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舉辦了三屆的“跨越險阻”陸上無人系統挑戰賽又開始,今年比賽有何亮點?
9月12日,由陸軍裝備部主辦、陸軍研究院承辦的“跨越險阻2018”第三屆陸上無人系統挑戰賽在京郊某訓練場舉行。
據了解,本次挑戰賽從9月12日起至9月20日結束,共有61家牽頭單位組織136支車隊參賽,參賽車隊數量和比賽課目設置比往屆有了長足進步,更加突出創新性、實戰性。
據悉,該賽事自2014年起至今共舉辦了三屆,本屆比賽是迄今為止項目最全,參賽隊伍最多的一次,比賽環境也由實驗室和城市道路向野戰環境躍升,軍事需求主導更加明確。
2014年,在第一屆比賽***有10多家科研院所的21支無人車隊參賽。賽事設置了典型戰場環境障礙識別與避讓、越野機動兩個科目。
2016年,在第二屆比賽中,重點突出作戰任務背景和復雜環境綜合適應能力。經過初審,共有軍地院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40家牽頭單位、44家配合單位、73支車隊參賽。在科目設置上,共設置野外戰場執行任務、城鎮戰場偵察與搜索和山地輸送等三類比賽項目,五個比賽組別。
今年的比賽重點圍繞野外戰場自主機動與偵查、空地協同搜索、雷場通道開辟等10個組別44個科目展開,突出抵近偵察、機動突擊等經典作戰樣式,構建城鎮街區、山地叢林等典型作戰環境,實現關鍵技術和作戰運用能力的同步考核。共有61家牽頭單位,136支車隊參賽。賽事門檻在不斷降低,門檻的降低是為了吸納更多中小民營企業的參與,為軍民融合搭建一個更加寬廣的競技交流平臺。
無人車除了能在路上跑還能做什么,陸軍研究院陶溢說“它們還能作為一個偵查員,一個邊防巡邏員的功能。”
從技術領域上看,視角和功能不斷拓展,從自主行為技術拓展到人機交互,多平臺協同、空地無人協同等領域推動無人技術全面發展。
從參賽產品質量上看,軟件更加趨近于智能化,空地協同偵察等科目的設置更加考驗了產品的自主決策能力。
核心元器件更加趨近于國產化,從2016年部分使用北斗定位系統到今年的國產雷達、國產AI芯片。我們可以驕傲貼上“中國創造”,整體更加趨近于實戰化。從迷彩車身到高機動越野性能,都能看出實戰化的深刻考量。
與民用無人車路測不同的是,“跨越險阻2018”比賽主要考察無人車對特殊環境的機動性和適應性,砂石路、草地、沙地、泥濘路、起伏土路,道路邊界不清晰的鄉間路......可以說賽場道路基本涵蓋了各類特殊地形路段,既考驗車輛接收與處理信息能力,更檢驗無人車輛的越野機動性能。工事、戰場廢棄物、彈坑、壕溝、水坑都不在話下,還有煙霧環境,要知道這對無人車的視覺是極大的考驗,需要參賽無人車都具備良好的圖像識別系統,才可以“化險為夷”。
不止有無人車,還有一群“可愛”的機器人。
在綜合越野比賽現場,第一個出場的“鐵牛一號”是模仿牦牛設計的一款四足仿生機器人,它體重350公斤,最大負重能達到150公斤。
雖然負重能力超強,但是對山林地形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弱,在通過第三個路段后,就提前退出了比賽。
現場還出現了被稱為“大狗”仿生機器人,奔跑速度能達到6公里每小時。不僅能主動適應不同道路環境,還可以在遇到障礙時自主作出判斷,調整落腳點位置,擅長在山林地帶執行伴隨保障,物資運輸等任務。
還有外形酷似螃蟹的機器人,是我國自主設計的一款六足機器人,跟四條腿的機器人相比,它更具穩定性,可以適應各種復雜的地面環境。雖然體重只有50多公斤,但負重卻能達到30公斤。它還是一個全智能的機器人,不僅可以用眼睛追蹤人的行走速度,還能對66種語言命令做出反應。
代替人類完成高危、乏味、繁重的工作,減少傷亡、提高作戰效率是軍用機器人的使命。具有仿人功能的軍用機械電子裝置包括固定式、移動式和昆蟲機器人三種類型。移動式中的微型無人地面車輛是一種可用于偵查、掃雷、工程建設等的軍用機器人。一般以微型車輛做底盤,用于地面作戰中士兵無法進入和生存的危險性環境。美國非常重視微型無人地面車輛的研究開發,以適應未來無人戰爭的需要。美國國防部已在無人***的自主式機器人上投入了數十億計的資金,并稱當前正處在自主系統的起始階段。經過多年發展,微型無人地面車輛將成為21世紀地面戰場中的重要武器裝備。目前無人地面車輛的幾個主要應用領域為偵查、排爆、發射反坦克導彈,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已成功服役。
雖然微型無人地面車輛的各項關鍵技術正日趨成熟,但面向復雜環境的實用裝備尚存在極大的研究空間。惡劣、復雜的野外及戰場環境的感知是其中的一個研究重點。
從感知系統角度看,軍用機器人的特殊要求如下:
(1)自身特征信號小,隱蔽性強,不易被敵方探測到
美國DARPA投巨資研發的微小型昆蟲機器人就具備這種特點。從感知系統的傳感器選擇來講,自身不發出任何信號的被動式傳感器CCD就非常適用。而激光雷達等主動式傳感器不太適用。
(2)對復雜崎嶇地形模式有判決和自適應能力
軍用機器人工作的環境一般是復雜崎嶇地形,地表覆蓋、地勢等地形特征都存在較大的變化率,且具有不確定性。這就要求機器人在能夠識別復雜地形的前提下,還具備可通過性判斷能力,并且機器人能隨著環境變化而自適應的改變自身的處理算法,具有智能性。另一方面還應注意到:這種識別和判斷并不需要特別精確,只需要建立一種能保證導航能順利進行的大致描述即可。模糊推理方法和基于概率統計思想的D-S證據理論都比較適合這種復雜地形下以自主導航為目的的識別與判斷。
(3)對硝煙、雨霧等環境干擾有魯棒的處理方法
在硝煙、雨霧隨機存在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具有抑制這類環境干擾的方法,裝備的傳感器系統及采用的軟件算法需具有良好的干擾處理能力,以保證機器人在干擾存在情況下仍能保證正常工作。
當初美國國防部發起“DARPAGrand Challenge”無人車競賽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用來評估無人車實用化的可能性,結果發現利用現有技術完全能夠開發出十分實用的無人車。
“跨越險阻”陸上無人系統挑戰賽可以說是中國的“DARPAGrandChallenge”,該賽事將堅持面向戰場和自主創新,以軍民融合的形式促進實現陸上無人系統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運用,為陸軍轉型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撐,也為民用無人車上路提供更多的思路。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388瀏覽量
206921 -
無人車
+關注
關注
1文章
301瀏覽量
36470
原文標題:當無人駕駛技術不再是科研機密,軍用無人系統挑戰賽還能比拼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IV_Technology,微信公眾號:智車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