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領域巨頭的加持已是將整個穿戴設備行業推上了風口浪尖,不過,在資本火熱的追捧的背后,智能穿戴設備似乎也正在面臨"中年危機"的困境,現逐漸浮現出了諸多的缺陷和痛點。
智能穿戴市場高潮迭起
說起智能穿戴設備的興起,還要追溯到2012年,谷歌推出的第一款智能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由此打開了市場的大門。到了2014年,便出現了大量適用于普通消費者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到了2016年,算是達到了一個巨大的爆發點。
而作為智能穿戴領域的主力軍,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的大部分市場份都已被手機廠商收入囊中。而在智能可穿戴市場中,從兒童到老人,從少年到大叔,智能手環和手表的身影幾乎是覆蓋了所有年齡段的人群。
至于主打成年人市場的智能手環和手表,則是以運動和健康為核心,久坐提醒、運動計步、睡眠監測基本都是標配功能,許多設備的運動軌跡追蹤、卡路里消耗、語音提醒等功能也為用戶帶來了愉快的運動感受,在這個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自然也會衍生出一片不小的市場。
整體看來,智能穿戴設備的確有其存在的價值,也確實滿足了市場上的部分需求。在巨大的風口之下,行業的入局者暴增,許多缺陷和不足開始逐漸暴露出來,消費者和投資者質疑聲也伴隨而來,整個智能穿戴市場似乎已顯現出了一股頹廢之勢。
智能穿戴市場"秋意"漸起
在互聯網和科技的圈子里,有新奇事物出現時必然會引起一陣追捧之勢,將其快速的推至風口浪尖,不過,當大眾的嘗鮮期逐漸消失,更新迭代的速度又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時,便會果斷被消費者和投資人所拋棄。如今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就正處在這樣的尷尬處境,整個行業也在面臨著內憂外患的諸多頑疾。
以智能手環和手表為例,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算不上是什么新鮮產品了,其炒作紅利期也已退潮。小米的低價策略,也并沒有什么獨特的秘方,無非是通過不斷壓低毛利率來擴大銷量,這一點從小米最新的財務報表中能夠看出,銷量數據雖可觀,但利潤卻非常低,而這種趨勢不論是對智能手環的硬件發展或者是智能手環廠商的成長都會造成不小的沖擊。
由此看來,智能手環的技術以及品類的發展尚且存在著不足之處,其硬件、軟件等功能尚不具備顛覆性和擴展性,況且,當前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大多十分依賴智能手機,而智能手環和手表大多數的功能基本都能夠通過智能手機終端來實現,無法讓用戶對其產生依賴性,也因此導致設備在使用中顯得不夠便捷和多余。
而真正制作精良、功能繁多的智能手環和手表,通常也是價格不菲,像蘋果最新發布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 Series 4,價格就在3199—6699元之間不等,讓許多消費者都對此望而卻步。即便不考慮價格的因素,智能手表的續航能力欠佳也深受用戶詬病,在這個懶人社會,需要頻繁充電的智能手表,即使外形設計和內部功能再誘人,也必然會失去用戶的青睞。
智能穿戴仍有破局之道
雖說當下中國的智能穿戴環境十分苛刻,發展也有些止步不前,因為實用性太差等因素,消費者對其了解和購買的欲望也正在逐漸消減,許多廠商破局無門,紛紛退出市場,但其實,智能穿戴設備未來的基調仍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高度。
就智能手環和手表本身的屬性而言,朝著醫用大數據的方向發展不失為是一個絕好的發展方向。眾所周知,人體的健康變化是個緩慢波動的數據,數據的監測也是一個長期工程,智能手環如果能夠將監測數據的精準度大幅提升,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算法對其進行統計、整理和分析,或許能夠監測出許多慢性病、隱疾等等,做到當下許多醫療設備所不能及的診斷。
再加上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都市亞健康人群不斷增加,人們對于健康需求愈發強烈,且不談論其商用價值,就社會價值而言,能夠及時預防和診治,關鍵時刻還能救命,就值得廠商們去追求。屆時,智能手環將成為一個更加獨立的智能化時尚科技醫療硬件單品,也將延展出更大的想象空間。
-
智能眼鏡
+關注
關注
8文章
663瀏覽量
72862 -
智能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2瀏覽量
16085
原文標題:智能可穿戴市場要涼涼,如何才能破局?
文章出處:【微信號:ofweekwearable,微信公眾號:OFweek可穿戴設備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