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領域有三大奠基人,分別是Geoffrey Hinton、Yann LeCun與Yoshua Bengio。今天主要圍繞“神經網絡之父”Geoffrey Hinton。
Geoffrey Hinton,被稱為“神經網絡之父”、“深度學習鼻祖”,他曾獲得愛丁堡大學人工智能的博士學位,并且為多倫多大學的特聘教授。在2012年,Hinton還獲得了加拿大基廉獎(Killam Prizes,有“加拿大諾貝爾獎”之稱的國家最高科學獎)。2013年,Hinton 加入谷歌并帶領一個AI團隊,他將神經網絡帶入到研究與應用的熱潮,將“深度學習”從邊緣課題變成了谷歌等互聯網巨頭仰賴的核心技術,并將HintonBack Propagation(反向傳播)算法應用到神經網絡與深度學習。
Geoffrey Hinton出生于戰后英國的溫布爾登,他的父親叫Howard Everest Hinton,是個英國昆蟲學家,喜歡研究甲殼蟲。他的母親Margaret是一位教師。而他們一家也都流淌著飽含聰明才智的DNA:他的叔叔是著名的經濟學家Colin Clark,正是他發明了“國民生產總值”這個經濟學術語;他的曾曾祖父是著名的邏輯學家George Boole,他發明的布爾代數(Boolean algebra)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基礎。
早在1960年代,Geoffrey Hinton的高中時期,就有一個朋友告訴他,人腦的工作原理就像全息圖一樣。創建一個3D全息圖,需要大量的記錄入射光被物體多次反射的結果,然后將這些信息存儲進一個龐大的數據庫中。大腦儲存信息的方式居然與全息圖如此類似,大腦并非將記憶儲存在一個特定的地方,而是在整個神經網絡里傳播。Hinton為此深深的著迷。對Hinton來說,這是他人生的關鍵,也是他成功的起點。
當時的學術界普遍認為計算機在規則和邏輯方面做得最好,而神經網絡的概念根本就是錯誤的。但Hinton卻沒有絲毫動搖,并于1972年在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毅然選擇了神經網絡研究。每周,他的導師都會對他說:“你這是在浪費時間。”但Hinton的研究還是慢慢取得了一些成功。
博士畢業后,Hinton被里根政府的外交政策所困擾,因此帶著妻子搬到了多倫多,并接受了加拿大高級研究所的工作邀約。很快,Hinton組建起了一支專攻深度學習的人才團隊,其中就包括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兼董事Ilya Sutskever。回憶起2000年的“人工智能寒冬”, Sutskever說道:“當時我們只有十個人左右,資金非常匱乏。
九年時間飛逝,當計算機終于有能力挖掘海量數據時,超級神經網絡開始在語音和圖像識別方面超越基于邏輯的人工智能。很快,業內的大型科技公司,如微軟、Facebook、谷歌等紛紛開始投資。2012年,谷歌公司的絕密實驗室GoogleX(現在名為X)宣布建立一個由16000個電腦處理器組成的神經網絡,并將其用在YouTube上。
隨后,該實驗室從YouTube上提取了數百萬個隨機的、沒有標簽的視頻,輸入到這臺新的超級計算機中,并通過編程使其能夠理解所看到的內容。最終,神經網格從無數個關于貓的視頻中成功分辨出了貓,這也成為了人工智能領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之后,Hinton和他的助手們就成為了人工智能浪潮中的領導者。 2013年,Google X的高級研究員Jeff Dean將Hinton招進了谷歌。有趣的是,原本就不屬于體制內學者的Hinton,突然之間成為了體制的建立者。盡管觀點曾經被業界拋棄,但如今他卻成為人工智能行業里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
神經網絡
+關注
關注
42文章
4772瀏覽量
100857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354瀏覽量
23883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