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車展都可謂各大車企新技術、新概念、新戰略和新產品的云集之地,伴隨國內汽車市場加速向新能源方向轉型,海內外車企也先后邁入“觸電”之路,并展現出本品牌對未來出行的構想。
在剛剛開幕的2019上海車展上,各大品牌有什么新動向呢?一同走進傳統汽車巨頭的科技演進之旅吧。
一、奔馳
1、全新GLE
作為豪華品牌中大型SUV領域的三強之一,全新GLE借此時機正式公布了72.78-84.38萬元的指導價區間,并計劃在2020年發布奔馳GLE PHEV車型。同時全方位提升的產品力,讓該細分市場更具“火藥味”。當然,科技層面的升級可謂是最大“功臣”,比如矩陣式LED頭燈組、雙12.3英寸串聯中控屏以及全新MBUX系統,不過在車云菌看來,該車裝備的E-ACTIVE 48V主動懸架系統最具看點。
行駛在鋪裝路面時,全新GLE通過前風擋頂部的攝像頭,可收集并處理前方15米內高度3mm的道路起伏,并利用四輪懸掛處的48V電機,控制每個車輪上的彈簧與阻尼力道,最大限度吸收路面傳來的顛簸,以提升駕乘舒適性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位于前后懸掛處的電機,全新GLE還取消了防傾桿設計,該主動懸架系統通過調節單一懸掛的阻尼,可抵消重心轉移帶來的側傾。
不僅如此,據目前資料顯示,在遇到極端復雜路況時(如沙地等),如果車輪出現空轉,該懸掛系統還可讓車輛有規律的上下振動,以改變輪胎對地面的壓力,并實現脫困。
2、GLB概念車
對我們而言,奔馳即將推出基于MFA2橫置發動機平臺打造的全新SUV的消息并不陌生,伴隨時間推移,“GLB”的名字也逐漸浮出水面,雖然閱過諜照無數,但看到實車的瞬間依舊讓車云菌震驚。
就定位而言,GLB應是介于GLA與GLC之間的緊湊型SUV,不過4630mm的車身長度,與2829mm軸距卻與腦海中的“小個子”大相徑庭。雖然該車目前仍以“概念車”自居,但實際已接近量產狀態。
相比再熟悉不過的內飾布局與營造科技感的“小心思”,2+3+2的7座布局更引人注目。得益于MFA2平臺擁有更高的延展性,且采用對車內空間侵占更小的發動機橫置布局,GLB的空間表現相當可觀。
在車云菌看來,拋棄了現款GLA太過個性的基調,轉而研發迎合消費者喜好的產品,足以體現奔馳對國內SUV市場的重視程度。況且,該品牌擁有競品難以企及的品牌影響力,“空間”短板煙消云散后,對手們定會壓力倍增。
3、北京奔馳EQC
在本屆車展上,奔馳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型EQC不僅登場,且是已經國產的版本,并有望于今年年底正式上市,正式布局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
國產后的EQC外觀與內飾造型,較海外原版差異甚微,作為奔馳最新設計與技術的集大成者,該車的動力電池組鑲嵌在用于提升碰撞安全性的框架結構內,而電池熱管理系統與相應的冷卻液管道,則散布在電池單元周邊。動力系統由前后雙異步電機組成,并提供5擋制動能量回收力度。快充與慢充接口分別位于傳統油箱口和后保險杠右側,參考海外車型,在使用110kW充電裝置時,將電池電來那個從10%充至80%僅需40分鐘。
再來說說已知的國產后“變化量”,國產版EQC電池供應商為寧德時代,由于電池組容量有浮動,因而其續航里程較海外原版減少了35km,或為380km。此外,前后電動機綜合輸出功率均為300kW,不過扭矩減少了35N?m,僅為730N?m。
二、寶馬
1、華晨寶馬3系
國產版全新3系的亮相,無疑是合資豪華中型轎車市場的重磅炸彈,與海外版本相同,新車基于寶馬CLAR模塊化平臺打造,且標軸與長軸版本并存,后者軸距增加110mm,提升相當可觀。動力系統則由B48B20系列發動機擔任,并匹配8擋自動變速箱。
值得一提的是,全LED頭燈與主動式進氣格柵有望成為標配,其中后者通過適時開氣格柵進行撞風,還有利于降低整車風阻與縮短暖機時間。
作為國產版全新3系的重點,與iDrive7.0一同登場還有“BMW智能個人助理”。該系統不僅可通過自然語音識別技術,回答駕駛者提出的問題,介入導航檢索興趣點或告知車輛的警示信息等功能。
