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目前最快的接口是雷電3,傳輸速度是40Gbps/s,最近USB-IF接連發布了新的USB標準USB4。
本來就混亂的USB接口標準這下就更亂了,別說小白們了,就連我們專業編輯一不留神都會上當,高價買低配產品是防不勝防。
最新的USB 4是什么?
USB4吸收了雷電3協議,速度達到40Gb/秒,是剛剛發布還沒有實物應用的USB3.2 Gen2X2 協議的2倍。
與一般的USB標準不同,雷電3接口采用了PCIe 3.0 x4通道,擁有超大的帶寬,可以支持外接顯卡,外接顯示器等,而吸收雷電3的USB4接口自然也擁有了這樣的功能。
同時,新接口會繼承向下兼容的優秀傳統,舊的USB標準(U盤、鍵盤、鼠標、USB耳機等設備可以通過Typc-C接口接入)。
總結一下USB 4的特性:1、40Gbps大帶寬(雙通道)。2、100W供電接入。3、兼容舊USB標準。4、4K 60P畫面傳輸能力
USB的各種標準對比
要防止被套路,我們要先稍微了解一下各種規格的USB接口,到目前為止,我們的USB接口標準已經經過了很多代的發展從USB1.0到目前的USB4。
而目前我們常用的為USB2.0-USB3.1Gen2標準的接口,可以說USB3.0開始,我們的USB接口速度迎來了大幅度的發展。
USB接口起始于1994年,當年整個大行業的接口標準相當混亂,當時Intel等多家廠商提出的代替RS-232、RS-485等串口和EPP等并口的接口標準。
USB標準在1998年升級到USB1.1,將1.5Mb/s的傳輸速度大幅提高至12Mb/s (1.5MB/s)。
1998年后,大量設備存儲容量開始快速增加,USB1.1 12Mbps已經滿足不了大容量設備的傳輸需求,480Mbps的USB2.0標準也順應時代而誕生。
2008年,我們的USB接口出現3.0標準(5Gbps),藍色接口讓人第一眼就能將新接口與之前的接口分開來。
不過雖然USB3.0標準推出十年了,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電腦上也不是所有的USB接口都是USB3.0標準,更別提USB3.1 Gen2甚至USB3.2標準(USB3.2和USB4標準必須由Type-C接口承載,但并不是說有Type-C接口就能稱為USB 3.2和USB4)的接口了。
我們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并不是所有的藍色接口有有10Gbps,USB3.0十分混雜,也不是所有的Type-C接口都是USB3.2或者USB4標準。
自USB3.0標準實施開始,就呈現出非常混亂的一種場面,而混亂正是商家套路得以成功的原因。
混亂接口標準是商家套路的開始
趁著標準混亂套路消費者比較有名的事件就是:在早期蘋果Macbook發布時聲稱自己的USB Type-C接口是USB3.1的標準,結果大家發現,這個接口的速度并不是USB 3.1標準的10Gbps,僅僅只有5Gbps。
結果大家在官方的標識里面這是USB 3.1 Gen1,這個其實就是USB 3.0的馬甲。
這些廠商是真的會玩,既然蘋果都這么干了,那大家都這么干吧,USB 3.1又好聽,消費者又喜歡。結果很多消費者其實沒注意到這個USB 3.1 Gen1和USB3.0沒啥區別。
隨后USB-IF組織為了規范一下標準(我總覺的這方便了廠商更好忽悠),如今USB-IF組織的規范里已經沒有了USB 3.0,而以USB 3.1 Gen1替換,10Gbps是USB 3.1 Gen2。
當然,這不是USB-IF組織第一次亂來:
1998年出現USB 1.1標準時,USB1.1標準將之前USB1.0納入USB1.1名下,USB1.0正式更名為USB1.1 Low Speed,而12Mb/s 的USB1.1則被稱為USB1.1 High Speed。
USB2.0標準出爐后,之前12Mbps的USB1.1和1.5Mbps的USB1.0被納入USB2.0標準,USB1.1 High Speed被改名成USB2.0 Full Speed,480Mbps的USB2.0則稱為USB2.0 High Speed。
所以很難說本次USB4接口的出現,會不會讓之前的USB 3.2甚至是USB 3.1并入USB 4標準。
拓展:USB-IF為非贏利性組織,為了推動USB的技術和規范應用而成立的平臺。USB-if通過其徽標授權和認證促進了高質量、高監控性的兼容USB設備的開發,并促進了有利于USB發展的認證性測試。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U盤、數據線這樣標USB 3.1,也不告訴你是Gen1還是Gen2標準的。
