及意法半導體等占據了大部分市場,由于模擬器件種類繁多,在某些應用領域給國內公司崛起的空間,士蘭微、圣邦微電子、全志科技、瑞芯微這幾家在消費電子領域都有了一席之地。
4、存儲芯片
存儲芯片主要分為DRAM和NAND兩種,在DRAM芯片市場,份額主要由三星、SK海力士和鎂光占有,它們分別占據該市場的份額為44.5%、27.9%、22.9%,三家合計占有全球DRAM市場份額約95.3%,中國***的華亞科等占有少量的市場份額。
在NAND flash市場,主要有六大企業,分別是三星、東芝、西部數據、鎂光、SK海力士、Intel,市場份額分別為37%、18%、16.6%、12.1%、9.9%、5.9%,六家合計占有超過99%的市場份額。目前國內三大存儲項目長江存儲(NAND),合肥長鑫(DRAM),福建晉華(DRAM)進展順利,預計將于 2018 年下半年實現量產,2018 年將有望成為國產存儲芯片主流化發展元年。我國目前只有在Nor Flash這個小市場有存在感,NOR Flash即代碼型閃存芯片,主要用來存儲代碼及部分數據。我國的兆易創新在Nor Flash市場里占據了10%的市場份額,并且還在上升。
5、手機芯片
這個領域是我國本土比較有自豪感的領域,雖然高通和聯發科占據了多數市場份額,但是華為海思在技術上已經具有比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只是其芯片不對外出售,而紫光展銳、ASR翱捷科技在低端手機市場也有一定的優勢。
6、MCU
這個領域也是500億美元的大市場,其中世界八大廠商占據了大概88%的市場份額,包括NXP、日本瑞薩、Microchip、ST、三星和TI等,MCU 還是一個多元化的應用市場,近年中國MCU企業的增長提速,尤其是在32位MCU市場上涌現出像兆易創新、致象科技和靈動微電子這樣的企業,他們基于ARM Cortex M技術的MCU芯片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7、FPGA
全球大概50億美元的市場,被Intel和Xilinx雙巨頭壟斷,除去專事軍工的紫光國芯、復旦微電子,國內低端商用市場做得最好的AGM也僅占有不超過1%的市場份額,還需要時間去追趕。
其他還有一些垂直芯片領域,比如AI芯片、礦機芯片、安防監控等,領域比較新,有些還沒有形成大的高量市場或者技術含量略低。
如果單從芯片設計的營收來看,華為海思以年銷售額361億元(2017年)遙遙領先,但是考慮到華為海思屬于華為全資子公司,僅面向華為母公司封閉銷售,其營收更多來自內部利益分配,并非市場化獨立運營,因此我只能將它剔除在這次討論之外。
回到主題,未來中國芯片設計的雙巨頭會是哪兩家?
從目前趨勢來看,我認為是紫光和兆易,他們是兩種商業運營思路的代表,都是清華背景,而其身后都跟著一堆小兄弟,不能說孰優孰劣,只能說條條道路通羅馬,他們未來是否能對國外巨頭形成雙鬼拍門,逐漸蠶食芯片市場份額,這需要時間來驗證。
在我看來,芯片行業一直存在著兩大商業模式的流派,即消費電子和工業器件,這兩個流派的區別主要看他們的客戶數量,對于芯片設計公司來說,規模就是一切,但是如何實現規模,卻有兩條發展道路。
以消費電子模式存在的公司,其客戶數量有限,其少數幾個客戶貢獻的銷售額占據了他的大多數,最典型的就是以蘋果供應鏈為代表的高通、聯發科這類手機芯片,比如說,海思只有華為一個客戶,而匯頂的前五大客戶可能占它所有營收的90%。這樣的好處是能夠很快上量,得到一個大客戶之后迅速起量,但是問題也來了,如果失去一個大客戶風險就很大,手機行業每年更新換代迅速,一旦某一代沒有跟上,就會出現業績滑坡。
比如說匯頂的屏下指紋芯片,曾為匯頂創造了巨大的銷售和利潤,但是iPhone X改用了面部識別,放棄了指紋識別方式,其他手機廠商也紛紛跟進,而匯頂就遭遇了巨大的客戶流失。
展訊和銳迪科曾是3G時代手機通信芯片全球排名第三第四的公司,但是手機的更新換代速度實在太快,在高通和聯發科的高速狂奔下,高端智能手機紛紛向前端靠攏,于是展銳被迫轉戰開拓亞非拉低端手機市場。
工業器件模式最典型的代表公司莫過于德州儀器。TI的特點是產品線特別特別寬。寬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按完整產品型號來細分:幾萬多種,比排名第二到第十加起來的總和還多。從幾千美金一片的專用處理器、中國花錢都買不到的禁運的高性能AD、到幾分美金一片的小邏輯小運放芯片,德州儀器都有。
正因為這樣的特點,TI產品應用的領域非常非常廣泛。基本上只要帶電的地方,都可能用上TI的產品,甚至你眼前這個手機可能已經用上了。基站、服務器、手機、電腦、電視、醫療器械、汽車、高鐵、高壓輸電、智能穿戴、點鈔機、伺服、PLC、空調、機器人、工業控制、變頻器、電影、照明、新能源、無人機、電梯、冰箱、洗衣機、音響、玩具、水電氣表。。。。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應用,或多或少都能用上TI的產品。
由于TI面對的客戶和行業是如此散雜,為他帶來了巨穩定的業務收入和抗風險能力,為了不影響自身的商業模式,TI甚至放棄了手機通信芯片市場。
同樣具有散雜客戶模式的還有Xilinx、ADI、ST等,都是面對幾百個行業幾千幾萬的客戶,沒有哪個單個客戶可以影響到他們的生存。
而這個商業模式起得慢,但是走得穩,在中國芯片公司里,兆易創新是典型的領頭羊。
兆易創新從別人看不上的小市場Nor Flash做起,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以產品的性價比逼迫國外廠商逐漸放棄中低端市場,現在進入MCU這個多元化市場,依然用這套打法,在國內蠶食長尾客戶,到最近入主合肥長鑫,謀求DRAM份額。MCU、Nor Flash、DRAM的客戶,都是成千上萬的工業級客戶。每家的需求都比不上任何一家手機廠商,但是聚沙成塔,客戶基礎一旦夯實之后,就可以向中高端仰攻。
紫光則是高舉高打的典型,從前幾年高調買買買,到近年來逐漸務實,展銳的業績開始觸底回升,走入良性軌道,另一方面順應國家意志,承接長江存儲的建設,隨著華為海思的靈魂人物楚慶近日宣布加盟紫光擔任副總裁一職,相信紫光的半導體業務整合將全面開花,展銳也將在明年有望實現順利IPO。
這兩大商業模式,正是芯片設計領域的兩大支柱,要想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和騰飛,既離不開紫光這樣的高舉高打,集中資源攻技術高地和重點客戶,也離不開兆易創新這樣的重視產品性價比,低調滲透市場份額。
在看得見的未來,國產芯片能否完成主要高量領域的國產替代?大家都在努力,只是在以大基金為導向的政府主導大企業下,希望能給廣大同樣在創新的中小企業以一視同仁的市場空間,我們既需要龐然巨獸,也需要螞蟻雄兵。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32瀏覽量
423249 -
amd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466瀏覽量
134105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855瀏覽量
211605 -
intel
+關注
關注
19文章
3482瀏覽量
185939
原文標題:深度 | 中國芯片設計的未來,能否對壘國外巨頭?
文章出處:【微信號:icunion,微信公眾號:半導體行業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