借助BMW開放式移動云以及人工智能技術,“BMW智能個人助理”可在日常收集并“學習”駕駛員的使用習慣,甚至可實現在冬季開啟座椅加熱,以及識別“帶我回家”等人性化功能。
2、iNEXT概念車
寶馬iNEXT概念車可謂是該品牌對未來出行的縮影,按照計劃該車的量產版將于2021年與公眾見面。
iNEXT概念車的造型頗為科幻并采用對開式車門設計,中控臺造型相當簡約并裝備有兩個中控屏,從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該車將支持語音人機交互,并可實現L3級以上的自動駕駛,且在自動駕駛時方向盤可向內回收,為駕乘人員提供更寬敞的車內空間。
借助新一代模塊化平臺與第五代BMW eDrive技術,量產版iNEXT或擁有超過400km的續航里程,同時其電池組還支持150kW高壓快充技術,并有望實現30min內將電池組完全充滿。
三、奧迪
1、一汽-大眾奧迪Q2L e-tron
除了將在年內投放市場的e-tron車型外,奧迪在本屆上海車展上還帶來了國產版Q2L e-tron,較之前者,Q2L e-tron顯然是奧迪聚焦當下國內市場與環境研發的產品。
當然,“好與不好”不能一概而論,至少在MEB平臺普及之前,基于MQB平臺打造的純電動車型,而是加速真略布局的先頭兵。
從亮相的實車來看,Q2L e-tron較汽油版車型,換裝了全封閉式進氣格柵,而低風阻輪輞也強化了該車的科技感,并在C柱處增加了“e-tron”標識。內飾布局則與汽油版保持高度一致,并裝備有全液晶儀表盤。
據悉該車搭載輸出功率為100kW的電動機,并采用前輪驅動結構,后座下方的容量38kWh三元鋰電池組來自寧德時代,并可為該車提供265km的純電動行駛里程。關于該車的更多信息,可參見車云網此前文章——奧迪Q2L e-tron競爭力分析:誠意之作還是權宜之計?
2、AI:ME概念車
相比仍“活在當下”的Q2L e-tron,本屆上海車展上首發的AI:ME概念車則體現了奧迪對未來的思考。
與此前亮相的Aicon概念車相同,“AI:ME”也是先配內飾,再輔以外飾設計思路的產物。得益于可實現L4級自動駕駛,車內人員“親力親為”的時間相當有限,因而該車的方向盤、油門與剎車踏板均采用了可伸縮式設計,同時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管家”,還可根據使用場景,以“搭訕”的方式為乘員推送提示信息。
較之目前汽車在生活中的地位,“AI:ME”最大的不同是將車輛從私有化轉變為共享出行的組成部分,就像目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一樣,你可在車內聊天、睡覺甚至看電影,而與“駕駛”相關的一切,均與無需介入。重點在于,裸眼3D與“數字矩陣”車頭組設計,在提供生活空間之余,AI:ME還可與其它交通參與者進行溝通。
四、英菲尼迪
Qs Inspiration概念車
在本屆上海車展上,英菲尼迪Qs Inspiration概念車全球首發,該車基于全新純電動平臺打造,并定位與一款中大型車,同時Qs Inspiration與Qx Inspiration概念車將預示英菲尼迪未來產品的設計方向。重點在于,該品牌計劃在2021年推出首款純電動車型,新車將以Qs Inspiration概念車為藍本,并在國內量產。
與目前在售的多數純電動車型相似,Qs Inspiration概念車僅通過LED燈帶與銀色飾條勾勒出“進氣格柵”的模樣,前后燈組同為帶狀LED光源,不過目前尚不確定量產版是否會延續該設計。
側面與尾部線條分別融入了跑車(現款GTR)與SUV的造型元素,有別于英菲尼迪目前在售的產品,該車“三廂”造型已逐漸弱化。
作為專用純電動平臺的產物,考慮到動力電池組與電動機相比目前的汽油引擎和變速箱,體積與占用的空間更小,加之無需為發動機“橫置或縱置”留出余量,更易于做到車內空間最大化。
雖然目前該車仍是“概念化”屬性較強的展示品,但橫向大尺寸儀表+中控觸屏面板的設計思路并非“天馬行空”,同時也讓融入智能座艙元素和自動駕駛功能等成為了可能。
五、凱迪拉克
國產版凱迪拉克XT6
