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們真正需要擔憂的是,在類腦智能領域呈現(xiàn)出超越人腦時,人類是否還會是地球的主宰?人工智能對于我們的生活,究竟意味著什么?
“如同倫理道德是人類文明數(shù)千年發(fā)展的重要穩(wěn)定器,人工智能倫理將是未來智能社會的發(fā)展基石。”3月10日,全國政協(xié)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表示。(發(fā)言全文見文末)
李彥宏認為,當前,人工智能還處在發(fā)展初期,但已經展現(xiàn)出巨大的變革力量。“機器將不再是單純的工具,而是有可能幫助甚至部分代替人進行決策。”他還建議,明確人工智能倫理原則,強化領軍企業(yè)擔當,加快人工智能倫理原則落地,加強國際交流,引領行業(yè)發(fā)展,凝聚全球共識。
正如李彥宏所說,我國要抓住人工智能的戰(zhàn)略發(fā)展機遇,但也不能忽視目前存在的問題。
未來,或許我們真正需要擔憂的是,在類腦智能領域呈現(xiàn)出超越人腦時,人類是否會失去部分控制權?人工智能對于我們的生活,究竟意味著什么?
人工智能的終極目標——類腦智能
截止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yè)規(guī)模已超過370億美元。其中,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yè)規(guī)模已達到56億美元左右。
在下一階段,得益于技術持續(xù)進步和商業(yè)模式不斷完善,全球人工智能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快速釋放,帶動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yè)規(guī)模超過1300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60%。
人工智能已不再是只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花架子”,而是在工業(yè)、農業(yè)、金融、商業(yè)、教育、醫(yī)療、公共安全、軍事等領域有實在且多樣化的應用,甚至具備突破性能力的“超能”。
“智能+X”逐漸成為創(chuàng)新時尚,不斷催生新的業(yè)態(tài)和商業(yè)模式,引發(fā)產業(yè)結構的深刻變革,重塑產業(yè)格局,不僅對傳統(tǒng)行業(yè)產生重大的顛覆性影響,而且給經濟、社會帶來巨大變化。
不過,人工智能雖然已取得長足的進步,但至今仍無一個通用智能系統(tǒng)能夠真正接近人類水平。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仍然存在著不少缺陷,這制約了人工智能應用的全面推廣。
這些瓶頸與機器學習本身的缺陷相關:
機器學習不靈活,需要較多人工干預或大量標記樣本;
人工智能的不同模態(tài)和認知功能之間交互與協(xié)同較少;
有監(jiān)督的深度學習不具備通用性;
機器的綜合智能水平與人腦相差較大……
要突破這些瓶頸,需要新一代的智能技術革命,類腦智能正是人們的期待所在。
類腦智能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借鑒腦神經結構及信息處理機制,實現(xiàn)機制類腦、行為類人的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統(tǒng)。它在信息處理機制上類腦,認知行為和智能水平上類人,目標是使機器實現(xiàn)人類具有的多種認知能力及其協(xié)同機制,最終達到或超越人類智能水平。
當這種情況變成現(xiàn)實的時候,會發(fā)生什么?
經典美劇《西部世界》對此有所反映,它改編自《侏羅紀公園》作者邁克爾·卡萊頓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機器人主題公園技術失控的科幻故事。
在第一季中,公園中搭載超高人工智能的仿生人記憶不斷被“重置”,使得他們所有的體驗都是“第一次”,直到其中一位機器人一點點打開自己的“記憶”,他們所有“人”開始覺醒、逃離、反抗。
他們開始覺得自己有自由意志,卻又時常懷疑這一點——人類也一樣,也許根本不存在真正的自由。
事實上,也許《西部世界》并不是關于「我們如何走近AI」,而更像是舉起了一面鏡子來反射人類意識、以及是什么在驅動我們。他給人的啟發(fā)是,我們都在尋找那個丟失的“我自己”,或者尋找那個“尚未到來的”擁有無限可能性的“我與我的生活”。
類腦智能將成為弱人工智能通往強人工智能的途徑。
強人工智能觀點就認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智能機器,并且,這樣的機器將被認為是有知覺的,有自我意識的。
目前類腦智能取得的進展只是對腦工作原理初步的借鑒,未來的機器智能研究需與腦神經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深度交叉融合,結合“硬技術”和“軟設計”(算法)的突破。到那樣一個時代,尋找到自我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人工智能對于我們的生活來說意味著什么
人工智能對于我們的生活來說意味著什么?
