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處于從LDMOS轉到氮化鎵的時間窗口,但只有三年。”能訊半導體總經理任勉表示,在氮化鎵領域耕耘十二年,能訊半導體迎來關鍵時間節點,抓住5G基站建設機會,就可以在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當前基站與無線回傳系統中使用的大功率射頻器件(功率大于3瓦),主要有基于三種材料生產的器件,即傳統的LDMOS(橫向擴散MOS)、砷化鎵(GaAs),以及新興的氮化鎵(GaN)。市場調研機構Yole(YoleDeveloppement)的2017年7月的報告預測,未來5到10年,砷化鎵在大功率射頻器件市場上所占比例基本維持穩定,但LDMOS與氮化鎵將呈現出此消彼長的關系。2025年,LDMOS占比將由現在的40%左右下降到15%,而氮化鎵將超越LDMOS和砷化鎵,成為大功率射頻器件的主導工藝,占比到2025年可達45%左右。2019年至2021年為5G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期,也將是氮化鎵器件替換LDMOS的關鍵期。
GaN與LDMOS未來趨勢
數據來源:Yole
為何氮化鎵會取代LDMOS?
氮化鎵是寬禁帶工藝,其禁帶寬度(3.4eV)是普通硅(1.1eV)的3倍,擊穿電場是硅材料的10倍,功率密度高,可以提供更高的工作頻率、更大的帶寬、更高的效率,可工作環境溫度也更高。由于成本優勢,LDMOS在低頻仍有生存空間,但氮化鎵已經在向低頻滲透,例如在2.6GHz頻段,也開始出現氮化鎵方案。
“按照業界理解,3.5GHz是一個分水嶺,3.5GHz及以上頻率,氮化鎵工藝有全面的優勢,無論是帶寬、線性度、增益還是效率,硅器件都無法與氮化鎵競爭,”任勉分析道,由于工藝輸出功率特性限制,LDMOS在3.5GHz及以上頻率不能提供足夠大的功率,所以從3.5GHz到未來的毫米波,高頻應用中氮化鎵不是去替代LDMOS,而是開辟全新的市場空間,“往高頻走,氮化鎵是必然的選擇,因為需要更大的帶寬,更好的線性度,將來走MIMO(多入多出)方案,一臺基站里面就要用幾百個PA(功率放大器),5G和高頻化應用,讓氮化鎵大有用武之地。以前大家覺得射頻器件只是一兩百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不大,但5G時代不是,5G有小基站,基站部署數量將呈指數形式增長,所以5G時代,射頻器件產業將比以往大得多。”任勉認為,近年來的氮化鎵投資熱潮,即來自于對這一趨勢的認同。
成本曾是氮化鎵取代LDMOS的最大障礙,如今這一障礙正在逐漸消失。氮化鎵工藝常用襯底有兩種,一種是用硅材料,一種是用碳化硅材料。除了MACOM,主流氮化鎵器件公司都采用碳化硅襯底,基于碳化硅襯底的氮化鎵器件比硅襯底氮化鎵器件性能更好,良率更高,更能體現氮化鎵材料優勢,但碳化硅襯底成本更高。
能訊半導體生產的氮化鎵器件
及參考設計
不過襯底成本正在伴隨制造工藝的進步而快速下降,大尺寸襯底均攤成本更低。據任勉介紹,采用6英寸碳化硅襯底制造出的器件,襯底成本占整個器件成本比例已經不到10%。“氮化鎵主要用金屬陶瓷封裝,封裝成本占到整個器件成本的三分之一到一半,這是很可怕的成本,所以業界在拼命努力開發各種降低成本的封裝方式,”任勉表示,封裝的成本更值得關注,業界已經在嘗試純銅、塑封、空腔塑封等形式來替代金屬陶瓷封裝,但由于金屬陶瓷封裝在性能、散熱與可靠性上的優勢,仍然是氮化鎵器件的首選封裝。
為何氮化鎵產業更適合IDM模式?
