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Intel算是渡過了手忙腳亂的一年。年初發布的Kaby Lake七代酷睿缺乏誠意,而且在已經知曉AMD將會發布八核Ryzen的情況下,擠了酷睿發布以來最大的牙膏,算是比較難看的一步棋。
所以,Intel也是前所未有的壓縮了七代酷睿的銷售時間,僅僅在大半年之后就緊急推出了大幅更新第八代酷睿處理器產品。
究竟Intel心急火燎發布的新產品是否可以一掃今年以來的頹勢,還是讓測試數據來說話吧。
產品規格介紹:
從產品規格上,八代酷睿還是看著非常爽的,i5和i7各增加了兩個核心。i7-8700K規格變成了六核十二線程,i5-8600K變成了六核六線程。
不過由于這次更新之后,CPU功耗同步大幅提升。根據目前知道的狀況,六核心滿載的頻率會跟CPU自身體質關系比較大,體質不好的CPU可能會頻率低一些。這點倒是越來越像顯卡了。
8700K的6核睿頻是3.7-4.3GHz,8600K的6核心睿頻是3.6-4.1GHz,所以現在會看到不同的測試中CPU的成績會有較大的出入。
這次評測其實發的相當倉促,原本應該是十一期間發的,不過中間出了狀況也只能提前。
另外,由于最近把CPU測試平臺做了更新,所以所有CPU要完整對比都需要重新測試。目前可以直接對比的對象也僅有i7-7700K和i5-7600K,R5 1600X和R7 1700實在來不及做了。
產品性能測試:
簡單評測結論:
由于測試項目很多很雜,為了避免小白看暈,首先提供一下精煉版的測試結論:
- CPU綜合性能上提升非常明顯,8600K已經越級干掉了上一代的7700K。8700K相比7700K的提升幅度達到了24%。8600K相比上代7600K提升幅度達到了34%,即使對比7700K提升幅度也達到了12%。
- 游戲性能上三者其實區別很小,這應該跟A卡調用CPU較少有關,用N卡的話可能區別會更大一些。(搭配的顯卡為VEGA 64水冷版)
- 功耗表現上八代酷睿其實表現不錯,能耗比提升相當明顯。8600K在性能大幅提升的前提下,功耗與7700K大致相當,由于核心變大的關系,核心溫度會低于7700K不少。8700K則有一定幅度的功耗提升,對比7700K為114%,對比性能提升,能耗比也有明顯進步。
性能測試項目介紹:對于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對比性能的童鞋,這邊會提供詳細的測試數據。測試大致會分為以下一些部分:
- CPU性能測試:包含系統帶寬、CPU理論性能、CPU基準測試軟件、CPU渲染測試軟件、3DMARK物理得分
- 集成顯卡測試:包含集顯基準測試軟件、集顯游戲測試、集顯專業軟件基準
- 搭配獨顯測試:包含獨顯基準測試軟件、獨顯游戲測試、獨顯專業軟件基準
- 功耗測試:在集顯、獨顯平臺下進行功耗測量
這篇文章的數據量比較暴力,如果覺得暈,就慢慢看吧,要知道真相總是要付出點代價的。如果覺得無所謂,被坑的時候別抱怨就行。
CPU性能測試與分析:
系統帶寬測試。內存帶寬上,八代與七代區別不大。
緩存帶寬上,L1和L2對比7700K均有超過40%的提升,L3大致與7700K相當。i5變化顯得更為劇烈,緩存帶寬上8600K都達到了與8700K相當的水平,比之前i5提升相當多,L2的讀寫幾乎翻倍。
延遲上,八代有所增加,不過幅度不算很大。
CPU理論性能測試,是用AIDA64的內置工具進行的,可以測試很多CPU的基本性能。
這個部分八代i5和i7相比7700K提升都超過30%。比較有意思的是8600K跟8700K相當接近。
CPU性能測試,主要測試一些常用的CPU基準測試軟件,還會包括一些應用軟件和游戲中的CPU測試項目。
這個項目的測試總體比較雜,一般差距會縮小。8600K大致相當于7700K的水平,而8700K對比7700K則會提升18%左右。
CPU渲染測試,測試的是CPU的渲染能力。
CineBench三個版本測試多線程性能8700K分別是77700K的140%、145%、145%,8600K對比7700K則為124%、116%、109%。提升還是很夸張的。
3D物理性能測試,測試的是3DMARK測試中的物理得分,這些主要與CPU有關。
8600K的成績與7700K大致相當,不過8700K提升就非常大了,比7700K提升了29%。
CPU性能測試部分對比小結:
CPU綜合統計來說,八代酷睿i5戰上代i7已經綽綽有余,Intel算是摘掉牙膏廠的帽子了。
其實還有一個比較糾結的問題就是單線程和多線程,這邊也做了一下分解。
單線程:8700K和8600K單線程均略低于7700K,似乎單線程睿頻并不是特別積極。
多線程:8700K的天下,8600K也會比7700K稍強。
集顯性能測試:
集顯理論性能測試,是用AIDA64的內置工具進行的,從理論性能上看這代集顯應該也有變化,SHA-1解密測試提升比較明顯,內存帶寬則有所縮小。所以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有媒體會發現Z370主板上7代CPU會卡在集顯上過不去。
