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互聯網之風口崛起的小米,其手機業務這次在電商狂歡節--雙十一的表現并不理想,在手機銷量上華為全面壓制小米,不過小米卻在生態鏈業務方面取得了出彩的成績,其生態鏈業務取得100多個第一,小米這是要乘上IOT的新風口重新出發?
本文引用地址:華為在手機市場優勢明顯
2011年小米憑借著互聯網的風口迅速崛起,一度成為國產手機的領頭羊。華為隨即迅速跟進,2013年成立互聯網品牌榮耀,從那時起它與小米之間就一直糾纏在一起。
學習小米發展起來的榮耀卻迅速上演了徒弟打死師傅的故事,到2017年一季度榮耀已在國內線上手機市場取得第一名,而小米則已滑落至第二名,榮耀在線上手機市場的優勢保持至今。
隨后OPPO和vivo憑借在線下市場迅速崛起,華為又迅速轉身學習這兩家企業的營銷模式,推出千縣計劃,用一年多時間將它的渠道鋪遍國內的三四五線城市,同樣的到去年一季度擊敗OPPO和vivo。顯示出華為這家企業總是能迅速的根據市場變化作出自己的戰略轉變,進而后來居上。
但華為顯然志不止于此,它一直以來的目標都是趕超蘋果和三星,在線上市場擊敗小米、線下市場擊敗OPPO和vivo之后,它成為國產手機品牌當中第一家實現年出貨量超過1億的手機企業,今年二季度、三季度又實現了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品牌,預計今年的出貨量可望超越2億部,按此增長速度其明年四季度趕超三星似乎已不在話下。
小米手機業務連遭挫折
2016年小米在國內市場的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36%,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排名更跌出了全球前五名,這對它是一個重大的挫折,不過那一年它并沒有因此而墮落,反而是進行積極調整。
在國內市場,小米積極拓展線下市場,開設小米之家,同時與零售商合作開設小米專賣店、小米小店等;在供應鏈方面也進行重整,小米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親自負責供應鏈,修復與三星的合作關系;同時其開始瞄準海外市場,以自己具有性價比優勢的紅米品牌拓展海外新興市場。
經過這番調整之后,2017年小米開始大放異彩,在國內市場的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近四成,在海外市場的出貨量同比增長翻倍,最終取得了全年出貨量同比增長五成的成績。
面對小米在海外新興市場的迅速擴張,華為也開始重視海外新興市場。在國內市場,華為深入低端市場,其推出最低價的手機與小米相同,同時賦予成功擊敗小米的榮耀更多獨立權力由它出海挑戰小米,在榮耀品牌的狙擊下,小米手機的增速開始下滑,二季度、三季度小米在國內市場的增速分別為0、-16%,在全球市場的增速每個季度都接近腰斬,一至三季度小米手機在全球出貨量的同比增速分別是101%、43%、25%。
小米在手機市場似乎正重蹈國內市場被榮耀狙擊而導致迅速衰落的覆轍,面對這種局面小米開始將注意力放到IOT業務上。
IOT成為小米的新風口
早在2014年小米手機業務達到巔峰的時候,小米就開始布局生態鏈業務,當時其容易11億美元,強調將投資100家企業,以在這些行業復制小米手機業務的成功;今年小米IPO募資約30億美元,同樣強調要強化投資生態鏈業務。在后來的業務重整之中,將生態鏈業務整合成為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部門。
在過去三年時間,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基本實現了每年翻一番的成績,今年二季度其業績公告顯示該業務部門的營收同比增長104.3%,在該部門營收不斷增長的情況下,雷軍也開始將AI+IOT作為它的未來發展戰略,不過二季度的業績也顯示手機業務依然占大頭,而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占整體營收的比例為22.9%。
雙十一期間,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表現的更為出彩。其公布的數據顯示,小米手機銷量同比增長94%,而IoT智能設備銷量同比增長389%,多項產品的銷量更是同比增長超過10倍,其中小米手環、掃地機器人、凈水器表現尤為出彩,銷量分別增長10212%、14862%、14726%,顯示出IOT業務似乎已進入爆發階段。近兩年美國興起共享踏板車,小米旗下的納恩博是唯一供應商,這也讓它大有斬獲。有分析機構預計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今年和明年都可望取得翻倍增長,最快或許明年IOT業務可望超過手機業務成為其第一大來源收入。
眼見著小米在IOT領域迅速發展,華為也已跟進。華為已推出hilink平臺,希望同各個行業形成合作聯盟,在IOT領域取得成功,不過這種聯盟似乎很難取得小米那樣的成功,家電行業的兩大巨頭海爾、美的均有自己的智能家居平臺,畢竟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它們并不希望將自己捆綁在華為的戰車上;華為也在推出自己多種智能產品,但是很顯然它在IOT領域的布局遠不如小米完善,想再如在手機上那樣實現后來居上并不容易。
隨著5G時代的帶來,IOT市場將進入爆發性的階段,小米早早布局完成IOT業務將可獲得IOT大爆發帶來的巨大紅利,迅速轉型,而IOT業務帶來的巨量用戶數將讓它擁有巨額的流量,將這些流量變現就可實現互聯網業務的快速發展。當然華為作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商,又擁有國內最新的芯片研發能力,它的芯片已被國內電視、視頻等行業廣泛采用,在IOT領域會不會再現兩虎相斗的局面,值得觀察。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