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新能源領域確實很火,一方面新造車勢力的下線造勢、仲裁紛爭、股票漲跌;另一方面,仍然不間斷的有“著火”事故爆出。喧鬧背后的冷靜,權威專家的發(fā)聲。新能源發(fā)展思路,面對市場在不斷的清晰和得到矯正。對于用戶,后者才是真正值得慶幸的期待。
總結一下近期的主要觀點:
1、現(xiàn)階段不宜過于追求高能量密度
2、三元鋰離子電池應用場景再思考
3、磷酸鐵鋰電池在安全性上有優(yōu)勢
4、電動車自燃頻發(fā)的同時,電池行業(yè)正在經歷洗牌
5、不應再重準入、輕監(jiān)管
6、2020年取消補貼堅定了決心
7、政策的續(xù)航里程“倒逼”,和車輛安全的矛盾
8、電動汽車應該有特定的使用場景,而不能過多地裝電池,副作用太大
9、一味追求快充,對壽命、安全都是挑戰(zhàn)
10、反對在中國制訂“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主張
11、多元化、安全電池將是發(fā)展主流
12、特別要重視動力電池產品向國外學習,我們不能夜郎自大
有句銷售的金句:客戶永遠是對的。我們不去探究其深刻內涵,但是一點是可以明確的,任何產品沒有客戶,也就沒有了價值。所以,在討論技術的同時,客戶的需求,才是未來技術的發(fā)展的目標,也就是技術上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不防站在用戶角度,換位思考一下。
用戶心聲:我不關心續(xù)駛里程,沒有打算跑幾百公里
用慣性思維去移植傳統(tǒng)車輛需求,其合理性有待商榷。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續(xù)駛里程要求,很有可能是車企對市場的誤判,強加給用戶的一廂情愿。
新能源汽車盡管也是交通工具,但其最終發(fā)展目標畢竟有別于傳統(tǒng)燃油車。互聯(lián)和智能的出現(xiàn),更加彰顯了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趨勢:未來的汽車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是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智能、綠色的生活方式。粗獷利用礦產能源的時代,正在通過新能源而改變中,這才是大勢。但是,不管新能源汽車如何變化,其核心性能價值---“高安全性”是不會變化的。
我們從豐田汽車的2020年全固態(tài)電池商業(yè)化,分析和臆測一下他的戰(zhàn)略目標:技術參數(shù)目標“體積功率密度提高到2.5KW/L,體積能量密度提高到400W/L”,如果與當下的LiB指標相比,并沒有什么優(yōu)勢。哪么問題來了,他們?yōu)槭裁催€要堅持開發(fā)呢?
我們再通過豐田汽車燃料電池配套的儲能、輔助電池選型佐證其思路:其繞開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的析理風險,而采用了低能量密度高安全的鎳氫電池。看來,高安全性仍是豐田產品目標。對于精于成本的日本人來說,這可能也是最小的代價、最好的捷徑。同時,沒有把能量密度看得太重,也是為了順應電池技術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水到渠成,坐收成果,何樂不為!逆勢而上,勢必會付出血本。
全固態(tài)電池最大的特點是耐熱性、200℃無法燃燒。高安全性,正是其研發(fā)和商業(yè)化的理由。汽車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沒有了安全,也就沒有了汽車。
這些年,看國內汽車發(fā)展,不論是政策制定、企業(yè)產品推出,一味求新、求快、求量,放松安全目標,這種短視行為令人擔憂。
用戶關心:為什么停駛的車輛也會自燃
這個問題需要拆開來看,不能把造成自燃的“人禍”和鋰離子電池“析鋰”特性混為一談。當然了,這里的人禍不是客戶使用,而是產品缺陷本身。析理的問題,可以通過后端的管理、保護,降到及低的水平。所以,自燃的重點,還在“人禍”。
對待產品缺陷問題,如果是正常的技術改進,是完全可以解決的。這也是科學技術發(fā)展規(guī)律。但是,產品二次“人禍”才是最可怕的問題:遮蓋、消極、推脫、推諉,這才是“自燃”事故最可怕的問題。
當人們的恐懼心理占了上風,相關方或企業(yè)的“有所作為”,采取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新產品推廣應用中,一把最好的心理鑰匙。這方面,需要學習一下航空的解決措施和方法。
