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在11月2日正式發布了HTC U11+,可以理解為是加入經過本地化和全面屏的U11。在幾個月后,U11+從4999元降到了4599元,比同配的U11貴了600元。官方售價上,算是比較良心的國際品牌了,但售價還是比小米、華為/榮耀、一加、努比亞等大陸國產旗艦貴不少,HTC U11+的表現是否值自己的售價呢?
參數與原件
原件查詢顯示屏幕為5.99英寸
屏幕:JDI的TD4353,command mode,5.99英寸
觸控:新思synaptics 4353
指紋傳:FPC的FPC1272+歐菲光
閃存:SK hynix海力士128G的UFS,系統文件系統為EXT 4
外觀
官方3色圖(還有一個紅色未展示)
U11+是U11的全面屏小改版,最大特色是顏色和后蓋工藝。其提供紅、黑、皎月銀(其實是藍色)和透視黑,共4種配色,當中透視黑有漸變的透明效果,能看到里面的NFC線圈(對的,不是無線充電的線圈,U11+不支持無線充電),很是炫酷。
外觀和設計注意點:機身所有的開孔都很深,正/反/頂/底,攝像頭邊,各有一個揚聲器開孔,聽筒也較深,由織物網覆蓋,這些都很容易積塵。機身4條邊各有2條天線槽,左側的天線槽還集中在頂部,天線槽有8條的手機現在已經很少見了。金屬工藝處理要比其他大廠旗艦稍微差一些,設計和做工都屬于硬朗粗狂的風格。
HTC U11+正面屏占比一般(畢竟HTC的黑歷史是多下巴,HTC U11+能有接近正常的屏占比,這已經很感激了),屏幕略高于金屬邊框,邊緣的2.5D弧度非常小,貼膜不會出現問題。虛擬按鍵異常“廣闊”,“應用適配”的問題可以不必擔心了,因為18:9屏幕中多出來的面積幾乎都被這個虛擬按鍵條吃掉了……
機身背面和U11一樣有上部厚,下部薄的過渡,但沒有U11明顯。8.5mm的厚度,在這個年代是明顯偏厚了,加之機身很長,手機拿著容易有向外翻的傾向,但手感還OK,是正常5.5寸屏手機的寬度。
配件中有Type-C轉3.5mm轉接口、Type-C口的耳機、以及一條口碑很好的Type-C數據線。實測它可以直接插在小米6上,但索尼XZ Premium是用不了的。HTC U11+標配支持“5V/2.5A、9V/1.7A、12V/1.25A(標稱最高15.3W)”三個輸出規格的高通QC 3.0快充頭,型號是P5000-CN,賽爾康代工。
屏幕
U11+采用SuperLCD6屏幕,2880*1440,PPI 537,是這個年頭很少有的2K級別IPS屏幕了。面板是JDI的TD4353,5.99英寸,command mode。基礎素質擺在那里,同等情況會比現在很多video mode的全面屏更好更省電,只是畢竟是2K+分辨率,耗電上就不要有太高期待了。另外,JDI祖傳的斜紋也在,淺色/純色下斜紋比較明顯,但細膩度牛逼。
亮度:實測最高亮度389尼特,屏幕不同部分的差值在15尼特以下,均勻度較好;全白最低亮度2.67尼特,亮度壓制不錯。
可視角度/反光:可視角度一般,屏幕面板反光率偏高,角度偏大會有偏紅且亮度下降比較明顯。
對比度/色溫:在接近日常使用的100尼特亮度下,U11+對比度2204:1,表現不錯。機器提供DCI-P3和sRGB兩個色域模式可選,每個模式都可以獨立無級調節冷暖色溫。兩個模式色溫都是7000K左右,稍微偏暖偏黃。
色域/色準:P3模式的色域覆蓋不是很準,P3模式在P3色域下的色準還OK,但在更加常用的sRGB色域下就注定跪下來了。sRGB模式的色域覆蓋較好,色準也不錯。作為對比,sRGB下,iPhone 7是1.6,Note5是1.8,S6 edge+是2.6,S7 edge是2.9。
系統默認的DCI-P3模式,其sRGB色準
人話翻譯:U11+的屏幕精細度牛逼,但最高亮度吃力(大太陽下要擋一下才能看清),最低亮度壓得不錯(適合晚上黑燈玩手機)。平時用DCI-P3模式顏色艷麗討好眼球,但色彩準度一般,喜歡淡雅或需要色彩還原的話,選sRGB模式。
系統
雖然問題不大,但筆者對HTC U11+最不滿意的就是系統的UI部分。HTC U11+系統為Android 8.0,這個系統UI和原生Android分別巨大,但本地化還沒做好。界面和功能側重,都和國內用戶的習慣有明顯分別。
