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發電需要有陽光和開闊的朝陽空間,風力發電需要持續的風力和安裝場地。半導體溫差發電不受天氣、場地的制約,日益激發著人們新的綠色欲望。筆者以蜂窩煤熱水爐的進出水為溫差源,制作了一臺半導體溫差發電裝置,原理框圖見上圖。
半導體溫差發電是一種將溫差能(熱能)轉化成電能的固體狀態能量轉化方式。發電裝置無化學反應和機械運動,無噪聲、無污染、無磨損、壽命長。它的核心部件是半導體溫差電偶模塊(因多用于制冷,亦稱半導體致冷片,電子元器件市場大多有售)。將它的兩根引出線連接到萬用表的電壓或電流擋,用體溫傳導到它的一個面,使其兩面形成溫差,指針就會偏轉,實實在在的溫差發電就展現在你的面前。但是,目前半導體溫差電偶模塊熱電轉化效率低,近年有研究表明最高不到5%,這是半導體溫差發電實用化的最大障礙。
制作半導體溫差發電裝置的第一件事是選擇溫差源。供一個家庭利用的溫差源十分有限,可說說也挺多。
一是炊事溫差,燒天然氣、石油液化氣、煤炭、沼氣等等產生高溫;二是空調、暖氣溫差;三是地溫溫差,庭院井水、溪水與地表的溫差;四是太陽能溫差,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獲得熱量;五是冬季冰雪與室內、地下的溫差,等等。但是,利用起來必須滿足方便獲得、經濟、持續和有足夠的能量的要求。實驗表明,對目前通常的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每提供攝氏1度的溫差可相應產生約0.03V電壓,可見溫差小就沒有實際利用價值。本人之所以選擇蜂窩煤熱水爐的進出水為溫差源,是因為爐火晝夜不熄,爐灶熱水與進水(自來水)的溫差大,夏季攝氏60多度,冬季可達攝氏90多度,且比較穩定。同時利用自來水的壓力解決了能量無耗輸送的難題,只要家庭成員洗菜、洗碗、洗手、洗臉、洗澡等一用熱水,就能獲得理想的溫差。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半導體溫差電偶模塊是良好的導熱體,如果兩面沒有高低溫兩種能量的輸送,溫差就不能維持,保溫做得再好,模塊兩面的溫度接近也是枉然。這是許多失敗案例的根本原因。本發電裝置用的是“過路水”,能耗視同為零,同時對熱水的降溫也不十分明顯。中圖是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制作要點如下:
1.介質導管和高低溫差面的制作
將兩根直徑30.5mm、長1000mm的鋁管兩端車絲,以便在使用時經活接頭接人蜂窩煤熱水爐的冷、熱水管路,按圖2剖面的形狀加工后,分別和寬60mm、厚3mm、長1000mm的鋁條焊在一起,焊接要充分、厚實。鋁條與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相貼的冷熱端傳導面要平整光滑。再試著將要安裝的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在冷熱傳導面間間隔排列(筆者一共用了10塊),然后在鋁板邊緣按每個模塊每邊兩個緊固螺栓鉆好孔。用絕緣板做一個尺寸合適的槽子,用空調保溫套管作保溫材料,將其剪開卡套在熱(水)介質導管上,再將絕緣板槽固定上即可;冷(水)介質導管則無需保溫。
2.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的測試選用與裝配
正規廠商提供的半導體溫差模塊一般都有性能指標,你可別讓上面十幾伏幾十安的數值弄得眉開眼笑,那是它們致冷制熱的耗電指標,發電它們可低能呢。筆者曾經測試過同一批產品的發電性能,空載電壓有的3.4V有的2.7V,空載電流有的1.6A有的0.7A。只有采用對溫差特別敏感的,才有可能DIY出較理想的發電裝置來。具體的測試方法是:下面用一塊大功率音響拆下的鋁散熱塊什冷源(散熱),上面把電熨斗撥到低溫擋作熱源,用萬用表進行測試。注意測試一塊要停頓一下,讓鋁散熱塊冷下來再測下一塊,否則不準。接下來就是對模塊厚度一致性的把握,把稍薄和稍厚的拿下不用,不然整個組件都沒法裝緊。這些工作完后就可以進行溫差發電模塊組件的裝配了,均勻地在模塊雙面薄薄涂上導熱硅脂,逐片擰上四個緊固螺栓,模塊被卡緊不能移動就算裝好。
3.發電模塊組件的連接。
將溫差發電裝置接入冷、熱水管路,機械裝配完成。接著就是對發電模塊單體發電工作狀態的檢測,看看有沒有電壓電流明顯偏低的。如果有多半是沒有被緊固螺栓卡緊,需要采取措施解決,否則在并聯中將成為負載,在串聯中成為電流“瓶頸”。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正反向電阻很低。且差別不太大,攝氏10度溫差時僅幾歐至十幾歐,這時它難與負載匹配,發電效率極低,但隨著溫差的加大迅速上升至干歐級。由于安裝面向的關系,紅黑引線并不代表實際的正負,檢測單體發電工作狀態的同時也弄清了正負極。可以根據負載的情況進行并聯、串聯的連接。半導體發電模塊組件的總功率并不等于單體功率的簡單相加,會遠小于它,尤其是并聯狀態。筆者將10塊單體發電模塊全部串聯。小流量使用熱水,開路電壓為13.93V,開路電流345mA(時為夏季,冬季自來水溫度將下降攝氏20~25度,溫差增加攝氏15~20度,功率要比夏季大得多):熱水停用,開路電壓為6.23V,開路電流7mA。
4.控制電路的制作。
該發電裝置在夏季便可以直接帶動9V的直流小風扇或50粒的LED燈,但只能與熱水同步。如要擴大供電范圍靈活用電,需要配置控制電路和蓄電池。筆者使用的控制電路是依據《電子報》上一款充電控制器原理圖制作的,因尊重設計者的勞動在此就不依樣畫葫蘆。為了滿足對此有興趣的讀者,筆者另制作了一個簡易實用的控制電路,見下圖。
由三端可編程集成電路TLA31和三極管C2500組成穩壓充電控制電路。該電路適應輸入電壓的大范圍變動,輸出電壓可調且穩定精度較高。其中R2、R3為TL431參考電壓Vref的調整電阻,改變它們的阻值便可調整輸出電壓的高低,筆者在調試時取R2=16.81kΩ、R3=12.05kΩ,輸出電壓穩定在7V,并承受輸入電壓從9V到20V(甚至更高,未測)的大幅變化。三極管要求耐壓30V、電流大于0.5A、hFE120以上的。D1是隔離二極管,接人電路有0.5V左右的壓降,設定輸出電壓值時應當考慮進去。該電路給6V鉛酸蓄電池充電效率較高,接近充滿即轉入涓流充電,直至電流為零,不會發生過充現象。若將輸出電壓調在4.2V,可快速地給3.6V的手機電池充電。蓄電池的過放保護由逆變器承擔(欠壓報警),此不贅述。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27瀏覽量
219892 -
機械
+關注
關注
8文章
1593瀏覽量
40645 -
溫差發電
+關注
關注
0文章
7瀏覽量
924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