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鼠標的原型誕生;
1981年,第一只商業化鼠標誕生,仍舊是機械鼠標,出現滾球鼠標;
1983年,羅技發明了第一只光學機械式鼠標,成為日后的行業標準;
80年代初出現了第一代光電鼠標,它需要特殊的有柵格的鼠標墊,過高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范圍;
1999年,微軟公司與安捷倫公司合作發布了IntelliEye光學引擎,以及第一只光學鼠標。
1968年12月9日,全世界第一個鼠標誕生于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它的發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Englebart博士設計鼠標的初衷就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他制作的鼠標是一只小木頭盒子,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帶動樞軸轉動,并帶動變阻器改變阻值來產生位移信號,信號經計算機處理,屏幕上的光標就可以移動。自此,鼠標和PC就結下了那種難以用言語表達的不解之緣。
自從有了計算機,鍵盤就一直陪伴著它,也一直扮演著主要輸入設備的角色。用鍵盤打字確實不錯,但用來移動光標時,就顯示出其局限性了。于是,就職于美國航空航天局整天與計算機打交道的恩格爾伯特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是否可以用“點控”的方法代替敲擊鍵盤呢?
經過多年努力,在1982年,恩格爾伯特的想法總算變為現實:一種名為“顯示系統光標位置縱橫移動指示器”的產品問世了。它的作用有二,一是控制屏幕上光標的移動,二是代替回車鍵。不過,它的名字太長,實在不便稱呼。
一天,在恩格爾伯特工作的實驗室中,一個“顯示系統光標位置縱橫移動指示器”從電腦桌上掉下來,由于有連線與主機相連,它就懸在半空,從側面看恰似一只拖著長尾巴的老鼠,此景觸發了恩格爾伯特的靈感,于是,“顯示系統光標位置縱橫移動指示器”便有了“Mouse”(老鼠)這個名稱。當“Mouse”這種計算機輸入設備在我國使用后,人們將它譯為“鼠標”,恰如其分地反映出這種設備的外觀和功用。
鼠標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發明的,當時Douglas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該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學贊助的一個機構,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慮如何使電腦的操作更加簡便,用什么手段來取代由鍵盤輸入的繁瑣指令。
60年代初,他在參加一個會議時隨手掏出了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可不是筆記本電腦哦),畫出了一種在底部使用兩個互相垂直的輪子來跟蹤動作的裝置草圖,這就是鼠標的雛型。到了1964年,Douglas Engelbart再次對這種裝置的構思進行完善,動手制作出了第一個成品。因此Douglas Engelbart也被稱為“鼠標之父”。
當時還沒有“鼠標”的名稱,這個新型裝置是一個小木頭盒子,里面有兩個滾輪,但只有一個按鈕。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滾輪帶動軸旋轉,并使變阻器改變阻值,阻值的變化就產生了位移訊號,經電腦處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標就可以移動了。由于該裝置像老鼠一樣拖著一條長長的連線(象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 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實驗室里把它戲稱為“Mouse”,他當時也曾想到將來鼠標有可能會被廣泛應用,所以在申請專利時起名叫“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們覺得“Mouse”這個名字更加讓人感到親切,于是就有了“鼠標”的稱呼。
-
鼠標
+關注
關注
6文章
591瀏覽量
3975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