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MeSSD具有高性能、低時延等優點,是目前存儲行業的研究熱點之一,但在光鮮的性能下也同樣存在一些沒有廣為人知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其實對于一個生產系統而言至關重要,例如:
QoS無法做到100%保證;
讀寫混合情況下,與單獨讀相比,性能下降嚴重,且讀長尾延遲比較嚴重;
所以如何利用好NVMe盤的性能,并更好的為業務服務,我們需要從硬件,Linux內核等多個角度去剖析和解決。
從內核中NVMe IO框架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Linux內核中對NVMeSSD的訪問是通過MQ框架來實現的,接入NVMe驅動后直接略過IO調度器,具體實現上來說是從blocklayer中的通用塊層回調make_request從而打通上下層IO通路。示意圖如下,這里面有幾個關鍵的點:
IO發送過程
MQ的框架提升性能最主要的將鎖的粒度按照硬件隊列進行拆分,并與底層SSD的隊列進行綁定,理想的情況每一個CPU都有對應的硬件發送SQ與響應CQ,這樣可以并發同時彼此之前無影響。按照NVMeSPEC協議中的標準,硬件最多支持64K個隊列,所以理想情況下硬件隊列個數將不會是我們需要擔心的地方。但是實際情況又如何呢?由于硬件隊列的增加會給NVMeSSD帶來功耗的增加,所以不同的廠商在設計硬件隊列個數時的考量是不同的,比如intelP3600支持32個隊列,intel最新的P4500支持16384個,但是SUMSUNGPM963卻只支持到8個。那么當CPU的個數超過硬件的隊列個數,就會出現多個CPU共用一個硬件隊列的情況,對性能就會產生影響。
下面使用SUMSUNGPM963做一個簡單的測試:
也就是整個IOPS可以達到50w
如果使用同一個硬件隊列
整個IOPS只有44w,性能下降12%,主要原因是多個CPU共用硬件隊列進行發送的時候會有自旋鎖爭搶的影響。所以對于共用硬件隊列的情況下,如何綁定CPU是需要根據業務的特點來確定的。
IO響應過程
IO響應過程中最主要問題是中斷的balance,由于默認linux中并沒有對NVMe的中斷進行有效的綁定,所以不同的綁定策略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性能數據。不過在我們的實際測試中,雖然我們沒有做中斷的綁定,但是貌似不管是性能還是穩定性的下降并沒有那么嚴重,什么原因呢?根據我們的分析,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后面也會提到),我們并沒有大壓力的使用NVMe盤,所以實際的應用場景壓力以及隊列深度并不大。
從應用本身的IO Pattern來看使用NVMe問題
我們在評測一個NVMeSSD的性能的時候,往往都是通過benchmark工具,例如見1,見2。
然而這些測試的結果與業務實際使用NVMeSSD看到的性能相比差距很大。原因是因為這些性能測試存在兩個比較大的誤區,因而并不能反映生產系統的真實情況。
1. 片面夸大了NVMe盤的性能
從上面兩篇文章中的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壓測中使用的隊列深度為128,并且是用libaio這樣的異步IO模式來下發IO。但是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很少有這么大的隊列深度。在這種場景下,根據“色子效應”,并不會將NVMe盤的并發性能充分發揮出來。
2. 低估了NVMe的長尾延遲
然而在另外一些場景下,隊列深度又會非常高(比如到1024甚至更高),在這種情況下NVMeSSD帶來的QoS長尾延遲影響比上面的benchmark的測試又嚴重得多。
所以綜合起來看,這種評測選擇了一個看上去沒啥大用的場景做了測試,所以得出的結果也對我們實際的應用基本沒有參考價值。那么問題出在什么地方么?