一個會做飯的機器人?會動手術的仿生手?還是會下象棋的電腦?事實上,人工智能對生活的滲透還遠遠不止這些。
“大至火箭發(fā)射、太空探測、國防裝備,小至手臂機器人、汽車噴漆、無人駕駛汽車、看病診斷、天氣預測,包括機器人足球賽等等,無不和智能科學息息相關,它已經深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科院計算所主任研究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史忠植曾經這樣說。
未來在交通方面會更加智能化,智能交通系統(tǒng)是一種先進的運輸管理模式。一個成功的智能交通系統(tǒng),要做到人、車、路整個大系統(tǒng)的協(xié)調,通過搜集信息來計算:路能容納多少車,客流量需要多少車,車怎么發(fā)揮最大的效益,最終做到有人必有車,有車必有路。
智能家居系統(tǒng),則為普通消費者提供人性化、主動管家式的服務系統(tǒng)。當主人外出時,可以命令各種系統(tǒng)自動工作,比如關掉冷氣、音響和電視機的電源,接電話自動留言等。當主人回家后,可以發(fā)出指令,打開空調,調節(jié)室內光線,開啟自動做飯系統(tǒng)做飯、煮咖啡等。
不少科學家目前還在構想未來的智能化廚房,它將通過互聯(lián)網與超市相連。用掃描儀記錄冰箱中食品的條形碼,將信息送入計算機;當食品快用完時,它就會自動打出訂貨清單,通過互聯(lián)網送到超市,商店則會及時發(fā)送當天訂購的貨物;如果儲存的食品將要超過保質期,冰箱還會自動發(fā)出警告。
醫(yī)學方面,機器可以代替專家看病。世界上第一個專家系統(tǒng)DENDRAL是化學分析專家系統(tǒng),于1968年研制成功。9年后,我國也有了第一個專家系統(tǒng)——中醫(yī)關幼波肝炎診斷治療程序,這也是國際上第一個中醫(yī)專家系統(tǒng)。
當然,人工智能在醫(yī)學上的應用還遠遠不止這些。
最近,蘇格蘭的一家假肢制造公司推出了一種每根手指都裝有電動機的人造手,能夠幫助患者抓取東西、操作鍵盤等。
此外,將微型智能機器人應用在體內手術上,不用開顱,開一個小口,把機器人放進去,到指定的位置疏通血管或者切除病變組織;或是把膠囊形狀的圖像探測機器人吞入腹中,消化道的圖像就可以顯示出來,達到檢查消化道的目的。
隨著科學家們對人類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的研究越來越多,許多科學家斷言:機器的智能會迅速超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霍金的智能之和。
到21世紀中葉,人類生命的形式也許會發(fā)生變化。智能芯片的植入將增強人類的思考能力,并且開始向一種新型的人/機復合智能形式過渡。
未來:智能實現(xiàn)“心想事成”
“人工智能發(fā)展到高級的階段,就可以真正實現(xiàn)‘心想事成’。比如,你想知道我在想什么,立即就可以通過腦電波和人工智能技術獲取。”中科院計算所主任研究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史忠植說。
未來,生物智能的體積可以很小,與生物體同質,能夠植入人腦,成為人機共生體,這樣就真正出現(xiàn)了人機共同思考的時代。不過,史忠植強調,目前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許多:包括通過腦科學和智能科學結合探討人的本質、思維過程等。
他指出,智能技術、生物技術與納米技術結合,研制具有生物特征的智能機,將是21世紀高技術革命的突破口。智能技術革命是實現(xiàn)人工智能的轉換與利用,將開啟并創(chuàng)造人類智能社會后文明史。
事實上,我們發(fā)展人工智能的終極目標是讓機器成為人類得心應手的助手,成為人類團隊的后備力量。在一項工作中,人類進行高級決策,把體力上和低級腦力上的勞動交給機器來處理,人機合一,提高效率,生活也將變得更加便利。
人工智能將成為人們生活上的好幫手。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183瀏覽量
238265 -
無人駕駛
+關注
關注
98文章
4054瀏覽量
120448
原文標題:人工智能對我們的生活意味著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jingzhenglizixun,微信公眾號:機器人博覽】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