2013年7月,波音夢幻客機在希思羅機場起火后對鋰電池的調查:一架停在希思羅機場(Heathrow)的波音787夢幻客機(787Dreamliner)起火,當時空無一人,飛機停在跑道上一個偏遠的停機坪上,大火燒毀了機身,機艙內彌漫著刺鼻的濃煙。事后調查,一方面找到了事故的原因是驅動ELT的鋰電池輸出的二根線交叉被蓋板擠壓導致短路,引起鋰電池過熱燃燒。處理措施:一方面從設計源頭增加熔絲、一方面采取對著火后的隔離結構措施,更重要的是,希斯羅機場事故發(fā)生后,波音公司在其空乘人員手冊中增加了一個關于如何撲滅鋰電池火災的具體章節(jié)。經過這次事故,波音787在安裝了經過改進的系統(tǒng)后返回了空中。
其實,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是相對的,如同別的產品一樣。如果對待汽車缺陷的態(tài)度,如同航空的飛機一樣,客戶自然也是放心的。
為什么正常的充電行為,也能點燃我的愛車和別人的車輛
充電自燃,發(fā)生在國內產品的案例似乎是多了一點。在全球經濟一體的市場中,信息傳播是非常快的。從“打個噴嚏,都是新聞”的tesla來看,爆出的model S 充電起火燃燒事故也是存在的,盡管其分析的原因是電源電壓不穩(wěn)導致。
充電自燃真正的危害是殃及池魚。目前密集型的車位布置是極易釀成大禍的。除了車輛本身缺陷的修正外,是否可以在車位功能和“防”字上做一下文章呢?比如說,在車與車之間,當事故發(fā)生時,增加隔火簾、精準和加強型有別于現(xiàn)在的噴淋滅火設施等
公共充電密集空間示意圖
鋰離電子電池充放電限值特性
從車輛本身,安全設計、功能安全角度,冗余設計等是必不可少的,其完整性、可靠性、穩(wěn)定性需要不斷的修正。充電系統(tǒng)含車輛端,是否真正達到功能安全,這是實實在在的“人禍”。在王秉剛一則訪談中提到:“國家一向重準入、輕監(jiān)管。國家監(jiān)管力度較弱,一般都是事故發(fā)生后,才開始督察。應該建立一種長效的監(jiān)管機制,出了問題要重罰甚至退出,而且要有法律保證,這樣企業(yè)就不會鋌而走險”。看來,這一點我們國家是和美國恰好相反的。這也是國內的充電燃燒事故多于國外產品的原因之一。重視程度不同,懲罰機制不同。
政策的原因,自然不能成為企業(yè)的枕頭和理由,隨著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用戶的眼睛是雪亮的,到頭來,最終損害的還是企業(yè)自身利益。
車輛著火蔓延如此迅速,我能逃生嗎
對于用戶,發(fā)生事故的“防”“逃逸”更大于事故本身的改進。據(jù)美國消防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每年死于車輛火災的人數(shù)要高于公寓火災的人數(shù)。新能源車輛燃燒,有其自身蔓延迅速、燃爆、死灰復燃、產生有毒氣體的特征。是否需要把火災逃逸設計列為新能源車輛功能安全重點考核項呢?
車輛著火,除了火光,更危險的還有有毒氣體,新能源車輛電池釋放的成份更復雜,除了一氧化碳還有HF、酫類等等。所以,除了逃逸的機械結構,是否能有快捷配戴的防毒面具呢,如同航空的吸氧面具一樣的方便!
所以說,一方面,逃逸設計急需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和認識;另一方面,做好用戶培訓也很重要。縱觀國內市場,各方安全意識還是很淡薄的,國內和國外的差距很大。這也可能是地域文化影響。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人的生命是等同的,安全意識將會更強烈。
用戶心聲:能理解,電池安全是相對的,但是,為什么電池做不到只冒煙不起火呢
這句話的份量很重,也是目標。讓事故的狀態(tài),降到安全底線之內。這句話是一位睿智的企業(yè)老總講的,何嘗不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對產品安全的詮釋。可喜的是,這方面的工作已經展開,相信大家也會從技術的各個角度“圍攻”這個難題。
我們需要站在廣大用戶的角度造車,他們才是新能源事業(yè)的衣食父母
其實,這句話真得不是豪言壯語,隨著補貼的退坡和消失,國內企業(yè)的感受可能還會有點苦澀。這些年來,國家補貼是新能源車的衣食父母,太習慣了安逸。產品市場的適應,企業(yè)重新洗牌是必然的。當然了,未來的事故嚴重后果,只有企業(yè)自己來買單,而且是血淋淋的。所以說,企業(yè)自身,只有真正滿足用戶安全需求,真正去解決客戶的痛點和焦慮,重回車輛高安全產品的軌道,新能源事業(yè)才能健康的發(fā)展。
-
鋰離子電池
+關注
關注
85文章
3243瀏覽量
77781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520瀏覽量
107599 -
電動車
+關注
關注
73文章
3015瀏覽量
114257
原文標題:新能源發(fā)展障礙:用戶真正的焦慮點是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QCDZSJ,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