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描述:從最初簡單的服務機器人,到復雜度更高的工業機器人,如今,機器人又出現在藝術界,機器人能夠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多,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多。
今天,一支樂隊火了,組成樂隊的三位樂師,都是機器人。
2019 年 4 月 27日,正值清華大學 108 周年校慶之際,一支獨具特色的機器人樂隊,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上演了一出現代與古典并存的音樂舞臺劇《墨甲幻音》。
演出現場
這場演出的主角是三位各具特色的機器人樂手。它們分別是竹笛機器人「玉衡」,箜篌機器人「瑤光」和排鼓機器人「開陽」,這些名字來源于北斗七星中的三顆星。
國內第一支
這三位機器人樂手組成的「墨甲」機器人樂隊,是國內第一支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機器人表演團體。
三位機器人樂手演奏的樂器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樂器——竹笛,箜篌和排鼓。機器人分別采用了吹奏、撥弦、打擊三種截然不同的演奏技法。機器人演奏的樂曲全部是原創音樂,也都是由作曲家根據機器人演奏的特點為樂隊量身打造的。
竹笛機器人玉衡
箜篌機器人瑤光(前)
排鼓機器人開陽
機器人藝術是近些年在國外逐漸興起的全新藝術形態。不同于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機器人藝術更注重探究機器人和人、和社會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問題。
中國的機器人藝術尚處于起步階段,《墨甲幻音》這一機器人舞臺劇首次將機器人演奏、中國民族器樂、多媒體舞臺戲劇等技術與文化元素結合在一起,是對具有中國特色的機器人藝術的全新嘗試。
演出現場
樂隊誕生的背后
舞臺上的墨甲機器人樂師衣袂飄飄,姿態優雅。這支樂隊的主創團隊大多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和雕塑系。
團隊中有機器人控制與交互領域專家,雕塑藝術家,新媒體藝術家以及音樂家等,是一個橫跨多個不同學科的創新團隊。
讓我們看看主創團隊陣容:
米海鵬
總負責人,項目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機器人交互領域學者。畢業于清華大學和東京大學,擁有物理學與電子工程學學位,具有在設計和工程領域跨學科研究的豐富經驗。曾于2013年在日本參與世界第一支機器人搖滾樂隊的研發工作。
胡天健
機器人控制領域專家。畢業于清華大學,曾獲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
張升化
機器人造型與結構負責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博士研究生,青年雕塑家,擅長木構雕塑與動態雕塑。是國內將機器人造型設計與雕塑藝術相結合的先行者。
胡驍陽
音樂編創負責人,青年作曲家與制作人。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為機器人量身打造了一系列原創音樂。
李佳音
執行導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交叉學科碩士研究生。
僅在短短半年時間內,主創團隊就完成了從一張白紙,到一臺精美的機器人舞臺音樂劇的藝術創作和技術研發工作。他們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音樂科技、造型藝術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機器人有很多可能性,能夠完成很多以前我們難以想象的事情。」項目總負責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米海鵬說道。
談及這個項目中最大的困難,米海鵬表示,是為機器人演奏賦予人的「韻味」。就拿笛子吹奏來說,這需要口、舌、氣息的配合,包含很多聲音技巧,對機器人來說便很難。
為此,團隊對樂師「玉衡」做了大量調試,每次更換笛膜又會重新校準,調整每個音準下需要的氣流。
演出現場
此外,為了造型的美觀,團隊邀請雕塑家來設計,在機器人有多個電機、電線的情況下,要保證機器人外形、結構、走線、運行等各方面配合,工藝著實復雜。
擁有文化與情感,科技不再冰冷
凱文·凱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中寫道:「(科技)不再顯得那么冷酷。我們開始看透科技的物質偽裝,認為它首先是一種行為。雖然有外殼,但它的核心是柔軟的。」
墨甲機器人樂隊的誕生,是技術和人性彼此靠近的一次積極嘗試,也是通過技術傳遞中國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的一次有益探索。
這個時代,機器人已經會畫畫,會雕刻,還會作曲,如今又添了演奏樂器的新技能。未來,藝術界會充滿機器人的身影嗎?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12瀏覽量
207511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25瀏覽量
238964
原文標題:科學藝術兩開花,清華誕生國內首個機器人樂隊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shequ,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愛好者社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