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世界共同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的沖擊。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世界上的領先用戶都將面臨同樣的煩惱和對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量低端行業的從業者失業,從而拉大本就明顯的貧富差距,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社會生產鏈中低端行業的從業者一般收入較低,特別是那些無需天賦,只經訓練就可掌握的技能,重復性機械性勞動等將最先被人工智能代替。例如機器流水線上的工人,會計,保險推銷員,翻譯,圖書管理員,司機,記者,醫生等等。據實驗報告如今智能機器人寫的文稿與記者的寫稿相比較,有70一80%是無法被辨別出來的。
社會上大量人員失業,造成所處生產鏈中上下游相關產業的動蕩,社會財富會急劇向與人工智能相關產業或者人工智能無法影響到的產業靠攏。這必然造成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巨大的貧富差距,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怎么辦呢?是適應,還是應對?當然是主動積極應對而非被動適應。政府在應對危機中應發揮主導作用。應投入大量人力,資源,組織行業精英調查研究。雖智能技術發展極快,但還是有路徑選擇,經分析評估后,加入更多社會理性,而不完全依著市場左右。將社會理性融入技術設計,使人工智能更符合人類倫理和社會思考。
人類歷史上每次技術革命都會淘汰許多行業,又會帶來許多新興行業,雖歷史潮流無法阻逆,但人類的主觀能性同時也可發揮其重大作用。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12瀏覽量
207524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26瀏覽量
23896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