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行業發展概況分析
從日本經典動畫《攻殼機動隊》人工智能(AI)技術的運用,再到最近好萊塢影片《阿麗塔:戰斗天使》的機械人,在科幻電影中,AI已經成為最常見的主題之一。
而屏幕之外的現實世界,不論是帶有虹膜識別的安防攝像頭,還是裝載有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的自動駕駛汽車,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更像水和電一樣開始滲透至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資本的投入加速了AI的發展。關注初創期投資的英國風投基金MMCVentures近日發布關于AI的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全球早期AI公司的投資資金在五年內增長了15倍,在2018年估計可達150億美元(約合1008億元人民幣)。
人工智能技術的第一大國——美國繼續全力領航。日前,美國白宮啟動一個新官方網站“AI.gov”,發布美國各聯邦機構為落實人工智能“全政府”戰略而采取的具體舉措。該網站顯示,美國國家科技委員會下設的人工智能特別委員會將負責協調15個聯邦機構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
而熱度之下誕生的不只是成倍涌現的技術和企業。
上述報告就指出,在歐洲2830家標榜為人工智能的公司中,有1580家符合人工智能公司的定義,也就是說,四成的公司其實和人工智能沒任何關系。該研究團隊還發現,“一家公司,若是打上AI的標簽,能多獲得15%~50%的融資。”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王延峰告訴第一財經,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歐洲,全球都存在。任何一個革命性的東西出來,都會伴隨著泡沫的產生,這也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規律。但隨著人工智能+傳統產業的不斷融合,不斷的震蕩和淘汰之下,最終留下的還是那些經得住火煉的“真金”公司。
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280億
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在持續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152.1億元,增長率達到51.2%。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成熟,科技、制造業等業界巨頭布局的深入,應用場景不斷擴展,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38.2億元左右,增長率達到56.6%。預測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280億元左右。
2014-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熱度不減,企業紛紛加快布局。在人工智能企業領域分布方面,主要集中在安防、語音交互、醫療行業。據統計數據顯示,‘AI+安防’領域的企業共有16家;語音交互的企業有10家,‘AI+醫療’的企業數量為10家,其后分別為圖像識別、金融、SLAM、自動駕駛、AI芯片、零售及機器人等領域。
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企業數量領域分布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人工智能泡沫正逐漸消逝
“剛開始(2012年)做AI時基本沒遇見幾個有AI技術的公司。”說起剛創業時的情景,Video++極鏈科技集團聯合創始人&COO董慧智對記者表示。
據他回憶,從2016年開始,國內AI公司一下子多了起來,其中確實有一些真正做AI的公司,但也不乏一些互聯網公司甚至傳統廣告公司來湊熱鬧。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處于第三個發展高潮期,以機器學習特別是深度學習為核心,在視覺、語音、自然語言等應用領域迅速發展。即使有資本和政策大力支持,但在實際應用場景轉化中,還存在不少的不確定性。
用董慧智的話來說,他們是幸運的。起初,他們的團隊設想從實驗室開發出來的算法到最后的應用場景落地(商用),只要算法面世就算成功了90%。然而,反復實踐后,才發現低估了實驗室算法和商業應用之間的鴻溝。
“在2015年,我們開放了研究出來的AI算法,結果在應用時卻發現算法沒法應用,因此又加大投資,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做到真正應用。現在不少創業者其實是把DEMO(未成形的測試版算法)放出來,能否落地又是另一回事。”他指出。
此外,由于AI公司的實際技術門檻很高,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那些打著噱頭的公司會露出馬腳,就連真正的AI公司也可能因為數據和技術的匱乏而關閉。
“小的初創AI企業有兩個大的問題,數據集有限,加上商業這塊沒有出現殺手級的應用,很可能就支撐不下去了。”騰訊研究院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朋陽告訴記者。