集顯3D基準測試,主要是跑一些基準測試軟件,8700K會略高,大致提升7%左右。
集顯專業軟件基準測試,專業軟件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為基準測試,提升幅度在5%左右。
集顯性能測試小結:
從測試結果來看,八代酷睿的集顯主要是壓縮了內存帶寬的需求,小幅提升了性能,作為入門的網游顯卡勉強堪用。
搭配獨顯測試:
這次的測試開始,測試顯卡從RX 480更新為VEGA 64水冷版,這樣顯卡的瓶頸問題會解決很多。獨顯3D基準測試,主要是跑一些基準測試軟件,八代酷睿會有小幅的提升,不過互相差距都不到5%。
獨顯3D游戲測試,表格中將DX9~DX12不同世代的游戲進行了分類,這樣會更加清晰一些。8600K的測試相對較早所以驅動版本為17.8.2,其他的都會統一為17.9.1。
由于480的性能更偏向主流級別,所以CPU之間的性能差異就相當小。分解到各個世代來看,DX9上劣勢最為明顯,DX11上會收窄,DX12上8700K反而會弱一點,不過整體差異都不足5%。這應該跟A卡的機制有關,用N卡差異應該會更大一些。
獨顯專業軟件基準測試,專業軟件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為基準測試,這個測試是針對顯卡的專業運算測試,這個軟件對CPU內部延遲比較敏感,所以7700K表現最好。
搭配獨顯測試小結:
從測試結果來看,八代酷睿游戲性能會有一定的提升,具體還要看用的顯卡而定。
磁盤性能測試:
磁盤測試部分用的是CrystalDiskMark 5,1G的數據文件跑9次,這樣基本可以排除測試誤差。測試的SSD分別是535 480G和750 400G,都是掛從盤。簡單科普一下這個測試里的概念,SATA接口和PCI-E通道都是可以從CPU或芯片組引出的(看CPU廠商怎么設計)。
從測試結果上來看,與之前的情況大同小異。不過應該是受到CPU延遲的變化,7700K的SATA和NVME SSD性能都會小幅高于八代。
平臺功耗測試:
功耗上8700K的待機和滿載都比較高,相對來說8600K的表現會更好。
最后上一張橫向對比的表格供大家參考。
性能部分僅對比與CPU有關的測試項目,并不包含游戲性能測試的結果。由于剛剛換了顯卡,且內存頻率上也做了一定改變,所以這張表暫時只能供大致參考。表格中不含功耗測試的都是之前測試的結果,僅提取出不受顯卡影響的測試項目來對比。
簡單總結:
關于CPU的性能:
到了八代之后i5和i7之間的的差距大大縮小,對比更高一級的6800K,8600K基本也是予以秒殺。對比AMD的產品線,8700K已經相當于1800X,8600K也可以在1700之上。
所以八代酷睿可以說是良心之作,尤其是i5的提升幅度非常巨大,且沒有超線程技術對游戲性能的干擾,8400如果定價合理會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產品。
關于CPU的功耗:
功耗上來說,八代酷睿的能耗比有比較明顯的改善,且核心面積變大,相對來說i5會比較穩。
但是,8700K還需要打一個問號,根據目前的測試當電壓超過1.25V,核心的熱量就會比較難完全傳導。
所以會存在兩個問題:i7如果體質較差的話,6核心滿載就有可能會達不到最高睿頻,而超頻使用的話,電壓超過1.25V就可能會有過熱的問題。
關于CPU的簡單超頻:
這邊對8700K做了一下簡單的超頻,手上這顆體質相當不錯,一鍵超頻4.9G,電壓不超過1.25V。手動超頻5G,電壓1.3V也就能跑多線程測試了。超頻到5G大致可以提升15%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電壓超過1.25V就會碰到TDP墻,這個時候就需要手動加大TDP限制,這個在主板BIOS中有設置,1.3V建議設置到180左右。
不過這個是有風險的,CPU功耗會很高,CPU烤機整機功耗會超過200W,風冷明顯壓不住。
關于CPU的價格和升級建議:
個人建議已有六代七代 i5和i7的人暫時可以不用升級,提升不會很大。如果是4770K或之前的CPU,則會有升級價值。
根據現在已知的情況,8700K應該會定價2900~3000元之間,8600K的定價應該是1500~1700元,8100據說是900~1000元。感覺還是i5相對比較有購買價值。
總體來說,八代酷睿是進步巨大的一代,尤其是i5是很值得欽定的產品,所以無論喜歡AMD與否,AMD對PC市場的鯰魚效應是非常明顯的,還是需要AMD繼續研發Ryzen,才能鞭策Intel推出有升級價值的產品。
最后還是要吐槽一句,這個包裝太難看了。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901瀏覽量
212640 -
intel
+關注
關注
19文章
3483瀏覽量
18628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