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
對于法拉第未來(FF)來說,這可能是他們面臨的最大難題。
和恒大分手后,FF的資金鏈基本陷入絕境。為了維持公司的基本運營,賈躍亭也可謂是煞費苦心,開源節流并行,卻仍難挽頹勢。
本月14日,FF爆出已將其在北拉斯維加斯地區的913英畝(約合369公頃)土地掛牌四千萬美元出售,試圖填補自己的運營開支。上個月,FF更是讓數百員工無薪休假,并一再延長他們的休假時間。
就在這周(24日),FF終于傳出,找到救命稻草——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互聯網游戲公司第九城市,將出資6億美元,跟FF成立合資公司。資本將基于合同的約定,分期注入。
然而,這些努力,在自動駕駛這臺鈔票粉碎機的轟鳴之下,都不過是杯水車薪。今天,小探就來跟你探討一下,自動駕駛燒錢的那些事。
01
每年燒十億美元,巨頭資本的未來游戲
我們先來看看現有巨頭的燒錢游戲。
被通用汽車收購至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Cruise,去年成功為母公司損失了七億兩千八百萬美元($728.000.000),比2017年增加16%,并仍處于純粹研發的燒錢狀態。
今年,通用更計劃在西雅圖開啟新分部,招募數百名工程師參與研發,燒錢速度只會越來越快。
Uber的自動駕駛部門——Uber ATG,也在近日Uber的IPO進程中公開了它的月度賬單:兩千萬美元。
按照這個速度估算,自2015年Uber進駐自動駕駛這一燒錢戰場始,Uber可能已經在其上花費了逾9億美元。
即使是估值逾千億的超級獨角獸Uber,在這種燒錢速度下,也不得不積極與孫正義的愿景基金和豐田汽車商談,期求獲得1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
相形之下,FF這塊九百多英畝的土地,即使能如預期出售,或許不過只是Uber ATG兩個月的正常開銷罷了。
若是考慮到這一領域的頭牌玩家——Waymo,資金的投入與開銷便來的更為可怕。
2015年,即Uber進軍自動駕駛的年份,Waymo已成功燒掉11億美元。據Waymo前員工及其他行業內人士估算,如今的Waymo,每年要在各方面花掉10億美元以上。你沒看錯,是每年10億美元……
02
白花花的錢,都燒哪里去了?
研發自動駕駛為何這么貴?人才、數據、硬件都是原因。
人才的重要性無需多言。
在美國,自動駕駛工程師仍處于緊缺狀態。目前的從業工程師中,過半人數擁有博士學位,剩下的也大多擁有碩士學位,平均工資在23萬美元左右,最頂尖的10%人才更是坐擁35萬美元以上的年薪。
2017年,福特對Argo.ai的十億豪賭更能說明業界對頂級人才的渴求。
當時,Argo.ai剛剛成立不足兩個月,尚未有任何產出。然而,兩位創始人——CEO Peter Rander(前Uber ATG高級工程師)和COO Bryan Salesky(前Waymo硬件部門主管)的技術背書已足以讓福特下定決心,為人才一擲千金,投資十億美元,完成對Argo.ai的事實收購。
為什么說是事實收購?這筆投資完成后,福特將成為Argo.ai最大的持股人。而Argo.ai有了這筆錢,當年就計劃把團隊擴張到200人,并和福特自動駕駛團隊整合。未來,Argo.ai將逐漸成為福特的全資子公司。
數據,更是自動駕駛企業的重要護城河之一。
為了收集足夠的數據來訓練模型,建立自身競爭優勢,也為了驗證自身技術安全性,分析道路實際場景,各自動駕駛企業均需要進行大量的公共道路測試。
在路試中,每部車都至少需配備一位安全駕駛員,一位工程師,以及一位控制室監控員,這其中的人力成本不言而喻。再考慮上高額的保險費用,其開銷便顯得愈發高昂。
如今,Waymo已經完成了逾一千六百萬公里的自動駕駛路試,這其中的投入可想而知。
▲路試中的Waymo
另外,現階段的L4自動駕駛均構建于高精地圖之上。為了實現廣泛可用的自動駕駛技術,廠商需要讓自己的數據采集車(往往需要配備LIDAR來滿足精度需求,下面會說到LIDAR)高頻率地在自己的運營道路上巡游,更新自身的高精地圖信息,以保障數據的有效性。
在自動駕駛測試、運行范圍不斷擴大的今天,高精地圖的覆蓋面積亦要隨之增長,維護與更新的開銷因而水漲船高。
硬件也是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鐳達(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便是全車最為昂貴的部分。
鐳達借助激光的反射探測四周物體,得到準確的立體位置關系,生成三維的點云數據,是絕大多數自動駕駛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的感知核心。
長期以來,僅有Velodyne、Quanergy等少數廠商具有鐳達的研發與制造能力,其價格亦長期高居不下,成為自動駕駛汽車上遠超汽車本體,最為昂貴的部件。以Velodyne的64線鐳達為例,其售價高達75000美元,和寶馬7系的售價相差不遠,而一輛自動駕駛汽車上往往需要多個鐳達協同工作,確保感知的準確性、實時性,這使得自動駕駛來的更為昂貴。
▲LIDAR輸出的三維點云數據
再加上計算單元、雷達、相機等等硬件成本,一部自動駕駛汽車的成本至少也要在25萬美元以上,和蘭博基尼的頂級跑車價格相當。
對于現如今自動駕駛企業數千、甚至數萬的車隊來說,這筆支出顯得極為可觀,也就成為了自動駕駛企業身上的沉重負擔。
03
如何應對?開源節流都不夠
錢燒得這么快怎么辦?
