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代碼的重構對于國外的程序員提到的比較多,特別是大型的開源工程,基本上一個模塊或者函數的實現會反復的修改,一個文件能被修改成千上萬次,曾經訂閱了linux內核組的郵件,每天的收到的修改文件成千上萬,有時候一個文件都能被修改上百次,對于文件修改最瘋狂的是google的chrome源碼,重構的次數,讓你覺得每天都在重寫但是功能上感覺越來越流暢。為什么我們周圍的程序員絕大部分時間做的不是這樣的事情。
為啥從直覺上覺得老外的寫的代買質量比我們的要高,我們國內的程序員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在趕進度,準確的來講忙著增加功能和修改bug,其實也從側面反映出為什么國內出不了android以及Linux等影響深遠的科技創新,從全球開源代碼的占比就可以看出,差距還是很巨大的。
為什么覺得老外寫的代碼比我們的強?
國內軟件發展主要階段還在解決有沒有,還遠談不上強大
中國的軟件經過近幾十年長足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別在互聯網行業已經有幾個巨頭躋身世界前列了,最近炒的很熱的臉書的用戶數據泄密事件,作為當事人扎克伯格,也在論述中提到中國有幾個很厲害的互聯網公司,這說明中國在互聯網領域還是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但是在一些核心的領域,或者門檻很高的領域差別還是非常巨大。
任何事情在發展的初級階段首要考慮的是不是有沒有,所以如同創業初期的公司會選擇短時間內搞出來個產品,哪怕是不成熟的產品,然后快速的投入市場,根據市場用戶的反應同步追蹤問題,等到產品差不多穩定,并且產品在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之后,后續的事情就要考慮優化功能,對里面的代碼或者產品的性能進行全方面的提升,目前國內大部分的互聯網一般比較年輕,還在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國內軟件的發展,也會有大量的高質量的開源框架代碼出來,但這一切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所以國內的程序員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趕進度和根據需求完成功能代碼。
軟件產業的底子還很薄弱,歷史積淀還不夠
舉個很典型的例子,現在很多國內的程序員到了30多歲就開始考慮后續的轉型了,因為后面的輕輕人會帶來很大的沖擊,所以大部分的30多歲的程序員都在考慮自己后路,都要考慮轉型的問題。老的有經驗的程序員反而轉型去做管理或者合伙創業了,哪有幾個還在安心搞技術,年齡大了還在搞技術的還被人鄙視,覺得自己沒有出息。
但是在國外寫代碼是一種很常見的職業,和別的工種沒有多大的差異,40,50歲了寫代碼也是比比皆是,做軟件是一種技術工種,經驗的占比是很高的,所以老程序員寫出來的代碼更加有深度,穩定性更高,一切的根源還是產業的發展不夠成熟,需要時間和歷史的積淀,從這方面講國內的軟件整體產業還是比較薄弱,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工作氛圍還有待慢慢的成熟,周圍都是有經驗的程序員在帶領著如何去重構代碼,如何提升代碼的質量,而國內大部分的程序要還是被產品經理鞭策著增加需求和修改代碼。
公司的文化差異
目前很多的中國技術公司更多的追求的是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在基礎軟件的投入遠遠不夠,畢竟基礎的投入很難短期見成效,在一個具體的場景,有一個產品主體的功能已經實現了,也能在用戶那邊投入使用了,一般的公司很難拿出時間來,讓你做代碼的重構,畢竟這種事情很難直接產生經濟效益。這與公司本身的文化差異有很大的關系,重視的技術或者懂得技術的公司對于這方面相對比較重視,反之就差很多。
小時候課本上就說著我們落后100年,所以高樓大廈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在追趕的道路很漫長,所以承認存在差距,然后努力加倍的去追趕。
-
代碼
+關注
關注
30文章
4799瀏覽量
68728 -
程序員
+關注
關注
4文章
952瀏覽量
298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