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砥礪奮進中,我國制造業從弱轉強,規模從1990年占全球的比重2.7%,提升到2010年占比19.8%,躍居世界第一。
其中,國產手機產業的發展正是縮影之一。從被洋品牌處處壓制、夾縫求生到實現逆襲,不僅映射出了時代的變遷、國力的增強,更映射出國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飛躍。
這段歷程中,國產品牌的迎難而上、自主創新,是改革開放精神的最佳注腳,也是迎接5G時代新競爭的最好武器。
1
萌芽與探索
“1987年11月21日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我成為中國第一個手機用戶,雖然花費了2.6萬元。”
說這話的人叫徐峰,中國第一個擁有手機的用戶,他用的是摩托羅拉3200,當時笨重的“大哥大”不是誰都用得起的,算是奢侈品了。
這時改革開放迎來第十個年頭,我國第一個TACS模擬蜂窩移動電話系統在廣州投入商用,首批用戶700個。
1997年,衣著入時的年輕人手持“大哥大”在北京建外大街打電話。
除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等大批國外手機品牌也紛紛扎進中國市場這片藍海。
90年代,中國人的手機需求大為提升——1990年中國手機用戶僅有1.8萬戶,1995年就暴增到了362.9萬戶。
但這時國產通訊行業仍處在“補課”的階段,1987年華為剛剛成立,開始代理用戶交換機業務,中興也剛成立深圳研究所,開始研發數據數字用戶交換機技術,OPPO甚至還全無蹤影。
直到90年代末,第一批拿到手機制造牌照的波導、夏新、海信、科健等國產品牌才開始嶄露頭角,他們雖然是中國手機制造的試水者,但卻用傲人戰績在被洋品牌壟斷的手機市場上撕開了一道口子。其中,波導手機更是傲立群雄,其2003年中國銷量超過摩托羅拉、諾基亞,被稱為“手機中的戰斗機”,一度讓國人自豪。
然而,隨著海外品牌的涌入與強勁攻勢,國產手機逐漸式微。2005年科健虧損,2007年波導手機也利潤狂泄1865%。截至2008年,國內品牌被擠壓至15%的市場份額,熊貓、科健、迪比特退走,TCL、波導、中興、華為艱難維生。
2
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
2007年6月的一天,喬布斯收到來自朋友邁克·斯萊德的抱怨——他的iPhone根本沒信號。喬布斯立刻給AT&T的CEO打電話,第二天AT&T的客服人員趕到了斯萊德家里,但他們卻無能為力。
2007年1月9日,美國舊金山,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斯蒂夫.喬布斯于Macworld年度展示會上推出iPhone手機。(圖源:視覺中國)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第一代蘋果手機并不完美,軟件應用也很少,只有谷歌地圖等為數不多的幾個。
即便如此,它依舊開啟了智能手機的新時代。
智能手機具備獨立的操作系統,最關鍵的是它能夠擴展應用程序,安裝各種各樣的程序,而且可以通過無線的網絡來接入到互聯網。
消費者顯然也很愿意為這樣“重新定義手機”的產品買單:蜂擁的搶購者堵滿了整條街道,人們趨之若鶩地想要立刻購買到一臺iPhone。僅上市六天,iPhone的獨家經銷商 AT&T已經激活了超過100萬部iPhone。
幾乎同一時間,日后被稱為“安卓之父”的安迪·魯賓看完了蘋果發布會想要重新做自己的手機。第二年,聯發科Turnkey-Solution一站式解決方案發布,這一方案提供了完備的芯片、軟件平臺和設計,手機廠商只需要購買屏幕、攝像頭等簡單零件,大大降低了手機制造門檻。
這兩顆來自海外的重磅***,炸醒了國產手機行業,也開啟了一個“肆意生長”的野蠻時代。
這在當時的“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表現得尤為明顯。國外新手機一上市,華強北的廠家拿到系統再稍微改動,貼上自己的商標,用很少的投入就能加入戰場,參與競爭。