面對這筆巨額開銷,手握千億美元現金,為Waymo立下堅實資本基礎的Alphabet(Google母公司)也不得不審慎而行,對Waymo的長期燒錢前景作出應對。
第一招當然是:融資。
據悉,Waymo已于近日向外部資金伸出橄欖枝,擬向Alphabet母公司以外的企業、機構尋求資金投入。除了尋求投資之外,Waymo被傳出獲得了密歇根戰略基金提供的200萬美元贈款,主要用于獎勵Waymo在密歇根州開設的工廠所創造的工作崗位,最高贈款可達800萬美元。
對外融資此舉恰好應合了Alphabet母公司近期的資本謹慎收縮戰略。
Alphabet的CFO——Ruth Porat,自2015年上任以來,一直致力于讓公司的各部門清簡開支,高效運轉。而對于那些缺乏商業化前景的項目,她則會毫不留情地將其砍掉。沒錯,就是節流。
2017年,多足機器人領域的先驅Boston Dynamics (波士頓動力)便在她的推動下被賣給了軟銀。
Waymo的處境則是不同卻又頗有相同。
一方面,自動駕駛市場的巨大利益不言而喻。作為這一領域一騎絕塵的引領者,Waymo為此獲得了千億美元級別的估值,并將在未來幾年里繼續攀升。
然而。另一方面看來,技術的進展遠不如預期,時至2019年的今天,Waymo自動駕駛汽車仍不可離開安全員的監護,Waymo設想中的完全無人駕駛遙遙無期,大大拖慢了Waymo的商業化進程。
Waymo本計劃在去年開始大規模的商業化運營,向公眾開放其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然而,直到去年年底,Waymo才終于在鳳凰城推出了其第一個“商業化”無人駕駛出租車項目——Waymo One,開始向用戶收費。
而且,該項目其實很難稱之為一個“商業化”項目,只有鳳凰城的少部分試驗乘客可以使用這一平臺。其性質更多的是一場試水,而遠非面向公眾的正式運營。
技術的突破性進展難以預期,真正的大規模商業化亦因而難以推行,Waymo的盈利前景一再延期。在這一背景下,Waymo對外尋求投資,借以保證長期充足的研發投入,便顯得順理成章了起來。
第二招:聯手傳統車企
除去資金本身,Waymo其實更看重資金背后的合作關系。
有Cruise和通用汽車的前例在先,自動駕駛技術和車企量產平臺的強強聯手在當今愈顯火熱。Waymo此次募資的重要目標便是傳統車企。通過吸納車企投資,深化與車企的合作,借助其成熟的量產平臺,Waymo可以更好地擴展自己的車隊,為未來的大規模發展做好準備。
其實,早在去年十月,Waymo便曾和本田進行磋商,共議合作,卻因Waymo不愿將技術與本田共享而告終。最終,本田轉而投向通用汽車旗下的Cruise平臺,向其注資高達27.5億美元,成為重要持份者。
而此次募資,Waymo被傳出針對的是以大眾汽車為代表的歐洲車企。
大眾汽車一直無意于自主研發自動駕駛技術,而是更愿意和自動駕駛領域的相關玩家進行合作,結合自動駕駛廠商的技術和大眾成熟的量產平臺,邁入汽車行業的新時代。
大眾汽車CFO Frank Witter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希望用到自動駕駛技術,并正為此和相關廠商接觸洽談。”、“Waymo是其中之一。”
甚至去年10月Manager Magazin報道,大眾汽車的CEO Herbert Diess透露,希望花費120億歐元(約137億美元)購買Waymo公司10%的股份。
據估計,大眾汽車會在今年做出合作伙伴的選擇,Waymo此舉對外募資,應該也有爭取大眾積極加入的成分所在。
那現有知名車企中都是怎么投入自動駕駛領域的呢:福特選擇自主研發,收購Argo.ai,進軍自動駕駛領域;豐田汽車則一邊發展自身研究院,一邊向Uber ATG注資聯手,展開深度技術合作;而本田汽車則加入了通用的Cruise陣營,聯手研發新的本田平臺自動駕駛汽車。
如此看來,剩下的知名車企,且仍在尋求合作伙伴的大眾,自然是Waymo合作的最佳選擇。
第三招:探索出售自研雷達
除去尋求投資,Waymo亦在積極開拓商業化新途徑。出售自研鐳達便是他們的重要探索。
Waymo于2017年發布了其自研鐳達,在提升準確率、集成度的同時大大降低了自身的硬件成本。據估計,其成本僅為市場同類產品售價的十分之一。平價自研鐳達的成功,讓Waymo在數以萬計的龐大車隊省下巨額資金,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之一。
而Waymo此次進軍鐳達市場,將有望補償自己的部分研發支出,更會在競爭中讓鐳達的售價下降,惠及更多的機器人廠商。
當然,Waymo并不準備在鐳達應用最廣的自動駕駛領域展開銷售。畢竟,Waymo并不是以鐳達為主業,保持自動駕駛的技術優勢仍是其第一優先級。
在現下的諸多熱點領域中,自動駕駛大抵算得上最燒錢的那個。高昂的硬件成本、天價的研發支出、遙遙無期的落地盈利,讓它成為只有巨型資本才有資格參與的未來游戲。
在鈔票燃起的熊熊火焰中,即使是背靠Alphabet的Waymo也不得不向現實相對妥協,尋求外部資本,拓展商業道路,讓自身發展更可持續。
面對失去了樂視,失去了融創,又復而失去了恒大的法拉第未來,第九城市真的能救得了賈老板的造車夢嗎?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4瀏覽量
103670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923瀏覽量
166812 -
通用汽車
+關注
關注
0文章
234瀏覽量
16233
原文標題:搞自動駕駛到底有多貴?一臺行走的鈔票粉碎機
文章出處:【微信號:smartman163,微信公眾號:網易智能】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