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騰訊官方宣布,將進行成立以來的第三次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
本輪調整后,騰訊不僅會將原來的7大業務群組打散,新增云產業、內容平臺2大事業群組,騰訊的兩位核心高管(COO任宇昕、高級執行總裁湯道生)也將迎來分工大調整,湯道生負責云產業,任宇昕負責內容。
騰訊啟動戰略升級: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
對于中國科技互聯網來說,BAT的每一次變革都在引領科技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公司組織架構層面的大規模變動。
自從1998年成立以來,騰訊只有2005年和2012年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架構改革,每次改革前夕都騰訊都面臨一場“大考”——比如IPO上市,又比如3Q大戰——兩次都順利過關。
然而,騰訊在2018年所遭遇的困境,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嚴峻的一次。
下圖是騰訊自上市以來的股價走勢,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從2018年1月至今,騰訊的股價正遭遇有史以來最大跌幅,在不足9個月的時間里,股價從最高的476.6港元一路下滑到如今的323.2港元,跌幅竟高達32%!
對于中國科技互聯網來說,BAT的每一次變革都在引領科技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公司組織架構層面的大規模變動。
自從1998年成立以來,騰訊只有2005年和2012年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架構改革,每次改革前夕都騰訊都面臨一場“大考”——比如IPO上市,又比如3Q大戰——兩次都順利過關。
然而,騰訊在2018年所遭遇的困境,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嚴峻的一次。
下圖是騰訊自上市以來的股價走勢,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從2018年1月至今,騰訊的股價正遭遇有史以來最大跌幅,在不足9個月的時間里,股價從最高的476.6港元一路下滑到如今的323.2港元,跌幅竟高達32%!
成立2大事業群,撤銷3大事業群
首先我們來看這次騰訊的組織架構調整。本次騰訊事業群組的變動如下:
1、成立2大事業群:“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主要將整合整合包括騰訊云、智慧零售、安全產品、騰訊地圖、優圖等核心產品線、以及醫療、醫療、教育、交通、LBS等行業解決方案,相對而言更加to B,面向產業;
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則主要包括QQ、QQ空間、瀏覽器、網絡文學影音、騰訊視頻、騰訊體育、騰訊影業、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等內容業務。
2、撤銷3大事業群:“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社交網絡事業群(SNG)、網絡媒體事業群(OMG)”,將業務分拆進現有的6大業務群組內;
3、原有互動娛樂事業群(IEG)將進行剝離,只保留游戲業務;
4、原有微信事業群(WX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企業發展事業群(CDG)繼續保留;
5、騰訊將成立技術委員會,協調內部創新,提高技術資源利用效率,鼓勵技術研發文化;
與此同時網傳兼多職的騰訊COO任宇昕(原互動娛樂事業群IEG總裁、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總裁、網絡媒體事業群OMG總裁)將出任新增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負責人。
而騰訊SEVP*湯道生(原社交網絡事業群SNG總裁、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董事長)則傳出任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總裁SEVP=高級執行副總裁(Senior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云業務就是在湯道生當年負責的SNG事業群里孵化而成的,從2013年品牌獨立至今,騰訊云業務一直由湯道生主管。
在調整之前,騰訊的組織架構如下圖:
在調整之后,騰訊的組織結構如下圖:
今年11月,騰訊將迎來其成立20周年的紀念日。
對于此次架構調整,騰訊董事長、CEO馬化騰表示:“此次主動革新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戰略升級,互聯網的下半場屬于產業互聯網,上半場騰訊通過連接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下半場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助力產業與消費者形成更具開放性的新型連接生態。”
“作為一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和文化公司,技術是騰訊公司最堅實的底層基礎設施,面向AI以及即將到來的5G時代,騰訊將以技術為驅動引擎,探索社交和內容融合的下一代形態。”
危機重重的騰訊,不變不行
上文提到,從2018年1月至今,在不足9個月的時間里,騰訊的股價已經從最高點的476.6港元一路下滑到如今的323.2港元,跌幅高達32%。
在今年1月,騰訊市值曾經一度超過了4.5萬億港元,而就在昨天,騰訊股價以323.2港元報收,市值僅為3.08萬億港元,市值縮水了近1.5萬億港元,換算過來約1.3萬億人民幣。
