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手機供應鏈上市公司不斷出現出售股權給地方國資以緩解資金問題的現象。從9月份至今,包括長信科技、合力泰、水晶光電、麥秸科技等供應鏈企業接受了國資拋出的橄欖枝,由此獲取數額不等的資金,以解燃眉之急。
據集微網記者獲悉,除了上述企業外,手機供應鏈上市公司中還有一些公司也開始“蠢蠢欲動”;雖然這些公司目前暫未正式表明出售股權的意愿,但是今年以來,以歌爾股份、聯創電子為代表的兩家供應鏈上市公司,與地方政府互動十分頻繁。通過合作投建產線或是共同出資成立公司等方式,在資金方面獲得政府或相關單位的馳援。
然而,這樣的方式雖然眼下能夠解決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但在當前智能手機市場下行的環境下,可能會有更多的問題接踵而至。或許這些問題,才是導致企業面臨更嚴峻形勢的重要原因。
瘋狂擴張,前景堪憂
據筆者查閱2018年歌爾股份和聯創電子兩家上市公司發布的重大事項公告發現,兩家企業在今年分別與青島、南寧、榮成、江西、重慶等地方政府及其相關單位有較為密切的互動。
(聯創電子聯合重慶兩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
(聯創電子在江西設立投資基金)
(歌爾股份與各地政府簽署戰略合作)
從以上三張圖片內容可以看出,聯創電子的這類合作主要在江西、重慶兩地為主,而歌爾股份則是活躍于山東、廣西兩省。
值得關注的是,兩者的共同點在于,這些項目大多數投資金額較大,項目規劃的產能也十分可觀。
其中歌爾股份榮成項目總投資9億元人民幣,年產能預計達到10億只智能器件;該公司南寧項目前期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后期投資雙方待定;與青島嶗山區政府合作項目總投資67億元人民幣,歌爾股份一期計劃出資18億元。聯創電子與重慶兩江基金合作項目總投資10.2億元人民幣,規劃年產能達約3000萬顆。
如此大規模的產能,項目落成后真的能夠填滿嗎?考量近兩年終端市場的需求變化,難免引發質疑。
通過供應鏈多家上市公司2018年財報數據能夠看出,絕大多數企業都會提到智能手機市場銷量下行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其實這一現象并不是從今年開始出現,而是此事目前已對供應鏈造成了明顯的沖擊,這也意味著,隨著市場行情仍有持續走低的趨勢,對供應鏈的沖擊力度會更大。
產業鏈一線廠商對集微網記者表示:“2018年直至2019年初,受大環境影響陷入艱難局面的企業基本上都還是小廠。雖然這個階段對一、二線的廠商來說還能挺過去,但說實話,我們其實已經在為明年的行情做一些準備了,因為我們預測明年的市場只會比今年更淡,這樣一來對供應鏈的影響就開始往中間甚至是一線更大程度的蔓延。”
新興市場仍待開發,現有市場需求又在不斷縮減,可以想見,在上述提到的這些項目廠房、產線落成后很可能會先面臨一段較長時間的“空窗期”。
拆東墻補西墻,或形成“隱患”
如上所述,市場大環境的影響或許會阻礙到項目發展的進度,觀察這些項目的資金組成結構發現,主要資金來源均為合作方而非企業。面對這樣的情況,企業該如何安撫資方?
業內人士表示,不少產業鏈公司將其工廠訂單轉移到新項目的產線生產從而為項目創造收益,這似乎是企業最能夠快速解決難題的方法。
然而,這顯然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因訂單不足、產能過大,導致產能利用率下滑的問題始終存在。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于供應鏈廠商來說,一座工廠產能利用率在低于70%后,將會出現較大程度的虧損,一旦產能利用率低于50%,對企業來說會造成很大的拖累。”
不論是新項目還是舊工廠,這樣程度的訂單缺口都會給企業帶來很大影響,至此之后,不妨預測一下,企業接下來就將會處于“坐吃山空”的尷尬局面。
綜上述,現階段以這樣的方式獲得資金,或許在短期內能夠快速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問題,但是從長期來看,長時間處于產能利用率大幅降低的情況,工廠持續虧損,很可能對公司的運營帶來更大的影響。
可以預見,這之后公司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再次出現資金緊缺的狀況,上市公司很大概率會先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來緩解此問題。然而,在貿易戰局勢尚未明朗之前,兩市動蕩頗多,高比例股權質押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有可能引爆。如果后續發展正如此言,諸如歌爾股份和聯創電子兩家企業何嘗不是在走“國資接盤”的老路呢?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43瀏覽量
180813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2瀏覽量
25816
原文標題:頻繁投資為哪般?歌爾/聯創“瘋狂”擴張背后現隱患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b0fee55925b,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