國產版凱迪拉克XT6外觀與海外車型保持高度一致,并有望標配具備會車時光源智能分配功能的矩陣式LED大燈。不過該車的內飾設計暫未公布,只是根據目前資料可知,諸如ANC主動降噪和BOSE音響系統等配置均可在該車上見到。而動力系統則搭載第八代Ecotec系列的2.0T發動機與9AT變速箱。(關于第八代Ecotec系列發動機的更多信息,可參考此前文章——輕松面對“國VI B”,通用新一代驅動系統亮點有哪些?)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布會上,凱迪拉克正式發布了“MyCadillac超級App”,該軟件將包含“維護保養”、“支持增值”和“服務延展”在內的三大類共二十一項整合服務,并可根據車輛行駛里程和機油壽命等數據,適時向車主推送養護項目,同時還能夠在該APP上完成相關服務的預約。
在車云菌看來,雖然XT6的內飾信息跳票2019上海車展,但“超級App”的發布在拓展服務內容之余,也提升了服務效率。只是在鉆研用戶體驗的同時,如何加快“觸電”的步伐,才是眼下最該思考的問題。
六、路虎
新一代攬勝極光
在2019上海車展開幕前夕的品牌之夜活動上,路虎新一代攬勝極光在國內正式發布并同步國產,按照計劃,國產版車型將于年內投放市場。與此同時,PTA平臺的引入與Ingenium“英杰力”發動機家族,可謂是捷豹路虎發力新能源的開始。
全新PTA橫置模塊化平臺,作為捷豹路虎未來新產品的“孵化器”,其最大的亮點在于“兼容性”。該平臺可兼容ICE純燃油、MHEV輕混動力和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換言之,在設計之初該平臺便已“預留”電池組的布局位置。
剩下的工作則交由Ingenium“英杰力”發動機家族完成,除了1.5T、2.0T和3.0T版本將全線引入48V輕混動力系統外,1.5T發動機將與“電動機”組成PHEV系統,并有望引入國內,而3.0T發動機不僅有單渦輪增壓版本,“渦輪+機械”雙增壓版本也在計劃之中,重點在于,該機械增壓裝置將由電機驅動,以提升加速響應。
不僅如此,該48V輕混系統可在時速低于17km/h時,采用純電力驅動,且該系統還有助于提升行進間車輛的平順性并降低油耗。
在車云菌看來,捷豹路虎仍屬“穩中求勝”陣營中的一員,在加速布局MHEV和PHEV的同時,也保留了本品牌的精髓所在,比如第二代ATRS全地形反饋系統等,趨于大同時“求同存異”或是突破重圍的“另辟蹊徑”。
七、大眾/斯柯達
之所以將大眾與斯柯達品牌“合并”,原因在于二者的純電動概念產品,均以MEB平臺為根基,只是戰略、布局與設計語言不盡相同。
1、大眾ID.ROOMZZ概念車
作為大眾ID.家族的新成員,同時也是該系列的全尺寸旗艦SUV車型,“ID.ROOMZZ”計劃于2021年投放市場。
該車外觀保留了ID.家族圓潤的線條與貫穿式前后燈組設計,雖然目前尚不確定對開式車門是否會量產,但參考已經登陸海外市場的奧迪e-tron,虛擬外后視鏡或可成為部分市場的選裝配置。
據悉,ID.ROOMZZ量產版有望搭載功率225kW的電動機,并裝備4MOTION四驅系統,82kWh電池組可讓該車在NEDC工況下擁有475km的續航能力。同時其提供的ID. Pilot系統,還可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MEB純電動車平臺的布局與規整性表現,車身長度約為4712mm的ID.ROOMZZ,能夠為駕乘人員提供超過現款途銳的車內空間表現。
在車云菌看來,“小尺寸、大空間”不僅是MEB平臺的優勢,更是純電動汽車專用平臺的亮點所在,也是打造“獨立”平臺成為趨勢的原因所在。
2、斯柯達VISION iV概念車
在2019上海車展前夕的斯柯達品牌日活動上,VISION iV概念車的亞洲首發可謂吸睛無數。據悉該車將預示著斯柯達品牌未來的設計語言,并計劃投入量產。
新車進氣格柵造型與大量水晶切割元素,較該品牌目前車型更顯夸張,且前后均引入了貫穿式LED燈條造型。需要說明的是該車定位于一款跨界車型,“轎跑”線條與鴨尾設計,似乎標志著該品牌未來的年輕化方向。車身尺寸方面,該車長/寬/高分別4665/1926/1613mm,軸距為2765mm。
有意思的是,除了虛擬外后視鏡外,該車頂部還裝備有后視攝像頭,不難推測“流媒體后視鏡”將進入其配置表內。
據目前報道稱,該車或裝備150kW的后置電動機,量產后將提供前后雙電機的四驅版本,而這也是MEB平臺的亮點之一,兼顧后驅的駕馭樂趣與四驅的行駛穩定性,讓采用MEB平臺的車型,可營造出迥然不同的操控體驗。
此外,其裝備的83kWh鋰電池組在WLTP標準下,能夠為該車提供500km的純電行駛里程。