盡管如此,隨著傳統行業亟待轉型,各個垂直行業對于AI的融合傾向也愈加明顯。報告顯示,預計到2019年底,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將部署人工智能。與此同時,在行業和資本方面,也開始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吳朋陽表示,從2017年開始,全球對于人工智能的投資開始變得謹慎。目前在行業上,也開始從線上走向線下,其中制造業就是典型。
“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生產效率不高的情況下,AI可以發揮很好作用。而制造業相對復雜,所以這是一個單點突破的過程,比較典型的就是圖像識別的應用,比如質檢的準確性甚至可以超過人的處理水平。”吳朋陽分析說。同時他認為,未來醫療和教育這種公共服務領域的突破更有潛能,因為AI可以解決優質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并能激發這種公共服務的數據潛能。
中國在應用層占主導
從層次上劃分,AI主要有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三層。歐美國家在基礎層起步早、投入大,中國則是在應用層和技術層涌現出諸多公司。
上述報告顯示,亞太地區采用AI技術企業的數量是北美地區公司的兩倍。其中,中國公司引領亞太AI,北京、上海、廣東以及浙江和江蘇是主要的聚集地。
和歐美比較,中國的AI產業發展異同也十分明晰。
商湯科技香港公司總經理尚海龍對記者表示,中國AI產業發展更注重落地應用,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對基礎研究的加強,以及對原創基礎設施的搭建。
而應用場景的落地對于原創基礎研究、平臺搭建的牽引作用也不容小覷。龐大的市場應用激發和倒推基礎層,這是中國區別于歐美AI產業的最大特點和優勢。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去年年底發布的《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產業應用篇》,從產業規模看,2017年國內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4億元,相較于2016年增長67%。其中以生物識別、圖像識別、視頻識別等技術為核心的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最大,占比34.9%,達到82.8億元。
不論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的“智能+”,還是中央深改委19日審議通過的《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以及2017年底的工信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都賦予了AI+傳統行業更多可能。
王延峰說,中國的“互聯網+”提了4年,而新一輪的“智能+”,是產業的自然遞進和提升。“‘互聯網+’解決了數據,而AI的核心就是數據算法算力,數據發展程度不夠是做不到智能化的。如今經過幾年發展,數字化進程又提升了一步,所以可以跟人工智能結合產生新的業態。”他預計,未來的3~5年,“智能+”傳統行業會有明顯的深度融合。
行業熱度持續,更需要人才的助力
長期跟蹤AI產業的騰訊研究院研究員俞點根據最新數據對記者分析,在全球來看,英國有20家高校開設了相關的課程,美國168家,中國2017年是20家,2018年30多家高校開設相關專業,也就是說全球設有AI方向的高校一共近400所,來滿足全世界百萬級的需求。
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至少在100萬以上。而且由于合格AI人才培養所需時間遠高于一般IT人才,人才缺口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有效填補。”俞點說,AI對技術要求非常高,非本專業的學生雖然可以學習相關AI知識,比如專業是計算機,學一年神經網絡就可以做比較初級的人工智能開發,但是深度的基礎開發還是需要高精尖的AI人才。
俞點所說的基礎開發的人才,也是中國AI市場最為缺乏的。王延峰表示,中國AI領域的優勢在于應用端的人才豐富,“場景豐富,加上教育部學科目錄也在跟進,應用層面的人才儲備較多。”但是畢竟起步晚,高端、前沿人才和國外比還有較大差距。
而董慧智則認為,AI人才的薪酬還要和公司具體情況結合,例如他們這種垂直性強的應用型AI公司,就不需要儲備大量的高端AI人才。雖然目前公司有幾十個博士,但還是碩士居多。“很多商用過程不需要博士,而碩士生是完全可以把握的。”他說,在公司AI不同層次人才收入差距也較大,頂尖級的人才甚至沒有上限。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734瀏覽量
268893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784瀏覽量
166399
原文標題: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分析:發展泡沫逐漸消失,人才發展乃是關鍵
文章出處:【微信號:D1Net08,微信公眾號:AI人工智能D1net】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