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掣肘新能源發展,談“鈷”無須色變
看到近期的一則信息 “剛果暫停‘鈷’出口,動力電池價格或大漲….”,盡管是預測性判斷,但頗有談“鈷”色變的味道。其實,市場就是市場,誰也左右不了,更何況,對于鋰離子電池家族,還有磷酸鐵鋰電池、錳酸鋰電池,不需要過于擔憂“缺鈷”的問題。借用上汽朱軍總談新能源的“焦慮與思考”一文中的精典語句:“我們是焦慮的,但是也沒有恐慌的理由”。當然了,這句名言是談新能源全局問題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市場,其實掣肘新能源發展的稀缺資源,何止是“鈷”呢,燃料電池所使用的催化劑“鉑”,更是稀有元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更高效能,能替代“鉑”金的材料。而且全世界鉑金儲量比黃金還要稀少,總儲量約為1.4萬噸,而且高度集在南非和俄羅斯,約占98%,更為稱奇的是,在這兩個國家也是在極少的地區才有這種稀有礦藏。真是天外來客呀。就算每輛車使用10g鉑金,面對這樣的稀缺,如果燃料電迎來快速發展,這也是一道難過的坎。
但是,人們在發展新能源的過程中,還是抱著一種技術進步的希望。對于鋰離子電池來說,這種希望可能來得更快、更容易一些:例如,811鋰離子電池低鈷技術的加速量產、松下制定無鈷鋰離子電池的目標等等。
“鈷”在鋰離子電池中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鈷在鋰離子電池中作用,類似于“具有潤滑劑的框架”。“鈷”應用于三元體系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中。化學角度,其作用在于可以穩定材料的層狀結構,能夠讓鋰離子自由的移出或嵌入層間結構,保證層狀的足夠“通暢”。如果,層狀結構損壞,鋰離子將無法再次進入。從電特性角度,是提高了材料的循環和倍率性能。但是過高鈷含量,會導致實際容量降低;過低鈷含量,換取高鎳含量,電池更容易過熱,加大熱失控風險。
圖示:層狀結構LiCoO2
人們擔心的鈷酸鋰電池不安全,是怎么回事?
其實,單純的鈷酸鋰材料是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鼻祖。迄今為止,在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仍然占有非常高的份額(一種說法占比不小于90%)。但是,鈷酸鋰材料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耐過充能力弱,非常容易過壓。其脫嵌原理是,在充電達到上限時,仍有大量的鋰離子留在正極,在過充狀態下,正極上多余的鋰離子仍會向負極游動,因負極容納鋰離子數量所限,鋰離子堆積在負極表面,形成析鋰。由于金屬鋰是樹枝狀的晶體,被稱為枝晶,枝晶一旦形成,就有刺穿隔膜造成內部短路的風險,產生更為嚴重的熱失控。但是,過壓風險,通過電池管理技術也是可控的。
如果單純從理論的角度,正極材料穩定性、安全性排序:LFP>LMO>NMC>NCA>LCO。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前面所述鈷酸鋰是單一的材料,不同于三元的鎳鈷錳或鎳鈷鋁材料。但是,由“鈷”遺傳的不安全性,還是存在的。
透支正極材料高能量密度,三元需求加劇了對“鈷”資源擔憂
在迫切替代燃油汽車的浪潮中,續駛里程就成了競賽的指標。但是,羊與長頸鹿的高度差,并不是草地和大樹的問題。是需要自身慢長的進化過程。技術進步也是一樣的。
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動力電池實驗室主任王子冬此前表示,三元電池并非“萬金油”,他認為磷酸鐵鋰電池同樣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盡管我有些斷章取義,理解的也不一定準確,但是,在提倡電池多元化應用的當下,現實應用中,三元電池并不是唯一的選擇,目前三元材料電池更多的還是應用于乘用車平臺車型。
鈷資源稀缺,催生和加快了低鈷或無鈷電池的研發走向市場
當然了,高能量密度的使命,從“現實的未來”來看,確實需要三元的“擔當”。三元材料的電池在去鈷的道路上不斷嘗試和進步,松下汽車電池部門的負責人田村堅表示:“我們已經大大降低了鈷在電池中的含量,鈷在三元電池中的比例已經降到3%(tesla model3),現在我們的目標是實現無鈷化,這項技術已經在研發當中。”
但是,從“未來的現實”看來,這項去鈷技術,還需要時間。滑稽的是“松下宣布開發無鈷電池的同時,卻訂購了三倍于現在數量的鈷。看來,技術進步,并非想象的哪么容易,是需要時間的。
“鈷”回收將成為鈷資源的重要來源
“鈷”回收的聲音,其實一直沒有停歇過。很簡單,鈷不僅僅是制備電池的材料,是稀有金屬,多領域應用。同時,開采鈷對環境造成的嚴重破壞,更是讓新能源事業者無法忍受。另一方面,剛果資源輸出占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其實政局的不穩,勢必也是推高鈷價的隱患。
在供應失衡狀態下,價格因素,可以催生回收的積極性,同時,也是修補新能源產業鏈的動力。
1、參考一下全高球鈷分布狀態:
2、另據USGS 對鈷資源在美國市場逐年情況調查數據顯示(下表中):2017年鈷價格翻了一倍。
美國大量回收鈷廢料:在2017年,占到鈷消耗量的33%。
到2030年,如果把所有消費品中鈷都得到回收,預計可達10萬噸。
進口來源:金屬、氧化物和鹽中所含鈷:挪威,16%;中國,15%;日本,11%;芬蘭,9%;和其他,49%。
Recycling:In 2017, cobalt contained in purchased scraprepresented an estimated 33% of cobalt reported consumption.
Import Sources(2013-16):Cobalt contained in metal, oxide, and salts: Norway, 16%; China, 15%; Japan,11%; Finland, 9%; and other, 49%.
Recyclingcould theoretically help address supply concerns by providing 100,000 metrictons of cobalt a year by 2030, if all consumer electronics batteries areharvested.
3、我國的格林美開采“城市礦山”資源,每年回收的鈷資源也在2000噸以上,維持在很高的水平。
小結:
鈷在陸地的存在,多以附生礦存在,主要伴生鐵、鎳、銅等礦產中。盡管在陸地上有限的,但是,海洋中潛在鈷資源的總量約為23億噸。當然,開采利用,還是需要技術進步和時間的,確實難解燃眉之急。
現在每輛EV車輛,需要5Kg~30Kg鈷.我們國家鈷儲量只占全球的儲量的1.1%,確實也是焦慮的事情。但是,多元化應用、回收體系的不斷建設、結合低鈷電池的應用的量產,也真得不至于讓我們去恐慌。
注:文字描述中,注重了通俗易懂,很多描述和比喻從理論的角度,不一定完整和準確,不排除錯誤的地方,還望共同探討和進步。
-
鋰離子電池
+關注
關注
85文章
3243瀏覽量
77781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520瀏覽量
107599 -
燃料電池
+關注
關注
26文章
962瀏覽量
95247
原文標題:擔憂掣肘新能源發展,談“鈷”無須色變
文章出處:【微信號:QCDZSJ,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