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用戶的“提速降費、攜號轉網”能夠通過一紙文件自上而下推行,物聯網用戶的“提速降費、攜號轉網”具有不一樣的內涵和側重點,涉及到產業生態更多的參與者群體,只能是產業生態中各環節單位共同努力,這個過程更多是市場化的行為。
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持續推動網絡提速降費、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迅速成為通信圈熱議的話題,工信部和三大運營商迅速響應、表態,不出意外今年能夠達成目標。實際上近年來物聯網領域也在不斷推進類似于“提速降費、攜號轉網”的工作,不過,人與人之間通信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可以通過政策自上而下貫徹,而降低物與物的通信成本,物聯網的“提速降費、攜號轉網”卻不是一紙文件能夠貫徹下去的,這源于“提速降費、攜號轉網”在兩類通信方式中內涵和側重點的不同。
物聯網的“提速降費”:圍繞連接來做的文章
兩會期間,工信部部長苗圩特別強調:使過去70%的百兆光纖能夠有一部分轉到千兆入戶,進一步降低移動通信流量資費,單價在去年降低63%的基礎上,今年再下降20%以上,降低中小企業專線資費15%以上。簡單來說,就是網速要進一步提高,上網流量費要進一步降低,不過,對于物聯網來說,“提速降費”可不是網速的提升和流量費的降低。筆者認為,物聯網的“提速降費”應該是讓用戶更快、更便捷實現設備連接,以及連接過程中的成本下降。
(1)提什么速?更快、更便捷實現設備連接
在物聯網的所有連接設備中,需要越來越高帶寬的設備比例非常小,而大部分設備僅需要低頻、小數據包傳輸的需求,物聯網的“提速”顯然不是讓傳輸速度越來越快,而是給這些設備提供更快速、更便捷接入的連接方式,并保持可靠、高效的連接,即在連接方案提供中,物聯網廠商需要堅持“將復雜留給自己,將簡單留給用戶”的理念。這一“提速”要求一般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進一步減少網絡連接配置的復雜性。多年前,業界很多廠商針對智能家居用戶吐槽的“WiFi配置復雜”做了大量工作,推出很多能夠快速配置的設備,可以說是對物聯網“提速”的響應。近年來,一些物聯網場景用NB-IoT、4G等蜂窩網絡替換WiFi、Zigbee設備,其中一個原因是用戶可以實現開機連網,無需任何手動配置。而短距離通信技術WiFi推出Passpoint、藍牙增加Mesh功能等,無不是希望降低用戶配置復雜性,實現快速連接。
第二,進一步推動多種連接技術的融合。大部分物聯網場景中并非單一通信網絡可以滿足的,需要多種通信技術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例如工業場景中用到各種不同的總線、以太網,加蜂窩網絡、WiFi等不同協議,該場景中設備接入的速度和便捷性面臨很大挑戰。目前,各類萬能遙控器、融合網關等設備就是為了實現各種不同通信協議的融合。當前,已有很多廠商推出NB-IoT/LoRa融合通信方案,筆者也曾在《如何在5G時代真正體會到1G的網速?WiFi竟然成了重要助力!》一文中解讀了5G網絡和WiFi融合必要性,可以說所有這些工作也是為物聯網“提速”而做的。
(2)降什么費?降低與連接相關的費用
物聯網的“降費”更多是圍繞連接的所有相關成本的降低,流量費的降低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根據GSMA的數據,到2025年基于授權蜂窩物聯網的連接數僅占所有物聯網連接數的14%,這14%的連接涉及到流量費,其他86%的連接并不涉及流量費。因此,“降費”除了流量外,還需要關注與連接相關的其他環節,包括提供連接的硬件、軟件、服務成本。
首先,連接收入低值化趨勢下,提升連接對應用的價值。去年,德國一家虛擬運營商1NCE發布了一款極簡的物聯網連接資費,即一次性支付10歐元可使用10年,每年500M流量,筆者曾在《NB-IoT價格屠夫初現江湖,1歐元/年!》一文中對其進行解讀。在該公司正式發布該產品后5個月內,其售出的物聯網卡超過100萬,對于一家初創的虛擬運營商來說,這一速度遠遠超出預期。可以看出,物聯網流量低值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1NCE的套餐亮點不僅僅在于其資費非常低,更在于打破以往運營商給用戶提供各種復雜套餐,而給用戶非常簡單明了的連接收費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讓用戶更專注于應用,間接降低了用戶對連接成本的關注。
