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博士,知名的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家,硅谷風險投資人。曾擔任谷歌資深研究員,并設計了中日韓文搜索算法以及谷歌自然語言分析器。他的著作《數學之美》榮獲國家圖書館第八屆文津圖書獎、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文明之光》被評為2014年“中國好書”,《浪潮之巔》榮獲“藍獅子2011年十大極佳商業圖書”獎,《智能時代》開啟了2016智能時代元年。
科技是唯一可疊加進步的文明動力
如果有人問我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是什么?
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工業革命,沒有之一。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不是秦始皇統一中國?為什么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的勝利,為什么不是奧古斯都大帝建立羅馬帝國?
原因很簡單,如果不是工業革命,無論是哪一種文明、政治制度、宗教,在工業革命前的2000年,人類的生活是沒有什么進步的。我們可以從收入、人均壽命和人們的思維方式的轉變三個方面來說明為什么是工業革命。
收入的巨大增長
根據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麥迪遜的研究,在公元元年,羅馬帝國的人均GDP大約是600美元,這是根據每天勞動獲得的糧食來衡量折算成貨幣所得出的。在工業革命之前,即瓦特改良蒸汽機的1776年以前,英國人民人均GDP才800美元。30%的增長用了約1800年。但今天的英國人均GDP已經達到4萬多美元。
中國的歷史上不乏偉大的君主、忠臣,也不缺有效的政治改革經濟改革,但事實是從公元元年的450美元一直到建國初期,我國人均GDP始終保持在這個水平。改革開放前,我們的人均GDP也不過800美元。經歷了40年的改革開放,今天我們的人均GDP上漲了近10倍。
人均壽命的延長
人類歷史上總共經歷了兩次人均壽命翻一番的現象,一次是農耕時代的開始,花了一萬年時間;另一次就是工業革命,人類的平均壽命從30~35歲,逐漸增加到65~70歲,大致翻了一番。
思維方式的轉變
我們學會了透過現象看本質。舉個例子,如果告訴軌道和車的每個細節,軌道半徑、每一個彎曲的高度,你能算出車速么?
有可能你會一步步算,有時會加速、減速,中間如果有一個環節錯那結果就是錯的。但還記得中學物理只要知道這個公式就可以了。
不論中間多么復雜,知道一頭一尾就能算出。那么多賢明君主、宰相、偉大將領的故事,他們之間相互作用就全取消掉了,如同過山車,一會兒向上走,一會往下走,就那么一點勢能,因為缺科技。歷史總在重演,科技卻在疊加式的進步。
就像寫詩,我們很難超過李白、杜甫、莎士比亞;也很難有作曲家說自己的水平達到了貝多芬莫扎特的水平;但牛頓花了幾十年的研究成果你可能半年就學會了,歐幾里得寫的幾何原本你可能上過小學就能知道基礎了,這就是科技史與文學、戰爭和藝術的不用,它可以給我們帶來疊加式的進步。
舉個貼近生活的例子,在北上廣生存,你必須要有可疊加的進步。假設一套房子1000萬,一年漲3%即30萬,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假設最多能拿20萬,但如果一直是這個水平,那么你永遠支付不起一套房子。但為什么房價一直漲還會有人買,那是因為有人的工資隨著你的技能疊加也在正在指數的增長,進步是可疊加的,這個思維很重要。
如果你今天做了一件事,對你來講,沒有可疊加的進步,你就不要去做它,因為你這是浪費生命。你越做多一件這個事兒,你就越離北京買房子就遠一步,比如說你沒事花太多的時間刷朋友圈。
