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題描述
問題1: 什么是程序員?
在本文中程序員的定義為: 擁有編程技能,在IT、互聯網公司打工的IT從業人員。程序員與很多行業最大的不同是該行業的形成時間短:1954年第一臺計算機才誕生,而中醫從神農嘗百草就有了,小姐從春秋齊桓公時期就有了。
問題2:什么叫”青春飯“?
對于青春飯,有兩個極端行業可以作為參考: 中醫和小姐。中醫: 越老越吃香,50、60歲老中醫和20歲、30歲年輕中醫,大多數人會果斷選擇老中醫。小姐: 越年輕越吃香,50、60歲老小姐(如果還有的話)和20、30歲的年輕小姐,大多數人會果斷選擇年輕小姐。
所以程序員是否為”青春飯“的問題,可以轉換為如下問題:50、60的老程序員和20、30的年輕程序員,大多數老板會做何選擇?
于是很快我們會得到一個悖論:無法回答該問題,因為IT行業產生和發展的時間太短,中國目前基本上還沒有50、60歲的程序員----有也是鳳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所以絕大多數老板不會面臨這樣的選擇。 (關于程序員青春飯的問題僅限于在國內討論 )所以,在中國,程序員職業是不是所謂“青春飯”,我們只能去合理探討,得出結論,并留給時間去驗證。
2. 我的經歷:
03年我大學畢業時,流行著一句話: 30歲之前不轉管理的程序員就會失業的! 于是在畢業之后的幾年中,我跟大學同學聊起天,總會關切地問他們: 怎么樣,轉管理了嗎?如今我在讀完碩士、博士并進入某央企研究中心工作兩年后,我反復思索著我的職業道路,并且得出了我不想繼續搞科研的結論。此時我發現網上已經在開始流傳這么一句話了:35歲之前不轉管理的程序員就會失業的!并且,在這種帖子的后面,總會有35+甚至是40+的程序員站出來反駁這一論調。
于是我得出一個結論:
原來紅線十年間已經上升了5歲,原來好多40+碼農也還好好的在一線編程啊!10年漲5歲,那么2025年時的紅線應該再漲5歲,即40歲,而隨著時間推移,這條紅線還應該會慢慢增長。何況既然2015年的時候有好多40+程序員工作在一線,那么10年后的2025年也應該會有好多50+程序員啊!
3. 從歷史的角度思考問題: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問題1: 中國何時大規模地出現所謂“私企”員工?
中國取消大學生包分配工作是在1996年(來源網絡),又一種說法是98年開始大規模實施取消分配,而到2000年才完全廢止。無論哪種說法,都可以得出結論:無論何種行業,中國大陸是在1995-2000這一階段開始大規模地量產所謂“私企”員工的。
問題2: IT類“私企””外企“何時大規模地出現?
微軟是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企業之一(來源網絡),微軟亞洲研究院于1998年成立,而微軟亞洲工程院成立是在2003年。另一IT巨頭IBM則是在1995年就在中國成立了中國研究中心。而另外的ERP軟件巨頭SAP,則分別于1996年和1997年在上海和廣州設立了分公司。
讓我們再看一下互聯網公司:
99年入學后,學校后面陸續出現了網吧,那時候網絡絕對是新鮮事物,qq(那時還叫oicq)那時也成立剛幾年時間。沒記錯的話sohu是98年成立,新浪是96?chinaren也是那幾年。可見95-2000年也是互聯網公司第一次蓬勃發展的時期。
因此不難得出結論:IT類”外企“與”私企“大量進入中國也是在1995-2000這一階段,跟中國大規模出現所謂“私企”員工的時間是一致的。
問題3: 中國何時大規模地產生程序員?
我記得我初中聽說一個老師家里有一臺286(或者是386?)時,那種感覺無異于聽說xx男同學和xx女同學好上了那么刺激。高中時開始接觸了電腦游戲,95年有了《仙劍奇俠傳》(我99年第一次玩),98年有了《星際爭霸》。我99年高考,印象中那時計算機專業才熱門4、5年的時間。可以思考一下為什么熱門呢?多半是大學畢業后找的工作比較好唄,然則啥工作在當時是比較好的呢?我謹慎估計是IT通信外企和通信民企。按照大學四年然后開始工作推算,可以推測出90年前后上大學,95年前后畢業的那一批人應該是第一批進入IT行業的程序員,以23歲大學畢業計算,他們的出生年代大致應該是在1970年前后。
綜上可以得出結論:
在當前的2015年,中國年齡最大的那一批(注意,不是一些特例,是一大批)程序員應該是40-45之間,但絕對不會超過50。而這個年齡段,恰恰是在網上能看到的那些最大齡程序員的年齡階段:40+高度吻合的!
也就是說,從中國第一批程序員開始,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出現因為年齡問題而大面積失業的問題!當然,不排除很多程序員升上去了,不在一線了;還有些程序員轉行了,等等。但應該不存在喜歡編碼、能編碼的程序員因為年齡而大面積失業問題!
4. 青春飯行業的特點分析:
哪些行業真的是青春飯? 青春飯行業有哪些特點?