其次,超廉價的連接類硬件不斷出現,驅動連接費用的降低。大量需要連接的場景中,設備價值并不高,這就需要為其賦能的連接類硬件成本也非常低,近年來網關、模塊等超低價格的連接類硬件不斷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物聯網“降費”的進程。2018年,中國的運營商進行多次NB-IoT模組大規模招標,讓NB-IoT模組價格進入20元以內;今年年初TTN舉行的LoRa峰會上,發布了一款價格僅69美元的八通道LoRaWan網關,讓數百美元LoRa組網成為現實;此前Sigfox、Semtech也在推動成本僅0.2-0.3美元的Tag類模塊,這種極其廉價的硬件讓連接可以無處不在且能夠用完可棄。
同樣,對于手機用戶和物聯網用戶來說,攜號轉網也是不同的。在筆者看來,這個不同點體現在“號”和“網”的重要性上,不同用戶的側重點不一樣,因此攜號轉網就具有不同的意義。對物聯網設備來說,雖然每一類設備都有唯一的碼號標識,但涉及到與手機類似的攜號轉網設備更多還是連接至運營商蜂窩網絡的終端。
(1)“號”與“網”重要性不同
兩會期間,工信部也明確提出到年底前實現所有手機用戶自由“攜號轉網”。手機號碼已不僅僅是手機用戶的標識,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和功能。手機號碼是我們通訊中必備的內容,一些用戶的“靚號”有一定的音譯、寓意需要花費更高的成本才能獲得,而且我們生活中大量場景都是以手機號碼作為身份標識的,如會員卡號、驗證通道等。因此,攜號轉網中“號”比“網”具備了更為重要的特征,手機用戶不會隨意銷掉用了多年的號碼,這也是攜號轉網的意義。
雖然所有的物聯網卡也有獨立的號碼,但顯然這個號碼只是通信中的標識,沒有任何新增意義和功能,物聯網用戶將機器用的物聯網卡號銷掉或換掉不會對其產生太大影響。不過,物聯網用戶對于卡號所對應的網絡有更高要求,尤其是一些生命周期很長、涉及企業生產經營流程的物聯網設備,穩定、可靠、安全的網絡是物聯網用戶首要考慮的因素。在一些場景中,網絡質量或成本發生變化時,物聯網用戶不可能將所有設備中的物聯網卡替換成其他運營商的卡,此時低成本的方案就是已有的物聯網卡切換至更適合的網絡中,可以看做是物聯網設備的攜號轉網,如設備出國后需要切換至海外運營商網絡以減少漫游費用。不過,此時的攜號轉網首要考慮的是網絡,這個過程中的“號”僅是一串識別數字,或許會被擦掉重新寫入,“網”的重要性大于“號”。
(2)eSIM推動物聯網“攜號轉網”還需時日
提到攜號轉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eSIM,在各種媒體宣傳中,eSIM被認為是能夠隨意切換運營商的利器。eSIM的終極形態確實是希望實現運營商之間便捷切換,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時日。
GSMA近日發布的《eSIM在中國:未來之路》的報告對于eSIM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前景保持樂觀,不過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戰。
eSIM首先對物聯網設備體積成本下降、空中寫卡等的實現提供了一個較好的通道,但由于產業生態的復雜性,對于在國內“轉網”的需求還不能支持。目前,對于進出口物聯網設備中采用的eSIM方案,大多已遵循GSMA的全球規范,可以實現海外不同運營商的切換。隨著eSIM的深入應用,相信會進一步倒逼國內運營商不斷提升其網絡的質量和服務,雖然物聯網設備涉及到用戶生產經營安全,物聯網用戶不像手機用戶一樣隨意去進行轉網,但能夠攜號轉網給用戶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性,有了選擇性才能打破低質量產品和服務的困局。
手機用戶的“提速降費、攜號轉網”能夠通過一紙文件自上而下推行,是因為這些工作更多集中在電信運營商這些企業中。物聯網用戶的“提速降費、攜號轉網”具有不一樣的內涵和側重點,涉及到產業生態更多的參與者群體,無法通過自上而下的形式去推行,只能是產業生態中各環節單位共同努力,這個過程更多是市場化的行為。在物聯網價值鏈中,連接僅占10%左右的價值,但連接卻是物聯網規模化應用的一個瓶頸,期待“提速降費、攜號轉網”在物聯網市場化力量驅動下更快速實施。
-
運營商
+關注
關注
4文章
2398瀏覽量
44503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0文章
44778瀏覽量
374697
原文標題: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提速降費、攜號轉網”也適用于物聯網嗎?
文章出處:【微信號:GeWu-IOT,微信公眾號:物聯網資本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