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新聞絕對是這些年數據新聞記者講故事的一大利器。2013年,BBC接連使用無人機拍攝視頻應用于新聞報道;2015年,我國“重慶東方之星號客輪傾覆事件”中,無人機報道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中國記者陳杰的無人機航拍作品《天津爆炸》獲得第59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獎三等獎;同年,CNN成立了CNN AIR無人機報道部……
時間進入2019年,各種形式的無人機新聞更是層出不窮。目前看來,傳媒業的無人機報道大體有兩個明顯特點。
用新視角看舊主題
無人機可以說是用新方式講述舊故事的絕佳工具。比如關于地區貧富差異分化是個老話題了。非洲記者Johnny Miller用無人機進入以往記者難以進入的空間,從另一個視角捕捉到了這個星球上的古老故事。
“無人機是一種可以穿越空域的車輛,也可能是某種傳感器,它可以在飛行過程中收集有關環境的數據。當你從幾百米的高度俯視時,令人難以置信的不平等場景出現了。”來自南非的Johnny Miller的無人機新聞作品《不平等的場景》盡可能地客觀描繪南非最不平等的場景。通過提供對舊問題的新觀點,希望能夠引發一場對話,以建設性的方式和平解決不平等和公民權剝奪的問題。
墨西哥城無人機航拍截圖,圖片左右的貧富分化一目了然
無人機航拍的坦桑尼亞城市貧富分化情況
Miller的作品揭示了一個現實:在南非種族隔離已經正式結束后幾十年,富人與窮人、白人與黑人之間依然分離。白人社區有著守衛和精心修剪的景致;黑人社區則是擁塞的貧民窟和骯臟的道路。
拓寬新聞報道的半徑與空間
在美國,颶風,野火和其他自然災害頻發,導致2018年美國公共安全機構更加廣泛地使用商用無人機。巴德學院無人機研究中心估計,美國至少有910個州和地方警察,治安官,消防和急救服務機構購買了無人機。從空氣污染、交通擁堵到森林砍伐,從火山地震、海嘯臺風到戰爭爆發,無人機似乎正在監控一切,報道一切,它的應用擴大了數據新聞的視野和報道規模。
易操作,尺寸小等特點讓一些媒體的記者能夠使用無人機快速而廉價地收集數據,得到高分辨率的圖像和數據報道。可以看出,無人機的一大優勢就是提高了對危險事件、偏遠地域報道的可行性。
比如,獲得了2018年全球數據新聞獎的作品:《無路可走:美國的不平等如何影響基礎設施的建設(Roads to Nowhere: how infrastructure built on American inequality)》。《衛報》使用無人機報道來說明城市規劃決策如何給美國不同的社區中帶來影響,也揭示了美國漫長而分裂的城市發展史。該報道被評委認為是媒體業應用無人機進行數據新聞報道的代表性案例。
報道中提到,美國有超過一百萬英里的聯邦援助高速公路,每年花費1050億美元。雖然這些高速公路道路連接了美國公民出行,但也隔離并摧毀了許多黑人社區。比如,美國西巴爾的摩是一個異常荒涼的地區。2017年有343起兇殺案記錄,是芝加哥的兩倍,比紐約市高出18倍。當地一條正式命名為40號國道的衰敗,給整個城市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改變了整個城市景觀并耗資數千萬美元。當地人稱之為“無路可走的路”。
下圖為巴爾的摩高速公路的無人機航拍景觀,在圖片的中心可以看到報道標題中所提到的“無路可走的路”。
同樣的成功案例還有2018年普利策中心資助的數據新聞項目“Atlantic Conquest(大西洋征服)”。創作團隊調查報道了巴拿馬政府在保護區內對當地原居住的林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過程。該項目使用數據可視化和本地測繪團隊,應用開放式GIS數據,衛星圖像,無人機和全景圖像來繪制和監測土地利用變化,將新技術和數據融入互動在線平臺。
此外,無人機的數據采集技術還可以實現建筑物和景觀的三維重建。也就是說,當數據新聞記者使用無人機并拍攝錄像時,可以進一步通過無人機采集的數據制作虛擬現實(VR)內容。這意味著記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自然災害和重大事件的影響。
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媒體創新工作室及公民無人機中心的講師和研究員John Mills認為,我認為無人機和數據新聞的搭配會在未來幾年中變得非常有趣。”
不過,目前看來,諸如對新技術理解的不充分,潛在的金融資源缺乏,嚴苛的相關法律和隱私擔憂等等問題也同樣限制了無人機數據新聞的進一步發展。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470瀏覽量
181122 -
航拍
+關注
關注
0文章
16瀏覽量
7619
原文標題:無人機新聞成為記者講故事利器,俯瞰貧富差距和拓寬報道半徑,簡直就是開啟了上帝之眼
文章出處:【微信號:youuav,微信公眾號:無人機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