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26所高校呼吁盡快開設AI本科專業,但專家認為,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就是我國的人工智能專業,二者沒有本質區別。今年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和人工智能專業若是申報成功,2019年AI專業將達到近200個。
設立AI本科又被提上了議程。
幾個月前,全國26所高校共同簽署了《關于設置人工智能專業建議書》,聯合呼吁盡快開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
應該盡快設置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積極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實現與行業的對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
針對人工智能普適性、滲透性、應用性強的特點,建議科學設置人工智能的專業類,強調學校應該根據自己的條件與優勢,制定有特色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目前,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雖然有“智能”相關專業,但沒有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近年來部分高校等開設了人工智能實驗班,也仍然借助計算機、自動化、電子信息等專業授予學位。
上周,2018年全國智能科學技術教育暨教學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大學順利召開。首都師范大學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教育工委會主任王萬森教授在會上表示:我國人工智能本科教育起源于2004年,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就是我國的人工智能專業,二者沒有本質區別,僅僅是名字不同,建議將“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更名為“人工智能”專業。若一定要并行存在,則可差異化發展。
這次會議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工作組、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承辦,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自然語言處理專業委員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服務專業委員會、上海計算機學會、《計算機教育》雜志社協辦。
大會名譽主席李德毅院士和大會主席、上海大學副校長聶清在開幕式上分別致辭。
聶清副校長在致辭中表示,她在招生工作中了解到現在上海優秀的高中生大多熱衷報考計算機專業。當她問及原因時,這些年輕人一臉向往地回答“AI啊”。由此可見,人工智能對年青一代的強大吸引力。
會議圍繞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人工智能專業建設和相關專業發展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交流與研討。旨在促進我國人工智能教育事業的發展,引導和推動各高校智能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專業建設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人工智能沖擊最大的行業就是教育,尤其是計算機教育
當下是人工智能教育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具挑戰的時代。
最好的時代是因為包括數據、算力、算法在內的人工智能的基礎極快地促進了AI技術的發展。
最具挑戰的時代,是因為人才的需求與教育的輸出并不匹配,教育變革滯后科技發展。
在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認為:“人工智能沖擊最大的行業就是教育,尤其沖擊計算機教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院士
而即便滿足了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的需求,在當今智能時代下的“計算機教育”又該傳授些什么呢?
在過去的信息時代,有5個專業(一級學科)被計算機教育者所共認,江湖人稱“信息時代5兄弟”:
電子、微電子、光電子理論與工程
計算機科學和技術
自動化理論與工程
智能科學與技術
智能+“信息時代5兄弟”專業
而在智能時代的今天,這些專業被扣上了“智能”的帽子,搖身一變便成為以智能科學與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芯片、智能控制、智能計算和智能網聯專業。
這些專業的更名就真的使其“智能”了嗎?——不要對哪門學科屬于一級、二級科學過分糾結,要關注的是其貢獻程度。
李院士表示,人工智能引發的是對教育本源的重新認識,人類的學習應當是傳承學習和自主學習。
傳承學習是指接受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顯知識,適應生態文明,由上而下,主導性強;
自主學習是指自己實踐生成經驗、技巧和知識的能力,隱知識,反復實踐,成為本能,由下而上,主題性強。
當教育已經從傳授知識、發明工具、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拓展到人腦自身如何認知、如何在塑造的新階段,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挑戰不單是一個學科、一個專業的問題,而是本世紀全新、全方位、持久過程的挑戰。
各專業本科生的智能課程體系設置和新形態教材的制訂與開發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巨大工程。
明年或將迎來193個AI方面的本科專業,專家建議將“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改名為“人工智能”專業
人工智能專業的發展有多快?