問題分析
首先讓我們再次強調一下一般評測文章中benchmark進行的測試場景的特點:
大多是fio工具,開啟libaio引擎增加IO壓力
隊列深度到128或者256
在這種場景下確實基本都可以將NVMe盤的壓力打滿。
在展開分析問題的原因之前,我們先看看Linux內核的IO棧。
在實際應用中,VFS提供給應用的接口,從IO的特點來分類,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directIO與bufferIO。使用directIO的業務大多在應用本身就已經做了一層cache,不依賴OS提供的pagecache。其他的情況大多使用的都是bufferIO。linuxkernel中的blocklayer通過REQ_SYNC與~REQ_SYNC這兩種不同的標志來區分這兩類IO。大家常用的directIO這個類型,內核要保證這次IO操作的數據落盤,并且當響應返回以后,應用程序才能夠認為這次IO操作是完成的。所以是使用了這里的REQ_SYNC標志,而對應的bufferIO,則大量使用了~REQ_SYNC的標志。讓我們一個一個看過去。
direct IO
由于在實際使用方式中AIO還不夠成熟,所以大多使用directIO。但是directIO是一種SYNC模式,并且完全達不到測試用例中128路并發AIO的效果。這主要兩個方面原因:
direct io在下發過程中可能會使用文件粒度的鎖inode->i_mutex進行互斥。
前面說的IO SYNC模式
也就是說,我們很難通過directIO來達到壓滿NVMe盤的目的。如果一定要打滿NVMe盤,那么一方面要提高進程并發,另外一方面還要提高多進程多文件的并發。而這是生產系統中很難滿足的。
buffer IO
我們再來看看bufferIO的特點。下面我使用了比較簡單的fio通過bufferIO的模式下發,而且通過rate限速,我們發現平均下來每秒的數據量不到100MB,整個IO的特點如下:
抓取了下submit_bio在每秒的調用次數并分析可以得出,bufferIO在下刷的時候并不會考慮QD的多少,而是類似aio那樣,kworker將需要下發的臟頁都會bio形式下發,而且不需要等待某些bio返回。注意這里面有一個細節從qusize觀察到IO最大值986,并沒有達到百K,或者幾十K,這個原因是由本身MQ的框架中tag機制nr_request決定,目前單Q設置默認值一般為1024??傊産ufferIO這樣特點的結果就是突發量的高iops的寫入,bufferIO對于應用程序來說是不可見的,因為這是linuxkernel的本身的刷臟頁行為。但是它帶給應用的影響確實可見的,筆者曾經總結過異步IO的延時對長尾的影響,如下圖所示,分別是bufferIO與directIO在相同帶寬下延時表現,可以看出這延遲長尾比我們簡單的通過fiobenchmark測試嚴重的多,特別是盤開始做GC的時候,抖動更加嚴重;而且隨著盤的容量用著越來越多,GC的影響越來越大,長尾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嚴重。
在HDD的時代上面的問題同樣會存在,但是為什么沒有那么嚴重,原因主要是HDD大多使用CFQ調度器,其中一個特性是同步、異步IO隊列分離。并且在調度過程中同步優先級比較高,在調度搶占、時間片等都是同步優先。
解決問題
前面描述了使用NVMe硬盤的嚴重性,下面介紹一下如何解決這些問題。(1)MQ綁定的問題,需要根據當前業務的特點,如果硬件的隊列小于當前CPU的個數,盡量讓核心業務上跑的進程分散在綁定不同硬件隊列的CPU上,防止IO壓力大的時候鎖資源的競爭。
(2)中斷綁定CPU,建議下發的SQ的CPU與響應的CQ的CPU保持一致,這樣各自CPU來處理自己的事情,互相業務與中斷不干擾。
(3)解決directIO狀態下長尾延遲,因為長尾延遲是本身NVMeSSDController帶來,所以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控制器入手,使用的方法有WRR(WeightRoundRobin),這個功能在當前主流廠商的最新的NVMeSSD中已經支持。
(4)解決bufferIO狀態下長尾延遲,可以通過控制NVMeSSD處理的QD來解決,使用的NVME多隊列IO調度器,充分利用了MQ框架,根據同步寫、讀延遲動態調整異步IO的隊列,很好的解決bufferio帶來的長尾延遲。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872瀏覽量
211999 -
Linux
+關注
關注
87文章
11312瀏覽量
209702 -
nvme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1瀏覽量
22665
原文標題:你所不知道到的NVMe
文章出處:【微信號:LinuxDev,微信公眾號:Linux閱碼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