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間,小米公布財報顯示,2018年全年營收1749億元人民幣。格力電器(000651)雖然還未出財報,但按此前公布的業績預告,格力在報告期內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2000億元至2010億元,就算按照預計營收的下限,小米也未能超過格力。
“賭局”關乎“中國智能制造”
2013年對賭之后,雷軍和董明珠曾多次隔空喊話,表示自己能贏這場賭局。不過,比起“口水仗”,更能從雙方的表述中看出,這場“賭局”涉及的其實是互聯網與“中國智能制造”的關系。
董明珠曾表示:“互聯網必須嫁接到實體、產品、制造業上……我堅定地相信,我們中國制造一定會崛起。”
雷軍在小米發布2018年財報后,也在致投資人的公開信中表示:“小米的創業歷程是用互聯網模式做實體經濟,全面提升商業效率的深刻革命……我們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提升生產、流通環節的效率,把定價厚道的優秀產品直接送到用戶手中,并持續提供服務。”小米雖然被董明珠視作“互聯網企業”,但在雷軍眼里,小米從來沒有和實體經濟分開。
雖然雙方說法各異,但對發展“中國制造”的想法是一致的。與其說10億元賭局比的是小米和格力誰發展更快,不如說較量的是哪一種路徑能盡快展示“中國制造”的實力。
新思維下的新動力
董明珠一致堅持格力是“重資產”而小米是“輕資產”。其中的差別在于格力對各種產品都“親力親為”,建設自己的研發團隊和生產線,例如格力打造自己的工業機器人團隊;小米作為互聯網企業,經常輸出技術,由合作伙伴“貼牌”生產。
兩者的生產方式不同,但只要看一下格力近五年的發展思路,就能發現“重資產”的格力從來沒有輕視過“輕資產”的互聯網技術。
舉例而言,整個格力不單單是有自己的機器人部門、智能制造部門即格力智能裝備,同時在整個人工智能,。大數據層面都有自己的特長,在上海剛剛落幕的中國家電和消費電子博覽會上,格力重點展示的“零碳健康家”。這個方案應用了光伏能源系統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并配合人工智能語音空調、物聯網手機、指靜脈智能門鎖等,實現全屋生態智能化管理。
而整個中國家電制造市場,并非只有格力一家“重資產”企業,美的收購德國庫卡機器人后,也有很“重”的商業模式。但從研發成果看,他們已越來越能把握市場需求,善于利用“輕巧”的互聯網技術,讓自己的產品變年輕,從而贏得了消費者,并將成績直接體現在企業財報中。
基于此,很多業內人士認為,這場10億元的對賭并沒有失敗者:格力曾陷入低谷,但通過轉型,董明珠實現了自己說的“肯定會贏”;而小米通過創新,不僅自身得到快速發展,也推動更多“中國制造”走上了“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的道路。當然,這場賭局最大的贏家是“中國制造”,因為在不同企業的努力下,“中國制造”具備了強大的實力和潛力。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6瀏覽量
103460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09瀏覽量
238924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575瀏覽量
76393
原文標題:【利元亨 | 市場】10億賭局的背后,最終贏家是中國智能制造
文章出處:【微信號:gaogong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