根據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506種本科專業中,僅僅有4個專業涉及智能,分別是智能科學與技術、建筑電氣化與智能化、智能電網信息工程以及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教育工委會主任王萬森教授表示:
在2019年,若申報成功,僅“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和“人工智能”專業的數量便將達到193個。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王萬森教授
王教授分別從人工智能本科教育的基本狀況、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知識結構以及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專業體系建設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討。
人工智能本科教育的基本狀況
王教授表示,我國人工智能本科教育起源于2004年,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就是我國的人工智能專業,二者沒有本質區別,僅僅是名字不同。目前,全國經教育部正式批準設立的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共55個。
人工智能本科教育也正處于熱潮興起階段,根據教育部公示的2018年全國高校申報專業名單,到2019年全國各相關專業數量為: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155個;
人工智能專業:38個;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509個;
機器人工程專業:194個。
而在人工智能教育建設如此熱潮情況下,需要一些冷思考,包括三點基本估計和兩條基本準則:
三點基本估計:具有較強的發展原動力 、內涵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需要認真考慮 、教育的本質是樹人,質量和前瞻性是其首要屬性 ;
兩條質量準則:一是學科準則;二是需求準則;
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知識結構
王教授對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知識結構進行了探討:
人工智能及其基本結構
人工智能專業的知識結構及課程體系
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專業體系建設
王教授認為,人工智能不是任何一個現有專業的子集且人工智能應該是一個新的專業類。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專業體系應當是“內核+衍生層+復合層+交叉層”:
內核是人工智能類專業的核心,起著“機器大腦”的作用;
衍生層由內核衍生出來的新專業構成,其衍生方式是按照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形成新生專業。內核專業+衍生層專業=人工智能類專業;
復合層由以推動人工智能與各行業融合創新為目的而形成的復合型專業所構成,通常以“智能+X”為專業名稱,以“X+人工智能”為主要教學內容;
交叉層通常是在原有專業基礎上,通過增加人工智能知識結構、強化學生智能意識、提高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和應用能力,實現人工智能與現有專業的交叉融合,例如與數學、計算機科學等專業的交叉。交叉層最大特點是體現在教學內容上,一般不會去改變原有專業的名稱。
最后,王萬森教授總結了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所面臨的三點嚴峻挑戰:
在今年申報人工智能專業的學校中,有一部分學校是打算用人工智能專業替換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
有些地區甚至要限制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發展;
隨著人工智能專業的出現,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存在被淹沒的危險。
上海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院副院長,張博鋒教授
針對王教授提出來的嚴峻挑戰,上海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院副院長張博鋒教授在25日的“‘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群言堂”中也對此表示憂心:
大眾對“人工智能”這個詞匯的認可度要高于“智能科學與技術”,會對專業報名產生誤導;甚至有些高校會有停掉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可能。
面對該問題,張教授表示無外乎兩種出路:
第一,就是改名字。將“智能科學與技術”改名為“人工智能”,但為什么要改,怎么改,難度幾何?
第二,就是堅持。但需要憑借什么優勢來堅持呢?怎么堅持?如何在人工智能專業蜂擁而起的現在做到屹立不倒?
王萬森教授回答道,“目前,我們處于非常被動的狀態。包括我在內的許多老師們都表示贊同改名,若人工智能專業一旦獲批,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發展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包括今年,一些已有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校之所以重新申請人工智能專業,其主要意圖就是打算放棄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總之,我本人觀點是贊同更名。”
走出象牙塔:構建AI+教育生態
新智元創始人、CEO,楊靜女士
新智元創始人、CEO楊靜女士在此次研討會中發表題為《以云計算和智聯網為基礎的AI超級生態系統》的精彩演講。
楊靜女士認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有三段論:第一階段“天網”、第二階段“天算” 、第三階段“天智”。
而在此發展過程中,中國人工智能應當說是穩中向好,具體表現為:
無可比擬的優勢:人口和數據;
資金來源:中國人工智能生態系統正在生成;
論文數量超過歐盟總和:質量仍落后美國和歐盟;
人才爭奪:中國只有5萬人從事AI相關技術工作。
楊靜女士同樣認為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設至關重要,但需走出象牙塔,與產業融合。就目前階段來看,二者的結合已然有所發展:
產業:企業與學校共同推出人工智能教材,從小學到高中的首套人工智能教材浮出水面。
學術:如今全球各大高校也紛紛加入大熱的AI浪潮之中,為AI的技術研發、人才培養與儲備提供堅實力量。
投資:新智元對63家披露信息的人工智能+教育公司進行統計,2014-2018年,我國人工智能+教育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2017年融資額度達42.17億元。
中國人工智能的兩大優勢:制造業、電商的全產業鏈優勢,給軟硬件一體化的萬物智能時代奠定了堅實基礎。
人工智能教育不能孤立在象牙塔內,而應該融入產業鏈、提高轉化率,為AI云生態的迭代創新源源不斷提供生機與活力!
眾專家教授共議AI專業人才培養
11月25日,教學學術研討會圓桌討論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群言堂》順利舉辦。
參加Pannel的專家教授有: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教育工委會主任、教授王萬森;
上海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院副院長張博鋒;
新智元創始人兼CEO楊靜;
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教授、自動化與智能科學系副主任許林教授;
河北工業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系主任張磊;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系主任孟明;
百度云智學院產品方案架構師馮磊;
深圳創想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楊帆;
眾專家教授共同參與Panel研討,針對人工智能教育的起始點、基礎建設、辦學特色、實踐案例和生態建設的系列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350瀏覽量
238759 -
智能網聯
+關注
關注
4文章
606瀏覽量
23254 -
自然語言處理
+關注
關注
1文章
618瀏覽量
13572
原文標題:AI專業將達200個?專家:將“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改名為“人工智能”專業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era,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