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汽車方興未艾,全球又掀起了飛行汽車研發熱潮
據《AviationWeek&SpaceTechnology》雜志的統計,2017年全球約有20個不同的團隊正在進行用于城市通勤市場的電動垂直起降飛機的研發工作,通過將天空作為第三維度加入城市交通網絡,改善交通出行。
如今,隨著城市人口持續增長,地面交通擁堵情況日益加劇,雖然研發自動駕駛汽車已被認為是一種緩解城市出行的有效途徑,但這種方式始終著眼于地面,在道路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改善效果也很有限。比較之下飛行汽車由于可以脫離固定的道路,在空中飛行,對城市道路的依賴性相對較少,被紛紛看好,吸引了大批企業參與其中。
目前來看,入局飛行汽車領域的玩家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吉利、奧迪、保時捷這樣的整車廠,第二類是波音、空客等航空航天巨頭,還有一類是科技公司,譬如中國無人機公司億航、Uber、谷歌等,都已在該領域重金布局,試圖于快速發展的飛行汽車市場挖掘新商機。甚至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飛行汽車將是解決城市擁堵的終極方案。
自動駕駛不過癮 車企紛紛瞄上了飛行汽車
作為整車廠代表,吉利在飛行汽車領域的布局主要是通過收購美國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來實現。2017年11月13日,吉利正式宣布完成對Terrafugia的收購,并將其歸于負責新業務的吉利集團,與曹操專車并列,充分表明吉利對該項業務前景的看好。而李書福在去年正式收購Terrafugia后,也曾表示“飛行汽車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領域。我相信Terrafugia能改變未來的出行方式,并且引領一個新行業的發展?!蹦敲矗瑲w于吉利旗下這大半年的時間里,Terrafugia飛行汽車研發進展如何呢?
近日,Terrafugia(太力飛行汽車)公布了其Transition?量產車型的部分產品細節及量產時間。據悉,作為一款獨特的交通工具,Transition?將采用混動模式,使用內燃機和磷酸鋰鐵電池為汽車提供動力,同時通過節流閥增強推進功能,飛行時可以用額外的動力在短時間內快速推進。Transition?允許乘坐2人,最大飛行高度為1萬英尺(3048米),最高飛行速度為160公里/小時,可實現空中續航640公里,每小時需燃燒19L燃油。不過,當轉換為汽車模式時,Transition?實際采用的是電力驅動,可一定程度上節省燃油。
Terrafugia表示,Transition?嚴格按照航空和汽車的雙重安全要求打造,同時符合符合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和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標準,新產品將在今年10月份左右開始接受預訂,2019年正式上市銷售,首批用戶將主要針對美國市場。
▲Terrafugia飛行汽車
稍早一些的時候,豪華車品牌奧迪的飛行汽車項目也迎來了最新進展。6月底,外媒透露奧迪與合作伙伴空客已經與德國政府簽署了合作意向書,被允許在英戈爾施塔特建立空中試飛點進行測試,不過目前測試的具體時間尚未確定。
▲Pop.Up NEXT
據了解,在獲得測試資格之后,奧迪和空客可能會基于此前發布的Pop.Up NEXT打造可以商用的飛行出租車。在今年的日內瓦車展上,奧迪和空客就曾展示了基于空客Pop.Up打造的概念飛行汽車Pop.Up NEXT,該產品由座艙、地面模塊、飛行模塊三個部分組成,其中座艙可與另兩個模塊單獨結合分別實現地面行駛或飛行狀態。座艙內采用雙座布局,并未配備方向盤或者方向舵,僅配有一塊49英寸的屏幕,讓乘客通過語音、臉部識別、眼睛跟蹤和觸摸傳感按鈕與汽車進行互動。在飛行模塊的加持下,Pop.Up NEXT可實現垂直起降。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提的地面模塊指的是無人駕駛電動汽車,飛行模塊則是無人駕駛直升機,當Pop.Up NEXT把乘客送到指定著陸地點后,無人駕駛直升機會自動分離,飛往其他地方充電,乘客則留在可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內,被運送到最終的目的地。從這一點上來講,Pop.Up NEXT其實是自動駕駛汽車與無人機的結合。奧迪表示,該概念車或將成為未來飛行出租車的行業標準,產品可能會在2024年和2027年間成為現實。
同樣在日內瓦車展上,保時捷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也正在研究飛行乘用車。保時捷表示,在飛行乘用車變為現實交通工具啟動之前,該公司可能要花上10年時間才能完成這項技術。不過,目前尚不知道保時捷飛行汽車產品具體的造型設計。
豐田也在開展面向飛行汽車的技術研究。今年5月,豐田同意向科技公司Cartivator投資4250萬日元(約合38.5萬美元)作為研發費用,支持該公司的飛行汽車項目。按照Cartivator的研發計劃,2018年底該公司將開發出第一款由人工操作的測試飛行汽車,到2020年,開發出面向生產的飛行汽車,在東京奧運會上展示。
▲Cartivator飛行汽車渲染圖
據悉,Cartivator研發的飛行汽車名曰“Skydrive”,車身可容納一人乘坐,飛離地面的最大距離10米,最高速度100千米/時。車輛可實現垂直起降,并支持在城市公共道路上直接起飛,例如當用戶被困在城市擁堵的道路中,這時就可以直接使用“Skydrive”從原地起飛來擺脫這份痛苦,言外之意將來Skydrive或可空陸兩用。
阿斯頓·馬丁、戴姆勒和勞斯萊斯,雖然也有研發飛行汽車的計劃,然根據他們此前對于產品的描述,其實更像是小型飛行器,而無法像汽車一樣在地面行駛。比如阿斯頓?馬丁的Volante Vision Concept,據悉是一款三座的飛行器,采用混合動力,最高時速可達200英里/時,可垂直起降,有望在5年內生產,指導售價將在300-500萬英鎊之間。戴姆勒亦如此,憑借此前該公司投資的德國無人機開發公司Volocopter所公布的產品渲染圖,也更像是一款大型無人機,目前還看不出可以在地面運行的跡象。如相較于外資車企的積極布局,目前國內主機廠對飛行汽車的熱情并不太明顯。
多方博弈 誰主沉???
