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網絡分類
1、BP神經網絡
BP(BackPropagation)神經網絡是一種神經網絡學習算法。其由輸入層、中間層、輸出層組成的階層型神經網絡,中間層可擴展為多層。相鄰層之間各神經元進行全連接,而每層各神經元之間無連接,網絡按有教師示教的方式進行學習,當一對學習模式提供給網絡后,各神經元獲得網絡的輸入響應產生連接權值(Weight)。然后按減小希望輸出與實際輸出誤差的方向,從輸出層經各中間層逐層修正各連接權,回到輸入層。此過程反復交替進行,直至網絡的全局誤差趨向給定的極小值,即完成學習的過程。
2、RBF(徑向基)神經網絡
徑向基函數(RBF-RadialBasisFunction)神經網絡是由J.Moody和C.Darken在80年代末提出的一種神經網絡,它是具有單隱層的三層前饋網絡。由于它模擬了人腦中局部調整、相互覆蓋接收域(或稱感受野-ReceptiveField)的神經網絡結構,因此,RBF網絡是一種局部逼近網絡,它能夠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連續函數,特別適合于解決分類問題。
3、感知器神經網絡
是一個具有單層計算神經元的神經網絡,網絡的傳遞函數是線性閾值單元。原始的感知器神經網絡只有一個神經元。主要用來模擬人腦的感知特征,由于采取閾值單元作為傳遞函數,所以只能輸出兩個值,適合簡單的模式分類問題。當感知器用于兩類模式分類時,相當于在高維樣本空間用一個超平面將兩類樣本分開,但是單層感知器只能處理線性問題,對于非線性或者線性不可分問題無能為力。假設p是輸入向量,w是權值矩陣向量,b為閾值向量,由于其傳遞函數是閾值單元,也就是所謂的硬限幅函數,那么感知器的決策邊界就是wp+b,當wp+b〉=0時,判定類別1,否則判定為類別2。
4、線性神經網絡
線性神經網絡是比較簡單的一種神經網絡,由一個或者多個線性神經元構成。采用線性函數作為傳遞函數,所以輸出可以是任意值。線性神經網絡可以采用基于最小二乘LMS的Widrow-Hoff學習規則調節網絡的權值和閾值,和感知器一樣,線性神經網絡只能處理反應輸入輸出樣本向量空間的線性映射關系,也只能處理線性可分問題。目前線性神經網絡在函數擬合、信號濾波、預測、控制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線性神經網絡和感知器網絡不同,它的傳遞函數是線性函數,輸入和輸出之間是簡單的純比例關系,而且神經元的個數可以是多個。只有一個神經元的線性神經網絡僅僅在傳遞函數上和感知器不同,前者是線性函數的傳遞函數,后者是閾值單元的傳遞函數,僅此而已。
5、自組織神經網絡
在生物神經細胞中存在一種特征敏感細胞,這種細胞只對外界信號刺激的某一特征敏感,并且這種特征是通過自學習形成的。在人腦的腦皮層中,對于外界信號刺激的感知和處理是分區進行的,有學者認為,腦皮層通過鄰近神經細胞的相互競爭學習,自適應的發展稱為對不同性質的信號敏感的區域。根據這一特征現象,芬蘭學者Kohonen提出了自組織特征映射神經網絡模型。他認為一個神經網絡在接受外界輸入模式時,會自適應的對輸入信號的特征進行學習,進而自組織成不同的區域,并且在各個區域對輸入模式具有不同的響應特征。在輸出空間中,這些神經元將形成一張映射圖,映射圖中功能相同的神經元靠的比較近,功能不同的神經元分的比較開,自組織特征映射網絡也是因此得名。
自組織映射過程是通過競爭學習完成的。所謂競爭學習是指同一層神經元之間相互競爭,競爭勝利的神經元修改與其連接的連接權值的過程。競爭學習是一種無監督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只需要向網絡提供一些學習樣本,而無需提供理想的目標輸出,網絡根據輸入樣本的特性進行自組織映射,從而對樣本進行自動排序和分類。
自組織神經網絡包括自組織競爭網絡、自組織特征映射網絡、學習向量量化等網絡結構形式。
6、反饋神經網絡
前面介紹的網絡都是前向網絡,實際應用中還有另外一種網絡——反饋網絡。在反饋網絡中,信息在前向傳遞的同時還要進行反向傳遞,這種信息的反饋可以發生在不同網絡層的神經元之間,也可以只局限于某一層神經元上。由于反饋網絡屬于動態網絡,只有滿足了穩定條件,網絡才能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達到穩定狀態。反饋網絡的典型代表是Elman網絡和Hopfield網絡。
-
神經網絡
+關注
關注
42文章
4771瀏覽量
10071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