八、豐田
1、國產版新一代RAV4榮放
作為豐田在華SUV陣營中的重要一環,新一代RAV4榮放的引入與投產,將為該品牌SUV布局打一劑強心針,按照計劃,一汽豐田全新RAV4榮放將于2019年第四季度上市,而姊妹車型也有望落戶廣汽豐田。
新一代“榮放”外觀與海外車型基本一致,得益于TNGA架構,其軸距將在現款車型基礎上增加30mm,以強化車內的空間表現。而動力方面則由同屬TNGA架構的2.0L、2.5L和2.5L油電混動系統組成,并匹配CVT或8AT變速箱。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RAV4榮放投產的同時,動態扭矩管理AWD系統和E-Four電控四驅系統也隨之引入國內。前者借助前后軸增加的棘輪式狗爪離合器,在前驅狀態時可切斷與縱向傳動軸的連接,再低降低動力損失與優化燃油經濟性表現的同時,還可實現后輪左右動力矢量輸出。
而E-Four電控四驅系統則依靠電動機驅動后輪,也就是說,裝備該系統的“雙擎”車型沒有中間的縱向傳動軸,同時更新后的系統還可強化后輪扭矩輸出,以強化形勢穩定性與通過性。
2、C-HR與奕澤純電動版
C-HR與奕澤作為衍生自TNGA架構并分別落戶“南北豐田”的姊妹花,二者的純電動版本于本屆上海車展全球首發,除了外觀較汽油版車型稍加調整之外,采用純電力驅動則是其最大亮點。
不過兩款車型的動力信息尚未公布,從現場展車來看,二者的電池組或均位于底盤中部,且進一步壓縮了車輛離地間隙,在車云菌看來,兩款車型或為“油改電”版本。當然,考慮到同一平臺兼顧多種動力,特別是純燃油、HEV與EV“通吃”確實存在技術難度,因而前期投放的純電動車型,以原平臺為基礎改進而來也屬情理之中。
九、雷諾
K-EZ
作為雷諾全球首款純電動汽車,量產版K-EZ定位于緊湊型SUV,并計劃于東風雷諾十堰工廠投產,并將于年內上市銷售,未來還有望向全球市場輸出。
雖然官方稱該車基于雷諾-日產聯盟共享的電動車平臺打造,但從現場的展車來看,其動力布局較為常規且發動機艙內仍有較大余量,加之造型與海外版雷諾Kwid差異甚微,因而在車云菌看來,該車或為“油改電”的產物。
當然,“油改電”也可視為平臺化的一種,只不過相比純電動車專用平臺,前者空間利用率表現不佳。
目前關于該車動力系統的資料較為有限,據相關資料顯示,其NEDC工況下的行駛里程或大于250km,并支持快、慢兩種充電模式,快充模式下電池電量從0沖到80%需50分鐘,而慢充模式將電池組充滿需4個小時。
此外,從該車的內飾用料與駕乘空間來看,其定位十分親民,好在中控屏內或集成有語音識別、車載WIFI和聯網音樂等功能,有助于吸引年輕消費人群。不過在專用純電動車平臺逐漸成為主流的今天,該“平臺”能否助雷諾-日產聯盟開拓國內新能源車市場仍有待觀察。
車云小結:
正如小編在文章開頭所述,歷屆車展都是各大車企展現自身實力的平臺,不過這也是“一決高下”戰場。在向純電動轉型的大趨勢為背景下,車企的真是狀態一覽無遺。
如果以“陣營”劃分,先頭部隊無疑是奔馳、寶馬、奧迪與“大眾系”,雖然目前仍有少數“油改電”產品存在,但專用的純電動平臺已經發布,且相關戰略正處于落地階段。同時關于自動駕駛、未來出行與自動駕駛等層面,也已展開構想,“領頭羊”的身份實錘了。
第二梯隊則屬于捷豹路虎、豐田等品牌,在新能源之路上穩扎穩打的同時,逐步加速PHEV車型落地并持續提升效率或降低損失,以高效傳動“抗衡”純電動時代之前的過渡時期,而部分EV車型量產也在為自身做技術背書。當然,迎合全球市場節奏,也是這些品牌略顯保守的原因之一,同時說明我國在向新能源汽車轉型之路上,步伐快于其它國家或地區市場。
而英菲尼迪等品牌則歸屬“第三梯隊”,雖然擁有油電或插電混動技術,但計劃“一步到位”直奔純電動平臺及產品,因而就現狀而言,布局速度稍顯遲緩,可最終孰快孰慢尚不能定論。
在通向未來的道路上,快慢先后或許是暫時的,如何發力才是值得我們期待的。
-
概念車
+關注
關注
0文章
25瀏覽量
10967 -
奔馳
+關注
關注
1文章
412瀏覽量
23327 -
汽車市場
+關注
關注
0文章
94瀏覽量
12586
原文標題:聚焦| 九大傳統巨頭的科技演進之旅
文章出處:【微信號:e700_org,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