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有消息稱富士康裁人34萬,不知道這個消息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制造業的冬天恐怕真的要來了,消息不可能空穴來風,肯定是有出處或者是有背景在里面的。我們從富士康市值跌破萬億大關就能夠發現一些端倪,股市已經提前反應了出來,現在的鴻海也許正遭遇最大變數與危機!
富士康裁人34萬是真的嗎
如果不意外的話,這個消息是正確的,只是富士康不會大范圍主動擴散罷了,當然這個34萬的數據是否一定準確靠譜可能還需要驗證。對于富士康裁人官方得說法是“費用檢視”,包括富士康在內的母公司鴻海集團計劃裁員共計34萬人,范圍包括泛鴻海富士康集團體系下屬數百家公司。
何為“費用檢視”? 富士康的解釋是:“費用縮減主要針對集團經營績效未達標單位及獲利表現不如預期的對外投資,并涉及如行政、事務、物流等周邊費用,但不包括集團研發及新產品開發經費。”
說到底是要削減成本,但是有意思的是研發費用不減。
而且富士康在國外的工廠同樣在裁員,據國外媒體報道,富士康旗下的兩家子公司計劃在威斯康辛平原鎮的一家工廠裁員155人。
蘋果新機消減產量是誘因
給iPhone手機代工一直的富士康的一個大項目要知道蘋果業務占據富士康整體營收的50%,今年蘋果發布了三款新品當時整個業界乃至蘋果內部都一致認為2018年將是iPhone手機銷量最好的一年。
但是現實很殘酷,“理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了對吧?所以基于“理想”富士康為iPhone手機準備了很多很久,包括場地設備和員工培訓,據說富士康鄭州園區為iPhone XR配備了27條產線,每條生產線每小時可以生產590臺手機,現在“理想”要涼涼了,而這次富士康大裁員和iPhone手機銷量不及預期蘋果砍單肯定是有必然聯系的。
都沒有訂單了哪里還需要那么多工人?
智能制造趨勢是本質
預測本就是難事,何況今年的變數特別多,計算有風險預測需謹慎,比如中美貿易摩擦的風險對我國制造企業盈利、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對消費預期的打壓都將逐步體現。
但是有一些趨勢是必然的,進程可能會有波折,但趨勢不變,比如智能制造肯定是在人力成本、盈利水平、生產效率、政策扶持各因素疊加之后的必然。
智能制造的轉型是富士康一直堅定在走的路,6月8日工業富聯A股上市就是一個例證,工業富聯其實被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一直看好,雖然股價持續下滑。郭臺銘希望富士康工廠的概念和原型借此向工業互聯網轉型,甚至還發力研發AI以及大數據和工業機器人,期望的是能夠摘掉初級代工的帽子。“工廠”現在或是郭臺銘的痛點,郭臺銘曾在很多不同場合說:“我們不是工廠,而是智能制造基地。”富士康智能制造的轉型由此可見。
現狀往往并不容易打破,強行打破可能會頭破血流,但是富士康智能制造的種子早已經播下,剩下的我們只需要“靜待花開”“蝴蝶自來”。
-
富士康
+關注
關注
7文章
1131瀏覽量
59566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549瀏覽量
7631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