據奧維咨詢數據顯示,2009年國內山寨手機出貨量達到史無前例的1.45億部。這時,國產手機也被稱為“組裝工廠”,無不顯示出當時中國手機制造業的尷尬境地。
與此同時,伴隨著奧運會的開啟,中國的3G時代開始了。
3
品牌崛起
雖然山寨手機一定程度上成為國產手機行業抵抗外敵的屏障,不可避免地與“低價”、“低端”等標簽緊密相連, “品牌”與“設計”更是完全喪失。
而這幾年,正是蘋果坐擁品牌話語權、成為最強利潤收割者的全盛時期,這讓仍在艱難求生的國產手機品牌羨慕不已。
為此,雖強敵在前,也有部分國產手機決定迎難而上,嘗試在品牌、設計上逐步溯本清源。
2008年,OPPO發布首款“笑臉手機”A103,背面的笑臉中巧妙放入后置攝像頭,極富設計感,OPPO品牌一炮而紅。從第一款產品開始就提倡的“至美”產品理念和對設計的重視,也為后來推出全球首款旋轉攝像頭手機以及引領性的Find X打下了基礎。
曾經的OPPO A103手機外觀很有新意,尤其是后面的笑臉設計,很有創意。
此前一直做合約機的華為、中興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品牌。2011年,余承東喊出“要做公開市場,要有自己品牌”,開始了自有產品系列的P和Mate系列的全力運營。
這時,3G、4G的迅猛發展也為國產手機帶來了政策機遇,運營商渠道崛起與高額話費補貼,助力國產中低端手機在市場上攻城略地,蓬勃發展。2013年,中國智能手機的增幅達到87%,全球份額也達到47.3%。
另一方面,受益于互聯網的普及,線上渠道也為國產手機打開了新的大門。華為、中興、金立、聯想等國內手機廠商紛紛創立榮耀、努比亞、IUNI、VIBE等幾個全新的手機品牌,廝殺之下也開啟了品牌紛爭的亂世。
與此同時,扎根本土的國產手機品牌也展現了渠道上的優勢。以OPPO為代表的線下手機品牌依托自身渠道優勢,深入更深層的中國市場,為更廣泛的人群迅速普及了品牌國產手機,而這部分市場也是海外品牌未能精細化運營的“真空市場”,通過現場體驗、完整的購買與售后,越來越多的國人逐漸信任國產手機。
因地制宜,懂得變通,這源于國產品牌被洋品牌長期壓制的慘痛經歷,也給予了他們在血海競爭中的獨特優勢,這種特質還體現在對國民痛點的深度理解上。
可以說,拍照、快充,都是這一時期國產手機彎道超車的關鍵賽點。婦孺皆知的“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OPPO R9在開賣前88天,平均每1.1秒就賣出一臺,在2016年將強敵iPhone從蟬聯四年的“國內最暢銷機型”寶座上拉下。
國產智能手機一般都有強大的拍照功能
而“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背后的VOOC閃充技術也直接引發快速充電功能在手機行業的普及,如今超級閃充SuperVOOC更是將充滿一部手機的時間縮減到四十分鐘內,這讓充電時長仍然徘徊在3小時左右的的蘋果iPhone系列更顯尷尬。
類似這樣的改變,在國產手機里還有很多。之所以能取得這樣輝煌的戰績,除了中國制造的持續發展、管理經驗的豐富,很關鍵的就是立足本土的持續創新。
4
中國制造崛起縮影
海外品牌,曾一度是國產手機的夢魘。
2012年,時任中興通訊副總裁的沈力就曾直言:“超越蘋果、三星這個理想,我在十年前就有了,就像希望中國汽車超越寶馬、法拉利一樣。”
懼怕與模仿,籠罩了國產手機產業十年有余。每次蘋果的發布會似乎都成為了“標準”,市場上的國產手機旗艦機型也總是不難發現蘋果的“影子”,這種魔咒,已經制約了國產手機實現突破性發展。
這種情況在2018年真正改變。
手機行業已經高度成熟。國產手機走到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市場份額和話語權,繼續跟隨肯定會失去自我,轉身退去已無可能, 創新成為國產手機唯一的機會。
上半年,華為P20 Pro將手機拍照推入三攝時代。與此同時,OPPO Find X打破了全行業對蘋果“劉海屏”的跟進,用升降式的“雙軌潛望結構”實現93.8%的行業最高屏占比,還落地了安卓陣營的首個3D結構光技術及人臉支付應用。此后,榮耀等手機相繼跟進,國產手機的ID設計創新一發不可收拾,在屏占比上更是全面碾壓海外品牌。