那我們要怎么辨別這個USB3.1產品究竟是USB 3.0馬甲還是真USB 3.1 Gen2呢?現在的方法主要有兩個:看速度,一款USB 3.1 Gen2標準規范的U盤持續讀取速度應該突破500MB/s。
看價格,目前市場上真正的USB 3.1 Gen1產品的主流價格是350元/128GB,如果是Gen2標準,售價翻一倍正常。
舉一個例子:當你想將5GB大小的電影文件傳輸到移動存儲設備,以一個USB 3.1 Gen1來說,理論情況下最快需要10s,而如果使用USB 3.1 Gen2則僅僅需要4.13s,理論上USB3.1要快上一倍多。
實際上因為存儲顆粒的等其他的因素的影響速度不會達到這么快,但是我們要知道,USB接口可不僅僅可以用來連接存儲設備,接下來我們就需要了解到一個新接口的出現-USB Type-C接口,結果這個USB Type-C接口的出現導致現在我們面臨選擇更亂,商家的套路也越來越多啊。
USB Type-C接口的出現更亂了
之前我們還能按各種標準區分開來,結果USB Type-C的出現徹底讓我們更亂了,因為雷電3傳輸協議最初是搭載在USB Type-C接口上的,所以很多人的印象中USB Type-C就代表著高速接口。
但其實USB Type-C只是一種接口,它可以搭載各種傳輸協議,甚至如果你喜歡可以只用來搭載USB1.0(傳輸速度只有192KB/s)的傳輸協議。
最開始的時候,USB3.0、USB 3.1 Gen1、USB 3.1 Gen2都是藍色的Type A接口,另一端接口則是看所接設備的需要。而自從USB Type-C接口面世以來,整個市場就更混亂了。
本來USB Type-C是為了USB 3.2(傳輸速率20Gbps)而出生的,需要連接設備都是USB Type-C才能實現USB 3.2標準。
也因為多觸點等優勢被雷電傳輸協議所看重,雷電3傳輸協議(40Gbps)可以搭載在USB Type-C接口上,這也造就了USB Type-C高端高速的象征,如今USB 4標準也繼承了Type-C接口,這下數據接口被Type-C統一的大勢已成。
但是有的手機和PC廠商一端用著USB Type-A另一端用著USB Type-C就明里暗里的宣傳使用Type-C接口可以達到更快的傳輸速率和充電速度,然后暗示自己手機PC產品使用USB Type-C就能獲得這些BUFF加成,很多消費者都不懂這些套路。
甚至我有見過有的主板制造廠商在主板上搭配Type-C接口,卻搭載的時USB 3.1 Gen1標準,相當坑爹。
總結
所以要提醒大家,有USB Type-C接口不一定就是雷電3/USB4高速接口,買產品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注意一下。
我們都知道雷電3/USB4標準比單純的USB Type-C接口傳輸速度快上一倍,還能傳輸視頻信號,甚至連充電速度都要高上不少,USB4標準的出現是今后移動設備接口統一的開始。
不過USB-IF有將舊USB標準并入新標準的黑歷史。
1998年出現USB 1.1標準時,USB1.1標準將之前USB1.0納入USB1.1名下,USB1.0正式更名為USB1.1 Low Speed,而12Mb/s 的USB1.1則被稱為USB1.1 High Speed。
USB2.0標準出爐后,之前12Mbps的USB1.1和1.5Mbps的USB1.0被納入USB2.0標準,USB1.1 High Speed被改名成USB2.0 Full Speed,480Mbps的USB2.0則稱為USB2.0 High Speed。
USB3.1標準出現后,5Gbps USB3.0更名為USB 3.1 Gen1,而10Gbps的USB3.1更名為USB 3.1 Gen 2。
所以如果USB-IF將之前的20Gbps USB 3.2并入USB 4我也不會感覺到奇怪。甚至如果有哪家廠商再耍一次障眼法,將USB 3.1更名為USB 4 Full Speed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數據接口混亂加上傳輸標準混亂非常容易給一些廠商渾水摸魚的機會,模擬兩可的描述,夸張的宣傳詞,很容易出現高價買到低配產品的問題。
大家在購買產品時一定要認真仔細看清出產品的詳細參數,一定要避免錢花了東西還差的悲劇出現。
-
接口
+關注
關注
33文章
8575瀏覽量
151015 -
usb
+關注
關注
60文章
7936瀏覽量
264475 -
USB4
+關注
關注
1文章
141瀏覽量
636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