同自動駕駛汽車一樣,飛行汽車雖然也是一個正在發展當中的新興市場,其未來發展潛力卻早已不容小覷。據業內人士估計,未來城市空中交通市場規模將高達3萬億美元,正因為如此,自去年以來大批車企紛紛斥巨資參與其中,一同被這個市場吸引的還有部分航天航空巨頭和大批科技公司。
7月中旬,美國飛機制造商波音公司宣布成立新部門Boeing NeXt,以開拓日益增長的自動駕駛飛行市場。未來Boeing NeXt將與外部的第三方公司合作,共同打造自動駕駛飛行汽車,解決空中交通控制問題,同時其也將幫助建設地面的基礎設施。波音透露,目前該公司已經與人工智能公司SparkCogniton建立了新的合作伙伴關系。
事實上,波音公司對飛行汽車“心儀”已久,自去年收購無人飛行器及航空零部件制造商Aurora Flight Sciences后,波音就一直倡導自動飛行汽車。今年3月,波音曾透露公司一直在對一款飛行出租車的原型進行測試,能夠搭載乘客往返各地,可能在未來10年內投入運營。而其投資的Aurora Flight Sciences,據悉計劃于2020年在迪拜和達拉斯測試飛行汽車。
科技公司陣營,則以荷蘭飛行汽車制造商PAL-V和斯洛伐克公司AeroMobil最為引入注目。其中PAL-V,今年2月份就啟動了首款量產飛行汽車——PAL-V Liberty的預售,根據PAL-V的計劃,PAL-V Liberty前期會推出兩個版本,運動版起售價40萬美元,先鋒版則要60萬美元,如果消費者想盡快提車,還要繳納2500美元,該車將于2019年把汽車鑰匙交到首批客戶的手中。
▲PAL-V Liberty
隨后在3月份開幕的日內瓦車展上,PAL-V Liberty正式揭開神秘面紗。該款產品采用了三輪設計,當起飛時放開螺旋槳和尾槳就可以變身旋翼飛機。PAL-V官方稱,PAL-Liberty整個變形過程大約需要10分鐘,其陸地行駛速度最高可達160km/h,飛行速度可達180km/h,陸地行駛模式下,最大續航為1315km,在飛行模式下最大續航為500km。PAL-V表示,駕駛PAL-V Liberty既要飛機駕照也需要汽車駕照,而且飛行執照上還需要有35個小時的飛行記錄。
與PAL-V Liberty一樣,AeroMobil的飛行汽車也可以空陸兩用。該公司早在1990年就開始研發飛行汽車,并推出了1.0版本,到現在為止,AeroMobil先后推出了5代產品。最新的AeroMobil 5.0 VTOL,是一款4座飛行的出租車,可以像直升機一樣垂直起降,也可以像汽車一樣行駛。而在AeroMobil 5.0垂直起降概念中,機翼和轉子在飛行模式下從車身中伸展出來,目前該產品正處于測試階段。
AeroMobil估計,AeroMobil 5.0 VTOL將至少需要七到十年才能問世,在此之前AeroMobil 4.0將先行上市,預計在2020年交付成車。AeroMobil 4.0已于去年7月27日在中國正式上市,全球限量銷售500臺,不含稅價格在120-150萬歐。
▲AeroMobil 4.0
此外,國內的億航智能、酷黑科技,谷歌,Uber,硅谷初創公司Opener,以色列的Urban Aeronautics,以及獲騰訊投資的德國初創企業Lilium Aviation等也都在開展飛行汽車的相關研發,不過這里面部分企業的產品,與其說是飛行汽車,倒不如說是一個小型的無人機。譬如谷歌,6月初由其創始人Larry Page投資的飛行汽車創業公司Kitty Hawk展示了其正在研發的Flyer單座飛行汽車,這款單座飛行汽車由10個電動旋翼提供動力,目前飛行時間在12至20分鐘之間,最初能達到的高度限制在3.048米,速度限制在32公里/小時左右,但貌似不能在地面行駛,該公司同時開發的名為Cora的雙座飛行出租車亦如此。
5月,Uber在其第二次Elevate年度峰會上,也正式宣布了該公司詳盡的空中服務計劃——UberAir“空中的士”服務,并展示了其“飛行汽車”的概念原型機eCRM。按照Uber的計劃,達拉斯、迪拜和洛杉磯到2020年將率先開通UberAir“空中的士”服務,這些“空中的士”可以從空中港口、屋頂或地面上實現垂直起飛和降落。
▲Uber飛行汽車概念圖
eCRM同Kitty Hawk的Flyer一樣,更像是一個大型的無人機。根據Uber發布的概念圖,eCRM采用了四旋翼設計,起降時由水平旋轉的 4 組電動螺旋槳驅動,達到一定高度后,由垂直方向旋轉的尾部螺旋槳提供前進推力,保持在1000英尺(約合305米)至2000英尺(約合610米)之間的高度飛行。
事實上,Uber早在2016年就曾公布過Uber Elevate飛行汽車項目,為推進該項目,2017年11月Uber還與美國宇航局(NASA)簽署了一份“太空行動協議”,確定由NASA為其飛行汽車開發一套“自動交通管理”系統。Uber CEO達拉·科斯羅薩西表示,Uber的“空中的士”服務有望在5年至10年的時間內實現商業化。