OPPO Find X采用的“雙規潛望結構”,實現了渾然一體、正反無孔的設計
實際上,自2017年開始,全球手機行業已進入寒冬,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持續下降,利潤拉低。連昔日高歌猛進的蘋果、三星也驟感壓力,市場需求放緩已經板上釘釘。國產手機的自主創新,成為了悲觀市場的一抹亮色。國產手機已經不再像當初一樣面對困局被動應對,而是在數十年征戰中,更有信心,主動破局。
經過長達十年的艱難摸索,國產手機品牌已從青澀走向成熟。此時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也已悄然發生了變化——以OPPO、華為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占據了近80%的市場份額,海外品牌節節敗退。
與此同時,國產手機品牌還“追殺”到全球市場。之前,國產手機跟洋品牌在國外的較量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等,如今這一角逐已蔓延到更成熟的歐美市場。
GfK數據顯示,2018年三季度華為在西歐智能手機的份額達到了19%,和蘋果、三星形成鼎足之勢。OPPO在歐洲也已經進入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和荷蘭等市場,在高端市場和蘋果、三星正面交鋒。
海外消費者正在體驗 OPPO R17 Pro
從防守到進攻,這場戰役已經開始。
5
誰的未來?
中國手機行業在近十年的狂飆突進后,已經有了很深厚的積淀。
從通訊系統標準制定來看,我國已經從2G的跟隨、3G的參與,走入5G時代的主導;而國產手機終端廠商也在5G終端上做足準備,OPPO、華為、中興、聯想均已宣布了5G手機的上市時間表。
此時,國產手機仿佛又來到了一個起點,目標已不再是先前的生存和發展,而是引領。要實現這個目標,有幾點需要牢牢把握好。
一是抓住AI創新趨勢加速和5G到來的機遇,加強研發。
用科技撩撥消費者心弦,重燃其購買欲望一直都是很高級的策略。國產品牌紛紛意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在研發方面狠下功夫,日前,OPPO創始人陳明永宣布,明年的研發投入100億元,并且將逐年加大投入。
OPPO Find X 5G樣機演示在線視頻播放
二是加快國際布局,尤其是對歐美市場的布局。
在當地,它們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挑戰蘋果和三星在高端市場的地位。廠商們能否完成這次三級跳,從而進一步改變全球手機行業格局,也是市場之后最為關注的一點。
三是緊跟萬物互聯步伐。
未來,是萬物互聯,甚至萬物互‘融’的時代,連接是最簡單的,連接后給消費者帶來的革命性體驗才是最重要的。未來用戶真正需要的是5G+體驗。對于國產手機廠商來說,誰能在萬物互聯時代來臨前打好基礎,誰就更能獲得未來的主導權。
曾經,海外品牌啟蒙了國民打電話、發短信的溝通交流方式;國產品牌參與了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每個中國人習慣視頻直播、網購外賣、掃碼支付;下一個階段,國產手機會取代海外品牌,直接推動一場新的生活方式變革嗎?
無論如何,數十年的摸爬滾打中,國產手機已經具備了搏擊風浪的能力,相信他們能夠利用自身優勢把握住行業發展方向,在未來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483瀏覽量
180126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39瀏覽量
563998
原文標題:中國制造崛起縮影:國產手機從“無名氏”到“被忌憚”
文章出處:【微信號:WW_CGQJS,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