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關鍵性能指標十倍的增長需要基站數翻倍增長以支撐。5G的三個關鍵的效率需求包括頻譜利用效率、能耗效率和成本效率。
具體來說,5G在頻譜效率、能源效率和成本效率的提升需求在十倍甚至百倍以上,關鍵技術加速催化。
如下所示,5G的性能指標主要從用戶體驗速率(bps)、連接數密度(1/Km2)、端到端時延(ms)等方面提出要求。
其中,用戶體驗速率(bps)從4G時代的10Mbit/s升級至100Mbit/s,這對5G網絡覆蓋能力提出了全面升級的要求。
根據理論值計算,在越高的頻譜上傳播信號,信號損耗越高,所需要的基站數也需要越高。從連續覆蓋角度來看,5G的基站數量可能是4G的1.5-2倍。
截止2017年底,我國已搭建了328萬座4G宏基站,按照1.5倍的保守值計算,5G基站數至少在500萬座。
大規模天線(massiveMIMO)技術放大基站天線需求。從2G到4G,基站天線經歷了一體化宏基站、基帶處理單元和射頻拉遠模塊分離、MIMO天線、有源天線、MassiveMIMO等發展階段。
隨著4.5G和5G時代的到來,MassiveMIMO技術被引入,直接導致基站天線發展的三個趨勢:1)無源天線向有源天線發展2)光纖替代饋線3)RRH(射頻拉遠頭)和天線部分集成。
隨著通信網絡向5G的不斷演進,陣列天線(多天線空分復用)、多波束天線(網絡致密化)和多頻段天線(頻譜擴展)將成為未來基站天線發展的主要類型。
MIMO能夠充分利用空間資源,通過在底層物理設備中安裝多個發射與接收天線,使得信號能夠在多個天線之間實現多發多收,在不增加頻譜資源與發射功率的基礎之上,改善通信質量,拓寬通信信道,是后4G時代的關鍵通信技術。
目前,MIMO在LTE的R11、R12中得到了不斷的完善與加強,在傳統的MIMO僅支持8個天線端口的基礎上,美國貝爾實驗室2010年提出了MassiveMIMO,利用多根天線形成的空間自由度及有效的多徑分量,極大增加了頻譜利用率和可靠性。
基站天線投資比例在整個無線網絡中僅占2%左右,但是其對基站通信系統中網絡指標的影響超過5成,因此,也一直在通信技術演進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大規模MIMO在系統頻譜效率、用戶體驗、傳輸可靠性的提升上提供了重要保證,同時能夠支撐的網絡容量是8×8MIMO天線的10倍以上,能夠較好的滿足未來的海量連接需求和幾何級別的流量需求增長。
一般而言,普通的基站需要配置3面天線,4G基站則需要配置2×2(即2根接收天線和2跟發射天線)面,未來隨著5G落地,MassiveMIMO基站(128,256根甚至更多天線)的大規模應用將促使基站天線數量增長(排除有源無源的差別后,單價相對會下降)。
在移動通信系統升級之際,基礎上游的基站天線需求有望倍增,相應市場會快速放大,如下所示,在4G建設起始的2013-2014年,國內天線市場規模迅速增長,而5G來臨之際的2020-2021年,這一增長彈性將進一步放大。
此外,5G對毫米波的技術要求,也促進了移動終端和基站端天線的更新換代和數量的增長。天線向有源方向發展將帶動單個天線的價值提升。
根據我們的測算,5G時期全球基站天線市場規模或達7000億人民幣。
根據上述數據,14~17年的國內4G建設高峰期,總天線市場國模約320億,對應新建的320萬左右的4G基站,約一個基站的天線價值量在1萬左右(3副天線)。
同期海外市場規模約為130億美元,對應200萬左右4G基站。而到了5G時代,5G基站數將是4G的1.5~2倍。
而5G基站天線的單體價值量或是4G的3~4倍,兩項疊加(暫不考慮單基站天線數量的增加),5G時期的天線總規模或是4G的4.5~8倍,對應5000~9000億人民幣的全球市場,取中間值為7000億。
當前階段,4G低頻重耕及海外建設需求彌補資本開支空窗期,基站天線市場景氣度依舊較高。
自從2007年澳大利亞運營商首次關閉CDMA網絡服務,全球掀起了頻譜重耕的熱潮,如AT&T、澳洲電信、新加坡Singtel和StarHub等也將關閉GSM網絡。據Ovum預測,到2020年左右,2G網絡將在全球范圍內全面消失。
目前,我國頻譜重耕條件逐漸成熟,隨著4G覆蓋的完善和滲透,2G和3G用戶向4G用戶轉換已到后期階段,此外政策面和核心網也對頻譜重耕作出了積極回應。
頻譜重耕將推動運營商通信基站大范圍的改造升級,帶動基站側更新換代的需求增長。
2017年,隨著中國聯通展開對900M頻段的重耕以及中國電信對800M頻段進行重耕,導致國內基站天線市場下滑幅度并不大。
2018年,中國電信進入800M重耕深化年,重點發力“五高一地”實現精準建設;中國聯通在完成混改后將加大900M重耕執行力度,給基站天線市場提供流量較強的支撐。
而發展中國家4G建設方興未艾,海外基站天線市場空間廣闊。
實際上,亞太、中東、北非等發展中國家目前處于4G建設期中,相應需求景氣度高,以印度為例,其最大的電信運營商BhartiAirtel近年來的資本開支連續上漲,4G建設處于高峰期。相應地,全球基站天線市場空間依舊較大。
