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智能音箱這片紅海,華為終于坐不住了。
本文引用地址:過去兩年,BATJ、小米以及N多個中小型創業企業相繼進入智能音箱大戰。華為在經過內部多次討論,不斷否定又不斷重啟,終于也將在今年年內(預計10月份)推出智能音箱。一位華為研究院員工向藍鯨TMT記者側面證實了這一點。
入局智能音箱較晚的巨頭,除了華為就是三星了。前不久,2018年8月10日,在三星Note 9發布會上,三星推出了一款智能音箱Galaxy Home。Galaxy Home內置六個揚聲器一個低音炮,八個檢測語音輸入的遠場麥克風,具備播放音樂、遠場識別聲音、控制智能家電設備等功能。
不過由于Galaxy Home外形顏色“特別黑”,底部安裝了三角支架,橫過來特別像“老式手搖爆米花機器”,因而遭到了國內外眾多網友的嘲笑和調侃。盡管外形不出眾,首次亮相并不“漂亮”,好在也算是趕上了高端智能音箱的“末班車”。遺憾的是,三星并沒有公布Galaxy Home價格和上市時間,具體可能要等到11月三星開發者大會。
不同于亞馬遜、Google等互聯網企業們做智能音箱的“輕而易舉”、“輕車熟路”,硬件廠商們涉足智能音箱總是“多災多難”,各種波折。早在2014年,蘋果公司就開始了智能音箱項目。該項目經過多次猶豫、延緩、跳票、恢復,結果被亞馬遜的Echo搶了先機。
而同樣,華為內部猶豫不決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也在于,就像華為消費者業務戰略方向的負責人邵洋所說的那樣,智能音箱確實是一個風口,但是要搞清楚究竟是誰的風口。
巨頭圈地各有各的算盤和局限
2014年11月,亞馬遜推出了一款將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植入到傳統音箱的產品Echo,隨即引起了市場強烈的反響。2016年5月,在谷歌I/O開發大會上,谷歌緊隨其后,正式推出了對標Echo的Google Home。蘋果在2011年率先推出了Siri“語音接口”的概念,起了大早趕了趟晚集。直到2017年的蘋果開發者大會上才公布智能音箱Home Pod的相關信息,推遲到今年年初正式發售,且僅限于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六地。
一時間,智能音箱成了巨頭們攻城略地、搶灘的“新大陸”。亞馬遜和谷歌均在設想一個未來,支撐企業的生態建設。在自身沒有手機相關硬件產品的情況下,智能音箱將成為智慧家居最好的流量入口和退而求其次的硬件產品。
亞馬遜Echo的副總裁托尼·里德Toni Reid曾對智能揚聲器的定位這樣暢想過,“試想一下,你身邊擁有一臺永遠在線、友好的數字語音助手。會關燈,可以從你的購物清單中訂貨。可以跟你從世界杯聊到日本動漫任何有趣的事情。當你心情低落時,能夠鼓勵你,使你振作起來。”
這樣美好的愿景,也確實得到了相關數據的佐證。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數據的預測,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定期使用語音識別系統,到2019年全球將銷售將近1億臺智能揚聲器,到2022年大約55%的美國家庭將會擁有一臺智能揚聲器。預計2018年全球智能揚聲器市場將達到約30億美元,2023年將增至近120億美元。
全球智能音箱市場主要集中在亞馬遜和谷歌之間的“你追我趕”,來自Strategy Analytic的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研究報告顯示,亞馬遜Echo出貨量400萬臺,市場份額43.6%,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谷歌Google Home出貨量240萬臺,市場份額26.5%,較同期增709%。阿里巴巴天貓精靈70萬臺(在中國銷售),市場份額7.6%,排名第三。蘋果、小米以60萬臺(6%)、20萬臺(2.4%)銷量排名第四、第五位。
而分析公司Canalys稱,2018年第一季度,亞馬遜Echo250萬臺的銷售量低于谷歌Google Home 310萬臺的季度銷售量,谷歌的銷售業績首次擊敗亞馬遜,成為市場第一。蘋果受限于上市時間較晚、價格偏高(349美元),市場份額暫時較小。不過,Home Pod上架以來,在三個月內也迅速占領了美國4.1%的市場份額,不少分析師給予“令人印象深刻”的評價。
顯而易見的是,智能音箱市場由于入局企業所在的領域性質以及相對應的產品屬性、思路的差異,分化為兩大陣營。一類是以亞馬遜、谷歌、微軟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一個是以蘋果為代表的硬件企業。
亞馬遜背后擁有一個強大的零售系統,自然期望Echo成為除了網站、移動端流量外,另外一個重要的購物入口。谷歌的邏輯在于,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在2016年所提出的,智能語音交互將成為計算領域下一個重要的平臺,語音控制和人工智能將實現互聯網與現實世界的無縫互動。谷歌的優勢也很明顯,谷歌日歷、Gmail、Android系統的手機擁有上億次的用戶群體。Gmail和日歷功能可以與智能音箱聯動是Echo不具備的。當然,兩者均通過智能音箱的“連接”作用,將消費者“鎖定”在自己構建的生態中。
其中,消費者使用過程中的痛點具體體現在,喚醒難度高,一次叫不醒或者誤喚醒。距離稍微遠一點,天氣不好都可能喚醒難。語義識別不佳,響應遲鈍,經常答非所問且只能識別標準普通話。待機都會發熱,電流聲音嚴重,音箱的音質普通。無內置電池只能接電源,電源線短不方便。手機連接性差,連接不穩定經常掉線,手機自帶音樂不能播放,無法點播自動續播。做工材質太粗糙,很多音頻需要付費。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可以播放歌曲的鬧鐘”。
中文的語音識別在技術上不同于英文,難度更大。此外,中文各地方方言相差巨大,如粵語和閩南語,無形中造成產品“坐標”上的障礙。更為重要的是,國內智能音箱迫切需要改變的就是產品高度“同質化”。思必馳CMO龍夢竹對記者透露,華為智能音箱將會采用思必馳全套的語音技術方案,包括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語義理解、自然語言處理技術NLP,語音對話等。
智能音箱產業鏈提供語音技術的廠家主要有科大訊飛、思必馳和云知聲三家。京東叮咚由科大訊飛提供語音技術支持,天貓精靈、小米小愛音箱(第一代)由思必馳提供全套的語音交互技術。所以,各家智能音箱的用戶體驗、使用感受從本質上看,差異不是特別大。在關于噪聲抑制、混響去除等最為基礎、關鍵的技術方面,Amazon的多麥克陣列和Google的雙麥克陣列具有先發和領先優勢。
國內智能音箱市場頗為尷尬的一點,還在于東西方文化方面的巨大差異。西方國家聽音樂是非常基礎的生活訴求,是部分地區根深蒂固的習慣,用戶音樂付費的習慣相對成熟。屬于剛需市場,市場容量明確。因而,當傳統音箱或者藍牙音箱升級為帶有AI功能的智能音箱時,市場接受度比較高。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造就了不同的技術導向和技術測試驗證體系。比如,智能音箱在國外的場景主要是客廳和廚房,國內的場景主要是客廳和臥室。”陳孝良說。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