大家當前公認的青春飯行業有哪些呢?舉個栗子:空姐、運動員、演員、歌手、小姐、AV男優。
空姐: 我覺得空乘行業不是青春飯。與IT行業類似,空乘行業才出現多少年?君不見現在已經有多少”空嫂“了嗎?
運動員: 這里選取足球、籃球兩大運動、電子競技三大運動為例。圍棋等運動不在此列。這個還真是青春飯。足球、籃球運動員鮮見35+的,40歲以上的幾乎絕跡。電子競技以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為例,更是鮮見30歲以上的。
演員: 誰說演員是青春飯了?難道電視臺規定了男女豬腳必須是青春妙齡了嗎?拜托老頭老太太們也喜歡看黃昏戀好不好?尤其是中國正處在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的階段,將來老年人會越來越多,他們的收視需求怎么滿足?李立群、歐陽震華、藍天野,他們失業了嗎?
歌手:這里說的是流行歌手,美聲和民族唱法的不討論。這個還真是青春飯,貌似大多數明星40+以后都選擇退出歌壇了。當然偶像華仔例外。
小姐: 青春飯沒的說。50+的誰有興趣?
那么青春飯行業有哪些特點呢?或者說為啥大齡從業者普遍選擇不干了呢?
運動員:足球、籃球之所以是青春飯,是因為上了年紀的運動員體力跟不上了。具體來講是爆發力,速度等跟不上了。電子競技我估計是反應速度隨著年齡增長會有所下降。
歌手:特點是掙錢多,看臉蛋。大齡以后錢掙夠了,人老珠黃了,改行做生意或者投資,當老板,不是特別倒霉的話就可以去享受人生了。
小姐:此處省略500字。
AV男優:請自行腦補 (加藤鷹這種神人不討論)。
總結: 凡青春飯者,必是年齡的增長奪去了從事這一行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美貌、肌肉爆發力,xxx,等等。
5. 從圍棋論證程序員青春飯的謬誤
程序員與哪個行業最類似?我以為是圍棋。圍棋手和程序員有以下共同點:
都是腦力密集型;
都對體力有一定的要求:長時間保持坐姿,搞的爽了還會額頭微微冒汗。體力不好的搞不了。
圍棋是青春飯嗎?我認為不是。先看看棋圣聶衛平:聶衛平,生于1952年,1985-1988年為其事業巔峰期,在1996年他還獲得了第5屆中日圍棋天元戰優勝的戰績,那時他已經44歲了。再看看韓國高手 曹薰鉉:曹薰鉉,生于1953年,1994年第7屆富士通杯冠軍使他成為席卷各項世界大賽所有桂冠的世界第一人。達到其職業生涯的巔峰。之后一直活躍,并在2002年第6屆三星杯和2003年第7屆三星杯中奪冠。而那時他已經50歲了。曹老爺子至今活躍在圍棋界。
結論:
圍棋手和程序員一樣,40+都正是其年富力強的時候,處在職業生涯的巔峰期。50歲以后狀態會逐步下降。但可以退居二線搞搞架構設計和指導年輕人。
6. 85后、90后程序員的特點及未來發展趨勢探討
現在的85后、90后程序員都會選擇互聯網行業,因為他們組成了互聯網程序員的主體,而他們又大部分沒有結婚或者沒有小孩,同時也由于互聯網現在處在一個高速發展期,所以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是加班比較多的。
但是,不妨設想一下10年以后的場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還會像現在一樣高速發展嗎?就算是,也更多地是那些創業公司,那些已經在業界取得一定地位的大公司應該不會再像現在這樣這么多的加班了,因為現在的85后90后逐漸掌握了話語權,他們會對那些大齡程序員更加包容,而那些新程序員們將會更多地流入到初創公司。
關于這一點,可以參考美國的FLAG和那些硅谷的startup公司。FLAG里面40+程序員很多,加班也沒有那么多(來自互聯網)。我想美國互聯網的現在,就是中國互聯網的將來。
7. 信息技術行業前景
程序員是否是青春飯,還取決于一點,就是IT行業的發展,行業的發展決定了有多少就業崗位。小時候聽到過一句話:21世紀上半葉是信息技術的時代,下半葉是生命科學的時代。于是我那些學生物的同學就紛紛悲劇。。在當下的2015年往前展望,數據挖掘、物聯網、智能硬件、可穿戴設備等等,都可能是IT行業的下一個增長點。移動互聯網時代才剛剛拉開序幕,互聯網+的概念方興未艾。現在的我們,坐車不看公交站牌,打車不站街揮手。找大廚到家里做飯不用打電話,一個app搞定。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下一個BAT將在中國誕生。IT行業的規模還將呈現數量級的增長,在未來的20年內,IT的高速增長都將持續,能夠保證新程序員的就業崗位,同樣老程序員的就業崗位也不容易流失。
8. 寫在最后:
程序員是不是青春飯,現階段無法確定。但我認為,技術過硬的程序員,工作到50歲問題不大。信息時代的革命化變革中,你愿意做弄潮兒還是急流勇退?我覺得:管它是不是青春飯,如果喜歡,就去干!
-
程序員
+關注
關注
4文章
952瀏覽量
2979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