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隨著飛行汽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其中,飛行汽車儼然成為了車企與科技公司、初創企業等繼自動駕駛汽車之后跨界博弈的新戰場。
目前來看,玩家們對飛行汽車的認知主要有兩種產品形態:一種類似普通的直升飛機,只能在空中飛行,如Uber、谷歌所設想的;另一種則同時具備飛機和汽車的特性,可以空、陸兩用,這在吉利、奧迪等車企的研發項目有比較明顯的體現??梢哉f,這兩種技術路線均有自己的擁護者。
盡管參與者眾,目前飛行汽車還處于概念階段,除了少數幾個玩家拿出了量產產品,多數仍在談概念,或者項目策劃初期。甚至對于那些已經啟動預售、宣稱即將交付的玩家,要想將飛行汽車真正投入商用,其實也面臨測試、技術、法規、監管、基礎設施、價格等多重難題,如同當前的自動駕駛汽車。
如同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前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是測試,飛行汽車亦如此。雖然目前飛行汽車測試沒有測試牌照一說,但由于涉及到公共安全,開展實驗時也需要向對應的監管部門申請。例如奧迪,在德國開展測試,就需要獲得政府的許可,方能在指定區域開展測試。不僅如此,對于那些空、路兩用的飛行汽車,開展測試時還應同時遵守空中和公路交通管理的相關規定,不能擾亂公共秩序。
而且像吉利的Transition?、PAL-V Liberty這樣的飛行汽車,在不同的產品形態下還要滿足不同的產品標準。當前,很多企業在規劃飛行汽車時,采用的是無人駕駛設計,無論是在地面以汽車的形態行駛,還是在空中飛行,都完全自動化,并且還是電動的。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產品同時滿足自動駕駛汽車和電動汽車技術要求,以及無人機技術標準,保證飛行汽車得以在城市復雜情況及惡劣天氣中完美運行。
如何讓飛行汽車從一個產品形態安全地切換至另一個產品形態,也是企業們需要考慮的,盡管現在垂直起降技術在飛行汽車市場已經成為了主流,要完成這項任務卻并不簡單。以Terrafugia代號為TF-1的飛行汽車為例,該產品采用了可折疊機翼的設計,展翼后寬度可達8米,收翼后寬度為2米,這就意味著飛行汽車切換模式需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而不能隨心所欲。特別像Pal-V Liberty這樣無法實現垂直起降的飛行汽車,甚至還需要建造專門的跑道用于起飛和降落。
更不用說像很多人設想的那樣,開著飛行汽車,遇上交通擁堵就啟動飛行模式,另覓它路避堵,抑或飛著飛著飛累了,隨便找個地就降落,比如高速公路,必定也不是想降落就降落的。況且采用這種折疊機翼設計的玩家不在少數,比如AeroMobil,豐田早期申請的飛行汽車專利也是這種設計,那么對于飛行汽車不同運行模式的切換,行業標準或者法規約束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還有一點,飛行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毋庸置疑會投入商業化,這就必須要考慮價格。而現實的情況是,飛行汽車更像是“有錢人的玩具”。阿斯頓?馬丁的Volante Vision Concept指導售價300-500萬英鎊,PAL-V Liberty運動版和先鋒版起售價分別為40萬美元和60萬美元,AeroMobil 4.0 120萬歐起售,億航184預估價格為30萬美元……這些都不是普通消費者能夠承受的起的。
因此可以說,飛行汽車雖然優勢顯著,各大企業也都在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研發,但就如同自動駕駛汽車商用處處受限,飛行汽車想要投入大規模商用,也是任重道遠!
-
飛行汽車
+關注
關注
2文章
137瀏覽量
13148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784瀏覽量
166399
原文標題:“飛的”來了,招手“taxi”
文章出處:【微信號:Rosenberger_Auto,微信公眾號:羅森伯格汽車電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