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的職能已經在現代基礎設施發展中失去不可替代性,汽車,必須要開始思考和解決其它的用戶問題,實現“彎道超車”。
汽車消費萎靡刺激著所有人的神經——特別是當這一現象發生在歷來增長迅猛的中國。過去幾年,中國出行市場快速崛起,其本質是源于汽車消費觀念的變化和出行需求的增加。
根據中國公安部的統計數據,中國有3億人手持駕照,但私家車保有量只有1.5億輛。這意味著大量的人群還沒有在“出行”上獲得滿足。所以,當中國汽車消費滑坡時,也許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出行的意義和根本目標,是否還指向以前的汽車工業產品。
特別是,當身邊的年輕消費群體,逐漸轉變既往中國人的消費觀念,提前消費、信用消費占據生活開支的主要部分,用車帶來的經濟壓力不可忽視。更重要的還有,汽車所有權帶來的滿足感極易消逝,這對應的是年輕人群追逐潮流和新鮮感的消費習慣。用車和買車之間,必然發生“所有權”到“使用權”的過渡。
從上一個十年的汽車消費來看,家庭購車存在種種局限時,需求就會外溢,滴滴等出行平臺如日中天,用多車型實現低花費的出行產品模式,切中市場和用戶痛點。而許多互聯網產品經理正是瞄準了不同的用戶需求,才衍生出一個復雜的出行市場。
這也是我對“車聯網”的看法——當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的職能已經在現代基礎設施發展中失去不可替代性,汽車,必須要開始思考和解決其它的用戶問題,實現“彎道超車”。
可以說,車聯網就是汽車行業發展所找到的新的落腳處,它必須重新舉起汽車行業向前增長的又一面功能大旗。
汽車“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
共享模式的出現一度帶來許多爭議,但確實讓全社會開始重新思考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區別。
汽車消費通常是對出行問題最簡單直接的解決方法,但缺點是缺乏靈活性,相應的解決方案是長租和短租。它們的特點,都是強調“按需用車”,這也構成了下一個十年解決出行問題的基本思路框架。
共享模式創造了新的用戶特權,這也是出行領域的創新之役;新的汽車消費方式,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用車方式的全新變化——出行,不再只有購買汽車這一條路。這對汽車廠商來說,是需要盡快意識、并深刻理解的關鍵。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包括無人駕駛在內的多商業形態,開放擴展了既往的物權模式,將讓全行業獲得更大的想象空間,解放了用戶運營維護車輛的成本,也不再承擔汽車貶值的損失,汽車后市場的新消費時代,大幕已徐徐打開。
在尋求企業變革的當下,汽車消費需要去除“車屬性”,強調新的用戶激勵。
換句話講,以往通過擁有汽車從而讓出行更便利的策略,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解決方案,這是外部而來的壓力傳導,創造“倒逼式改革”的環境。
所以說,認知使用權消費增長趨勢非常重要,它是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各類共享業務真正價值和汽車消費變化趨勢的核心。我們可以說某些共享+企業的經營方式、理念、策略有問題,但不能徹底否定各類共享+模式的意義。
當這種影響傳導到汽車領域,汽車作為車本身的概念就需要淡化,重新定位產品體驗和用戶需求。
車,生活移動站
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做了一個名為“車和家”的平臺,名字非常優美。
對于企業來說,如何做好服務異常關鍵。在沒有服務精神的企業,所謂體驗經濟就只能是內部沒有根基的浮萍,即便產品本身再繁茂,商業模式也難以長存。
而在新的消費模式下,怎么考慮所謂汽車聯網的問題?