系統特色是HTC的側邊壓感,這次經過了高度強化。加入了長短按區分,功能可以自定義,甚至在不同app中都能自定義壓力感應的作用,里面還有Geek味濃重的“屏幕點按模擬”功能(但模擬屏幕固定位置的點擊或雙擊,界面按鈕變換之后這個功能就沒用了,也不能滑動和多步操作),這個功能有很多想象空間,交給xposed框架的開發者和其他廠商,可能會做出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側邊壓感唯一要注意的是,單次短按很容易誤觸,千萬不要設成開相機或閃光燈之類的耗電功能,否則可能會不經意中把電量燒光。HTC首創的負一屏feed流,以及其他的手機助手、語音助手,功能,對比其他同行都偏弱。另外,國行版U11+沒有人臉識別,也沒有Google服務,所以沒辦法用smartlock來開人臉解鎖。
但平心而論,不嫌棄UI的審美的話,其實這個系統的功能還挺齊全的,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有很多設定項可供選擇,有自啟控制、應用多開、動作亮屏、AOD(息屏顯示)、側邊壓感、三指手勢、老人/簡易模式、自定義虛擬按鍵條等大部分高級功能都有,流暢度也挺好。集中和個人化的吐槽都集中在文末附錄,這里就不贅述了。
性能
PS:詳細性能對比見文末附錄,詳情可以查看跑分庫
HTC U11+搭載驍龍835,只有6G+128一個版本。CPU性能屬于中等偏上,調教比較積極,但內存延遲較高;GPU表現還不錯,和努比亞Z17S和一加5T互有勝負,比較特殊的是它在3DMark中的成績特別高。
存儲性能上,HTC U11+這塊SK hynix海力士128G的UFS,硬件速度是幾臺對比機器中最弱的,基礎性能還在64G閃存的Z17S之下。但這個“變種”的EXT 4文件格式,有接近F2FS文件系統的隨機寫入速度,稍有找補,但在旗艦中還是明顯偏弱。
拍照
PS:更多樣張放在文末附錄,該部分為節選,若在PC版官網瀏覽,點擊圖片可以查看大圖。
白天室外
白天室外中央100%放大
室內燈光
室內燈光中央100%放大
弱光場景
弱光場景中央100%放大
U11+主攝為IMX362,1200W萬像素,單位像素1.4μm(1/2.55‘),光學+電子防抖,激光與相位對焦,光圈F1.7。沒有副攝,前置800W像素,F2.0光圈,85度廣角。國行版HTC U11+相機界面老舊,不太好用,沒有雙攝也沒有虛化功能,稍顯落伍,但其實際成像功力還在,畢竟U11曾經也是DxOMark的手機榜的第一。
拍照體驗上,對焦速度、成功率,成片率都比較高,成像速度一般,有自動HDR。實際成片,測光和白平衡表現穩定,HDR/寬容度屬于正常的國際大廠水準,對比度和飽和度稍高于肉眼所見,第一觀感討喜。辨析力無論,照度高低(光線強弱)都屬于1200W像素方案的頂尖級別,但噪點控制“狂放不羈”,弱光樣張不放大都能看出噪點,拖低了整體評價。
續航&充電
U11+搭載3930mAh電池,經過了30分鐘大型游戲(NBA2K15),各30分鐘的wifi和4G上網和30分鐘本地視頻播放,共2個小時的續航測試后,剩余電量77%,表現一般。雖然電池比競品大,但續航還是被拉回來,這鍋得這塊2K+的IPS屏幕來背了。
U11+支持QC 3.0快充,但功率比大家常見的18W要低,支持“5V/2.5A、9V/1.7A、12V/1.25A”三個輸出規格,標稱最高只有15.3W。亮屏和滅屏的實際充電功率都在14.7W上下,表現同樣一般。
實際實際5%-100%充電,15分鐘充到23%,30分鐘充到41%,充飽共耗時1小時50分,充電速度和異常保守的Note 8接近(畢竟電池大,功率又不高)。與電池容量進行換算后,實際充電速度接近魅族PRO 7,表現不過不失。
指紋:錄入需要6次按壓,指紋模塊的凹陷很小,速度偏慢,不同角度的識別率一般,和小米、華為等大陸國產旗艦速度有差距。
總結
HTC U11+的表現,就像它現在在手機領域的地位一樣,對比三星S/Note系列有差距,但綜合絕對表現,比索尼和一眾大陸國產品牌要好一些。外觀設計不錯,手感OK,稍微偏重,沒有無線充電,但支持TF卡拓展。屏幕精細度這個年代難有敵手(索尼和雷蛇除外),但最高亮度和可視角度一般。性能表現正常,拍照實力強勁,續航和充電速度一般,正在本地化過程中的系統,算是喜憂參半吧。
它給筆者的整體感覺,就是國際大廠中比較優秀的“差不多先生”,屏幕精細度和拍照突出,其他部分中規中矩,但遠未落到短板的級別。再考慮價格,其比同配大陸旗艦貴了1000左右,競爭力同樣是可圈可點的級別,算是個差異化的選擇吧……
-
HTC
+關注
關注
1文章
896瀏覽量
8553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