此外,三大運營商均開展NB-IOT網絡的建設,對于相應天線的需求旺盛。如中國移動2017年完成111萬面NB-IOT天線招標,對應其40萬NB-IOT基站建設的目標。
隨著聯通和電信都將建成與移動規模相當的全國覆蓋的NB-IOT網絡,預期2018、2019年將迎來大規模招標。
并且,4G后周期時代,多頻天線常用來滿足低頻重耕以及網絡演進需求,相應的智能天線單價較高,也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數量上需求的下滑。
如2018年9月份中移動開展“4+4+8+8”獨立電調智能天線產品集中采購(第一批次),項目預估采購規模約14.09萬面。
“4488”天線可同時支持900M、1800M、FA頻段8T8R以及D頻段8T8R,最大程度節省天面空間及TCO,但其造價也較高,在6000~8000元之間,而常規的4G基站天線價格在3000~4000元。因此中移動的這一采購總額超9億,提振了行業的信心。
整體來看,當前階段,國內基站天線市場規模有望保持平穩,并在2019年下半年5G建設逐步開始后,迎來新一輪上升。
5G超密集組網技術刺激小基站千億新增市場
5G性能提升還需依賴超密集組網提升空間復用度。
為了解決未來移動數據流量增長1000倍以及用戶體驗速率提升10-100倍的需求,除了增加頻譜帶寬以及采用先進的無線技術提升頻譜利用率以外,最為有效的辦法依舊是加密小區基站的部署從而提升空間復用度。
傳統的無線通信方式通常采用小區分裂的方式部署基站,但是隨著覆蓋半徑的逐步減小,小區分裂很難進行,需要在室內外熱點區域密集部署小功率的基站,即超密集組網。
超密集組網的典型應用場景包括:辦公室、密集住宅、密集街區、校園、大型集會、體育場、地鐵、公寓等等。
基站按照覆蓋半徑和發射功率可以分為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和飛基站。其中宏基站的發射功率在幾十瓦以上,覆蓋半徑在2km以上。
而熱點區域覆蓋則更適合小基站,包括微基站、皮基站和飛基站,功率只要毫瓦到瓦級別,覆蓋半徑在十米到幾十米之間。小基站的硬件成本遠低于宏基站,更適合于室內或者室外大數據熱點區域。
隨著小區部署密度的增加,超密集組網將面臨許多新的技術挑戰,如干擾、移動性、站址、傳輸資源以及部署成本等,因此如何靈活部署與維護、干擾管理和抑制、接入和回傳、聯合設計以及小區虛擬化技術等是超密集組網的重要研究方向。
電磁波頻率越高、波長便越短、衍射能力也越弱,同時由于涉及穿透能力,信號在穿透過程中會發生能量損耗,因此高頻電磁波傳輸距離近,傳輸損耗大,相關基站設備需密集部署,基站體積的減小對天線和濾波器集成化要求也較高。
超密集組網打開小基站千億市場空間。
一方面由于微型化的基站方便部署且易攜帶,可以根據使用場所靈活布設,且同時功耗低、成本低,容易滿足未來物聯網海量連接、海量部署的特點,小基站具有填補網絡覆蓋漏洞并提升網絡服務質量的特點。
另一方面,未來尺寸小、多制式、異構接入的基站將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推廣是趨勢,甚至有望替代現有WiFi的單一無線制式路由器。
從這個角度看,未來小基站存在機會。5G應用毫米波的最大場景就在室內,使得消費者對于大帶寬需求上升,從而提升小基站需求。根據市場研究機構ABIResearch最新調查顯示,2021年全球室內小型基站市場規模將達到18億美元。
根據我們的測算,5G小基站的市場規模或為2500億元。
假設單個宏基站的覆蓋距離為300米,其覆蓋面積內需要用小基站對相應市內熱點區域進行覆蓋,以小基站覆蓋半徑30m估算,該區域需要100個小基站,而熱點區域可能只占到覆蓋面積的25%,因此需要約25個小基站。
而按照5G基站數是4G的1.5倍計算,國內5G基站數約為500萬,則小基站數量理論需求為1.25億個,按照小基站2000元/臺的均價計算,市場空間為2500億人民幣。
小基站已在全國21省市商用,運營商規模集采即將到來。如下圖所示,4G時代,全國已有21省市試水小基站,但整體采購量都不大,預計整體采購量不超過50萬臺。
此前中國移動曾于2015年進行過一次集采,規模大概為9.6萬個。
時隔三年,2018年8月,中國移動再次開啟皮基站集中采購,本次集采超87萬臺,以4G拓展型皮基站為主,超過歷年省級采購總和。預計5G時代,這一采購數量將繼續大幅攀升。
-
基站
+關注
關注
17文章
1393瀏覽量
66774 -
基站天線
+關注
關注
4文章
28瀏覽量
14771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36瀏覽量
563969
原文標題:5G 產業鏈:基站天線和小基站爆發潛力大
文章出處:【微信號:AItists,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學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