在我看來,這正與幾年前時興的客廳經濟一樣,只有承認并構建貼合用戶的生活場景,才能走進屬于用戶的“網絡”,聯網的意義才能夠體現。
我喜歡將其類比為OTT設備(OTT是“Over The Top”的縮寫,是指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的崛起——作為普遍的家庭娛樂入口,它可以從家庭終端設備中分析出大量數據,比如,日活躍用戶、用戶觀看具體節目以及觀看時常。甚至可以通過科學的數據分析,為每一個OTT產品用戶建立一個精準的客戶模型。從數據中就可以得出年齡,性別,收入等級,是否有子女,以及車輛擁有狀況等屬性。這些數據又會反過來幫助產品的研發和優化。
而如果觀察數據,會有類似的發現——目前中國OTT終端保有量高達2.65億臺,同比增長24.4%;激活量1.68億臺,同比增長30%,這個數據正類似汽車行業這幾年的高速發展期——如果將汽車抽象為用戶使用的終端,那么終端數數的增長最終會帶來實質性的產品進展與突破。
所以,類似電視、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的邏輯,深度參與客廳經濟業態的產品,給汽車行業的啟示,就是從工具要轉向與用戶的深度鏈接,打造新型汽車空間。
除去家和辦公室,人在車里待的時間,是以構建服務模式進階的基礎,這就是“第三空間”的價值:汽車智能助手近年來在各類汽車品牌中被提及,它幫助用戶更好的享受車內空間——從最簡單的汽車智能音樂個性推薦播放,到復雜的駕駛偏好、駕駛模式的主動響應,都是圍繞用戶而做的“云端計算與處理”。
值得想象的不僅如此,在未來,依托5G超高速網絡技術、增強現實(AR)技術、一體化座艙系統等汽車功能升級,在超維空間中應用的超人機工程,將為消費者帶來更超級的“車聯網”服務。從云端車隊處理模式變化,到現在我們已經看到眾多廠商在布局嘗試的汽車云互聯,汽車有機會通過云端連接所有在線車輛,以期實現交通出行智能調度、應急處理,甚至車輛社交的功能。
作為汽車力求突破的領域,創造同類連接的同時,也要注重與其它空間的打通和合作——比如通過對接主要的智能家居平臺,將為車輛賦予更強的家居控制能力。用戶可通過車輛互聯系統提供的界面及語音助手實現對智能家居設備的互聯控制,或通過設定的觸發規則自動啟用或停用智能家居設備,比如酷暑之下,在回家前通過車機系統開啟家內智能空調,回到家即可“透心涼”。
互聯網經濟的上下半場,我們先后見證了電商的千人千面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精準推薦,作為汽車消費的出行領域,定制化的方案一直未被書寫,如今這成了“車聯網”的競爭優勢所在。
連點成線,云端處理、云端擴容;移動生活平臺帶來的新的汽車能力,本質是一種對汽車消費體驗的模式創新,這必將成為車聯網不斷發展,構建出行全新生態的強大基石。
出行概念上,“車聯網”大有可為
科技在進步,各行各業都在革命。阿里巴巴用電商革了傳統門店的命,智能家居革了傳統家居的命,現在,交通出行也要革命。
越來越多的車企在談智能化。其揭示的是汽車正逐漸成為互聯網消費市場的又一個普通消費品。所以,當汽車消費朝著普及化、高頻化的趨勢演變時,關于如何讓車與車之間發生互聯,從而讓車與人更好的銜接,將成為主導汽車消費的新模式。
當下的“車聯網”興起,即將讓汽車消費市場迎來新一輪的變革,定制化的產品和精致服務、不僅僅是出行通勤的新消費觀念,核心仍然是在圍繞用車體驗,人車生活來做頂層設計。只有在汽車消費上走出與眾不同的運營模式,才能讓汽車廠商走在競爭隊伍的前列。
云服務,這是未來車聯網發展的基礎。車企車聯網云的搭建,必須要在自建云系統基礎上,借助第三方的云系統打造云系統的結合。因為只有這樣,與汽車本身相關的數據,才能與周邊應用方的第三方云系統數據有機結合,打造行業賦能的新常態。
也因此,“車聯網”的用車概念,遠還有著更大更廣的想象空間——所有的定制都是圍繞場景進行打造的,那么當未來用戶用車場景不斷變化擴充時,車輛與人的關系就將變得更緊密。例如,商務場景、社交場景、娛樂生活場景,都可以通過車來完成去人力化的改造。
一場關于汽車消費的創新,啟迪著一場全新出行革命的到來。而主打生活方式的價值創造,將塑造汽車消費生態版圖的未來;車聯網,正重新定義汽車消費時代。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48瀏覽量
103239 -
車聯網
+關注
關注
76文章
2577瀏覽量
91558
原文標題:車聯網時代,傳統車廠該向互聯網產品經理們學習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cqche023,微信公眾號:車聯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