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5號,德國經濟和能源部長阿爾特邁爾公布了自己起草的國家工業戰略2030,并表示希望可以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推動這一草案落地,以幫助德國以及歐洲國家在面對愈演愈烈的全球化,創新加速和擴張的工業保護主義時能夠保持可持續的繁榮和發展。這一份草案一出,在德國乃至全球都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爭議。
既然是部長本人親自操刀,無論這份草案最終通過與否,都可以看出德國政府的高度重視。這份草案到底講了什么?今天我們就幫助大家挑選出其中的重點進行解讀。
先拋結論,阿爾特邁爾建議:
1、加強國家對于經濟發展的決策和扶持力度,踐行社會市場經濟
2、加強人工智能落地與應用
3、發展平臺經濟
4、推進工業4.0(機器和網絡互連)
5、發展納米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和量子計算
6、維系閉環價值鏈
7、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8、培育國家和歐洲巨頭公司
9、限制外國公司收購德國企業
也難怪這一草案會引起爭議,是不是聽起來有一股濃烈的社會主義氣息,這與歐洲多年以來的自由風格相去甚遠,而為什么會有這些建議,阿爾特邁爾也從德國的現狀,市場的變化和面臨的挑戰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該戰略將鋼鐵銅鋁、化工、機械、汽車、光學、醫療器械、綠色科技、國防、航空航天和3D打印等十個工業領域列為德國“關鍵工業部門”。德國政府將持續扶持這些部門,為相關企業提供更廉價的能源和更有競爭力的稅收制度,并放寬壟斷法,允許形成“德國冠軍”甚至“歐洲冠軍”企業,以提高德國工業全球競爭力。文件建議,必要時,德國政府可在具有戰略重要性的企業中持股,以防這些企業被外資收購。為此,德國政府將考慮建立一個基金。
看到這里,有點讓人“穿越”了,但是你們沒看錯,這份戰略文件建議德國政府持股企業!
阿爾特邁爾同時指出, “創新和數字化在傳統強項中會帶來更強大的影響和結果,只有在未來新的領域的強勢才能保持核心工業領域的強大。” 這也是他提出9點建議的原因。
該戰略提出,目前德國面臨五大挑戰及問題:
1、以前德國工業的科技和品質是勝過低工資,低制造成本國家的法寶,不過隨著這些國家的科技能力的提升,企業兼容并購的開展,這一優勢越來越小。
2、德國汽車產業面臨來自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的挑戰仍未消除
3、美國和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和平臺經濟發展壯大,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則毫無波瀾
4、AI技術在德國依然較多停留在研究階段,與領先互聯網公司的落地應用差距增大
5、幾乎所有的高新技術領域,尤其是在數字化和AI,有大量的全球化的公司涌現,且背后有大量的資金支持。德國的創業企業也收到了大量的美國風投投資,最終會使這些公司成為美國公司。
再反觀競爭對手的表現:
美國:科技發展主要由大型科技集團驅動;已在AI,數字化,自動駕駛,生物科技上投入總計數千億。現任政府致力保護傳統行業,倡導美國優先。
日本:在AI,網絡化設備,機器人以及汽車產業強勢,軟銀集團也設立千億基金投資網絡技術
中國:在這一領域尤其成功,已設立中國制造2025計劃,加強十大領域的核心技術。一帶一路政策下,中國在積極確保銷售市場和物流, 再加上中國的市場經濟政策,到目前證明是最成功的。
德國之聲電臺報道稱,目前,中國、美國的政府都在為本國的重要產業投入巨資。中國政府幾年前就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向10個未來關鍵產業的企業提供大量資助,從而縮小與西方的科技差距,并且在某些領域力爭取得全球領先地位。阿爾特邁爾及其領導的德國經濟部擔心,德國可能在這場經濟競賽中落后。
德國經濟和能源部長阿爾特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展示《國家工業戰略2030》。圖片來自新華網。
綜上所述,阿爾特邁爾撰寫的這一草案,反映出了德國目前對于維持自身工業優勢的擔憂,也點出了未來國家與企業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AI,數字化等創新技術+傳統行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利器,對于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來說同樣適用,從生產制造端的痛點出發,利用設備互聯,數字化技術, AI人工智能,提升制造業水平,降本增效是大方向。
據德國媒體報道,該文件公布后,下一步德國政界、企業、協會以及工會將進行討論,最終推出新的德國政府產業戰略。有分析認為,與法國等國有經濟比重較大的歐洲鄰國不同,德國經濟的主干幾十年來一直是私營的中小企業。德國的主流輿論也長期反對政策過多干預市場,“產業政策”一詞往往帶有貶義色彩。這次“工業戰略”尚未正式出爐,便已經受到了社會各界質疑,能否最終得以通過,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本文作者: 格創東智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李楠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570瀏覽量
76372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3瀏覽量
94145 -
中國制造2025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80瀏覽量
2554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