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8中國AI計算力發展報告》資料顯示,在AI目前產業發展里,2/3基本來源于算力的支撐,AI算力已經成為AI產業里的“高速路”。同時,業界也一致認為,算力、算法及數據是AI產業發展驅動力。
到目前為止,AI芯片的發展已經進入了落地的實際階段,各個領域的AI需求都需要AI芯片的支撐,作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行業和領域,目前國內AI發展和產業生態落地情況究竟如何呢?
4月9日,在“第二屆全球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峰會”上。來自星瀚資本楊歌、天津大學劉強副教授、CCF-YOCSEF 深圳主席盧昱明博士、智微智能劉迪科副總經理、鯤云科技蔡權雄博士圍繞人工智能芯片產業與生態落地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圓桌論壇)
AI發展與成長看法如何?
人才培養是根本,尤其是人工智能(AI)人才,其次是資本和市場。天津大學劉強副教授指出,在過去兩年中國AI初創公司企業人才領先于美國,但如今AI人才量卻被美國超越。目前全國人才量約3萬人,而美國已達80余萬,近乎有20倍的差距。AI要想落地,人才培養是首要,無論是獨角獸企業還是初創公司都應重視,要加強產學研間的合作,補足短板發揮長板,保證中國AI行業健康發展。
人才、應用端到客戶的培養都需要一個過程。智微智能劉迪科副總經理表示,站在自身企業發展角度而言,從互聯網+至人工智能及AI+IoT行業變化演進,智微智能一直是緊跟市場潮流。在產品布局上,聯合英特爾發布針對消費類、教育類、工業機器視覺類等一系列AI新品。在生態鏈上做長遠布局,把OEM、ODM等整合撬動行業物聯網(IoT)針對AI落地行業應用標準,與業界同仁攜手發展。
另外,從學術界角度來說,現在物聯網應用一直沒有當年互聯網落地的震撼感,還處于一種緩緩發展的歷程。CCF-YOCSEF深圳主席盧昱明博士認為,AI落地的機會仍舊得回到本源問題——技術發展是否滿足市場需求;技術以什么形式落地最接地氣;AI是否能夠提供足夠低的使用成本,變成人人可用的工具。
盧昱明博士指出,就目前而言,AI擔負的責任可能比其他單項技術更重,它可能解決的是大數據、云計算等加起來的如何把物聯網實際落地更重的責任。AI落地機會很多,有人才的因素、市場的因素、技術算法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AI算法、產品能不能解決用戶的實際需求。
AI落地機會到底在哪?
除了對AI看法以外,業界其實更關注的是AI如何產業落地?星瀚資本楊歌從三方面進行了闡述,第一是傳統To B領域。如金融和供應鏈行業、企業資源配置方向等,有大量數據可直接進行運算。這些AI在落地過程中不需要太多硬件,從云端和大型服務器進行算法分析得出簡單分析結果。
第二,人臉識別、智能安防等簡單場景應用。當前市面上所有跟硬件相關的AI項目,90%跟圖像處理有關聯,圖像AI在算法分析上依靠于卷積,算法大致相似。基于各種行情分析,可能稍做微調就可以直接產生結果。
第三,新興產業。這些產業生產資料和基礎元素是幾乎成熟,但需求是新的。如語音控制,語音識別NLP/NLU在今天幾乎將近成熟的階段,會開啟很多場景應用。另外,如智能家庭、智能家居、智能家裝包括機器人的語音互動,這些已經進入到一個臨界點。
與此同時,AI芯片支撐了整個AI生態落地應用。回顧過去信息產業發展歷程,第一次信息產業大發展是個人電腦,英特爾掌握了X86架構,成為了最賺錢的企業。第二次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終端、4G的出現,ARM掌握了嵌入式計算體系架構,賺的盆滿缽滿。
在現如今面臨人工智能產業第三次轉變,AI芯片會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劉強認為,誰成為AI芯片的掌控者,誰有可能獲利就最豐。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728瀏覽量
26889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183瀏覽量
238266 -
AI芯片
+關注
關注
17文章
1879瀏覽量
3499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