要知道,騰訊2017年的全年總營收為2377.6億人民幣,年度凈利潤為724.7億人民幣,可見2018年以來騰訊市值的跌幅夸張至此。
今年3月,騰訊第一大股東南非公司Naspers賣出了價值800億港元的騰訊股票,騰訊股價下跌的大幕從此拉開。
但大股東減持只是導火索,終其原因,還是上文提到的游戲業務受阻、云業務市場落后、人工智能卡位不及時、社交產品受威脅等問題重重積累所導致的。
最大主營業務深陷監管漩渦,前途未卜
目前騰訊有三大類主營業務,分別是增值服務、網絡廣告、以及其他業務。
“增值服務”包括網絡游戲與社交網絡,“網絡廣告”則包括媒體廣告、微信廣告等,支付業務和云服務則算在了“其他業務”里。
騰訊2017年的全年總營收為2377.6億人民幣,從各業務營收占比來看,網絡游戲業務占了騰訊2017年總營收的41.2%,屬于第一大業務——這還是騰訊正在努力降低游戲收入占比的結果。
如果我們從毛利來看,雖然網絡游戲與社交網絡的毛利潤沒有分開介紹,但這兩項之和占了騰訊2017年總毛利的79.2%,接近8成的份額。
游戲作為騰訊如此重要的一項主營業務,卻在近年來頻頻遭遇政策監管,利空信號不絕于耳。前有新華社點名批評騰訊游戲,后有相關部門禁發游戲版號,恢復放行時間未知。
在拳頭產品《王者榮耀》步入下行期的當下,騰訊的另一個爆款游戲《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卻因監管原因而遲遲無法落地變現。
根據騰訊今年8月披露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23%——這是騰訊單季凈利潤13年來的首次同比下滑。
而在網絡游戲方面,騰訊手游收入同比增長19%、環比下降19%至176億元;端游收入同比下降5%、環比下降8%至129億元。
重重監管漩渦之下,騰訊這塊最大的主營業務依舊前途未卜。
云業務起步晚,遲遲未見起色
主營業務受挫之下,如何找到新的增長點成了重中之重。
在報道騰訊組織架構調整的新聞中,還包括了一段騰訊總裁劉熾平的觀點。
他認為,互聯網即將進入下半場,各行各業迎來更大規模的產業升級。在接下來的10年,整個社會將從消費互聯網邁向產業互聯網。
也就是說,騰訊一直以來的強項——消費互聯網,to C業務——已經不夠了。互聯網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的興起,其背后的核心就是由云計算、AI等前沿技術所驅動的產業革命。
然而,無論是云計算還是人工智能,都不是騰訊的強勢。
我們先來看云計算。
中國第一大云“阿里云”在2009年推出,在9年時間里做到了全國第一,根據IDC 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共云IaaS市場份額調研結果顯示,阿里云以5億美元營收,47.6%市場份額的絕對優勢坐穩了中國云市場老大位置。
相比起來,2013年才起步騰訊云位居第二,半年營收約1億美元左右,市場份額為9.6%。
然而,即便是阿里云的體量,放在全球云老大——亞馬遜云AWS——面前也相形見絀。
亞馬遜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AWS云計算服務,AWS在2017年全年營收達到了174億美元(約119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3%,占據了全球約40%的云服務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當之無愧的老大。
亞馬遜云服務2006年推出,阿里云服務2009年推出,騰訊云服務一直到2013年才開始發力,云計算市場作為基礎設施,缺少先發優勢的玩家很難迎頭趕上。
人工智能卡位失敗,標桿產品缺失
人工智能這一項新興技術,在經歷了最近幾年的技術積累、升級、發酵之后,正在全面崛起,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顛覆著以安防、醫療、工業、制造、電子、教育等等領域,重新塑造著世界格局。
在動輒融資上億美元的資金投入之下,目前人工智能已經燒過了第一把火,不僅燒出了一個“All in AI”的百度,還燒出了商湯、曠視、云從、依圖等一批產業獨角獸,他們中的不少已經在產業落地有所建樹,并且還在一路拼命狂奔。
騰訊雖然在語音AI、視覺AI方面都有所投入,但是始終缺少一款標桿性的AI產品,而亞馬遜的Alexa、谷歌的TensorFlow、微軟的小冰與小娜、蘋果與華為的AI芯片、科大訊飛的語音、甚至百度的DuerOS與Apollo都算在內,無數互聯網與科技巨頭早已在各大細分領域的AI山頭插下了旗子,為自己樹立起至少一款標桿性的AI產品。
就連阿里最近都在大張旗鼓地興辦達摩院,搞AI芯片。
反觀騰訊,雖然一直以來也嘗試為自己樹立以以“覓影”為首的AI醫療標桿性行業應用,然而始終未見起色。何況這些AI賽道上也同樣擁擠,在扎堆涌入的巨頭與創企當中,騰訊的身影并未十分亮眼。
與此同時,部門壁壘極高、內耗嚴重、重復研發等問題一直束縛著騰訊。
舉個例子,在騰訊的“賽馬”機制下,騰訊集團內部目前有三支獨立的人工智能研發團隊,分別是:
1)原隸屬于社交網絡事業群SNG的騰訊優圖實驗室
2)隸屬于技術工程事業群TEG里的騰訊AI Lab
3)隸屬于微信事業群WXG內部的微信人工智能團隊
在這次架構調整中,三支AI團隊均未進行調整與合并。
結語:新一輪行業大戰開幕在即
除了上文這些之外,騰訊還面臨著短視頻與信息流業務遲遲未見起色、社交產品增量天花板逼近、技術開發無人牽頭且不受重視(沒有CTO)、組織結構龐大部門內耗加劇等種種問題。
與2004年的上市大考、2010年的3Q大考不同,這次的騰訊并沒有遇上一個針鋒相對的敵人,又或是一個方向明確的戰役,而更像是錯過了一個又一個重要技術節點的提前布局,才導致如今處處被動的局面。
對于中國科技互聯網發展來說,BAT的每一次變革都既受潮流引領,又在引領潮流。如今騰訊所進行的戰略與組織架構調整,勢必會進一步推動前沿科技的行業落地,引發一輪新的行業大戰。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776瀏覽量
137366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763瀏覽量
268909 -
騰訊
+關注
關注
7文章
1652瀏覽量
49426 -
微信
+關注
關注
6文章
511瀏覽量
265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