氮化鎵封裝成本高,建設封裝產線的投入也很大,據任勉估算,100萬支產能的金屬陶瓷封裝線,僅設備投入就要六七千萬元,但能訊還是自建了封裝線,這樣可以保證產品一致性,也符合通訊設備商對其關鍵元器件供應商的在產品質量方面的要求。
事實上,從材料襯底外延、芯片制造,到最終的封裝測試,三大制造環節能訊全部都做,即所謂的整合元件制造商(IDM)模式。“材料結構與工藝密切相關,而工藝又決定了產品最終的電學性能,材料、設計、制造與封測一體相關,所以氮化鎵行業基本以IDM為主導,設計公司暫時還不太有市場。”任勉告訴TechSugar,現階段只有IDM模式最適合氮化鎵產業。射頻與功率器件集成度不高,設計變化不多,設計環節附加值較低,再加上現在氮化鎵產業本身規模不大,因此設計業很難獨立生存。
不過任勉也表示,高頻率器件或毫米波等應用普及以后,隨著市場規模增大,代工模式將有可生存的空間。
如前所述,因為材料、工藝與設計緊密結合是射頻或功率器件競爭的主導性因素,所以全球成功的射頻或功率器件公司,多數都采用IDM模式,IDM模式對產品全流程的管控能力更高,但所有產線都自己來建設,進入門檻很高。
能訊半導體廠房內部
除此之外,能訊在氮化鎵電力電子領域進行了技術儲備。能訊的“訊”代表通信,而“能”則代表能訊關注的另一個方向,即電力電子領域的功率應用。相比硅器件,氮化鎵做功率器件也有諸多優勢,但氮化鎵在電力電子領域應用的技術路線現在尚未確定,所以在電力電子領域,能訊維持研發投入,目前尚無量產計劃。
能訊半導體從成立到現在已經進行了三輪融資,總共投入約10億人民幣,其第一規模工廠(FAB1)位于蘇州昆山高新區,工廠占地55畝,廠房面積為18000平方米,經過第三輪5億元融資后,現有產線改造擴容結束將具備年處理4英寸氮化鎵晶圓5萬片(約折合2000萬支器件)的能力。如果氮化鎵器件能在5G市場部署時如期爆發,能訊將會規劃建設第二個工廠,第二工廠必然會建6英寸產線,屆時投入將會是一廠的三倍以上。
為何現在進入氮化鎵射頻市場機會已經不大?
但在氮化鎵領域,即便資金不是問題,也不意味著就能勝出,時間窗口至關重要。即使完全不考慮資金限制,從無到有建設一條能量產出貨的氮化鎵產線也需要五年左右時間。“從拿地開始算,做完廠區設計及建設,到可以進設備至少需要兩年;從進設備到工藝走通實現量產,至少需要一年時間;產品可靠性穩定,至少一年時間;客戶認證,一年左右時間,加起來就是五年。而且各階段環環相扣,很難同步進行,”談及產線建設,任勉如數家珍,“工藝調不通無法做可靠性,可靠性不穩定,不敢拿給客戶做認證,這五年時間誰都省不掉。所以,能訊并不擔心其他企業一擁而上做氮化鎵,如果你現在剛開始做,等五年以后再談與我們競爭。后來者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真正的優勢在哪里。”
能訊半導體廠貌
任勉強調,就芯片產品而言,只有解決可制造性、可靠性與可應用性,技術才能落地,在實驗室做得很好的產品,到最終大規模量產被客戶接受,要跨越的距離遠超很多技術專家的想象。國內產業發展多見一窩蜂上的現象,但在半導體市場,不尊重行業規律盲目投資,很難獲得想要的收益。
即使不考慮后來者,當前射頻氮化鎵市場廠商競爭也非常激烈,面對5G設備部署良機,住友、科銳、恩智浦、英飛凌、Qorvo等國外巨頭再加上國內能訊、13所、55所等近十家廠商誰都不會退讓。大家都加大投入賭這次機會,氮化鎵排名前幾的廠商,性能指標交替發展,“沒有哪一家永遠第一,廠商各領風騷一段時間,”任勉認為,亂世之爭很可能在三年后結束,而且市場格局一旦建立,就很難打破。
任勉判斷,未來氮化鎵市場很有可能只有4-5家能生存下來,只有進入前三,才能獲得較好的投資效益。拼到前三的方法,任勉總結為兩點:技術領先與快速上規模。經過12年研發、產能建設與經驗積累,能訊半導體已經開始出貨給通信設備廠商,移動通信每一次更新換代,都是一次洗牌的機會,5G設備換代將是能訊半導體沖擊世界品牌的最好機會,不容有失。
雖然多次強調危機感,但任勉對活下來顯然也很有信心,他說:“在射頻領域為中國半導體立一塊品牌,是能訊的理想。”
-
射頻
+關注
關注
104文章
5618瀏覽量
168083 -
氮化鎵
+關注
關注
59文章
1646瀏覽量
116537
原文標題:能訊半導體:5G時間窗口只有三年
文章出處:【微信號:iawbs2016,微信公眾號:寬禁帶半導體技術創新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