如果說阿基米德發明了杠桿定理以后,促進了機械的發明;那真正的對后世產生重大影響的就是瓦特,通過科學來指導技術的。
大家都知道工業革命代表性的發明就是蒸汽機,而在瓦特蒸汽機出現之前,紐卡門蒸汽機已經存在50年了,雖然笨重效率又低,但并沒有人想過改進它。和中國古代瓷器、上釉技術的發明一樣,也許工匠靈光一現就創造出來了,這些技藝并不具備成功的可復制性。
而瓦特當時旁聽了大學所有的高等數學課,物理課,且經常和教授討論問題,偶然一次大學的蒸汽機壞了,沒有做過蒸汽機的瓦特憑借著積累的科學基礎改進了蒸汽機。這是人類歷史上用科學技術主動來指導發明開端。
如果說牛頓找到了開啟工業革命的大門的鑰匙,那么瓦特就是拿這個鑰匙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
從工業革命之后,人類開始變得自信。
工業革命本身就是一個思維的革命,什么是思維的革命?簡單來說就是你不在求助于上帝、神靈、菩薩等,而是用自己的學識了解世界。比如通過學習物理學你就可以發現宇宙運動的規律,當你的技能可以得到每年20萬、40萬的工資上漲時,你就對自己在北京買房更加有自信。工業革命之后,人類開始變得自信。
瓦特的朋友圈和創業之路
瓦特之所以能夠改良蒸汽機還有一個原因,他有一個小圈子,叫月光社。這個組織既神秘也不神秘,神秘是因為有一群人,他們總在月圓之夜跑到伯明翰去聚會,說它不神秘,其實也不是什么宗教活動,而是大家一起討論科學問題。
其中有一個企業家叫韋奇伍德,達爾文的爺爺,也是英國著名的瓷器制造商,他家的瓷器也是獻給乾隆皇帝的禮物之一。化學之父拉瓦錫,美國有兩個國父,富蘭克林和杰克遜他們倆也是月光社的,所以月光社絕對是當時全世界最精英的群體,瓦特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
瓦特創業初期,禍不單行,投資他的企業家破產,妻子去世,一度陷入絕望。當時俄國女沙皇葉卡夫琳娜伸出援手,想招他去俄國。
但英國推行一套鼓勵發明創造的機制,把瓦特留在了英國,這一套機制就是專利制度。所以對知識產權的重視,是英國能夠真正騰飛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為重視保護知識產權,企業家愿意投資有專利技術的人來一起做事情,如果不保護這個知識產權專利,就很難吸引投資了。抄的時候一時痛快,但從長遠角度來說,像瓦特這樣的人才可能就留不住了。
最早支持瓦特的博爾頓破產以后,他把工廠賣了來支持瓦特研發蒸汽機。他和瓦特說,你不用擔心錢的問題,蒸汽機就是將來工業革命的動力,它就像一個未出生的嬰兒,而我來給你當助產士。博爾頓傾其所有精力和財力使瓦特的蒸汽機夢想成為現實,同時也占用了瓦特三分之二的專利權。
可復制性的成功
歷次工業革命誰最受益?從蒸汽機的改良到電的出現,再到計算機的普及,我們或許可以從這些人的的故事中得到啟發。
瓷器大王
還記得月光社成員之一的韋奇伍德,也就是后來的瓷器大王。他第一次把蒸汽機用在了瓷器制造上,從此瓷器這個在過去被認為白色黃金的物品,在歐洲由供不應求變成供大于求。東西多了要銷售出去呀,這也就促成了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精品展示店。我們今天所看到的LV, Gucci的展示店也是這么發展而來的。
現在在高端的購物中心,一個盤子一千多塊的很可能就是韋奇伍德瓷器。
工業革命誰受益?博爾頓和瓦特是掌握核心技術的受益者,而旁邊的韋奇伍德卻是使用這項核心技術的贏家。當時在歐洲沒有多少人制造蒸汽機,但是有很多人使用蒸汽機。
天使投資人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核心技術是什么?是電,這個我們知道,誰掌握電?美國有愛迪生,有特斯拉,德國有西門子,那么他們無疑都是電的發明受益者。愛迪生尤其是最大受益者之一,現在的GE通用電氣,愛迪生也相當于創始人。特斯拉也從專利上掙了天文數字。還有我們所熟知的JP Morgen,用今天的話說,他應該是最成功的天使投資人。
他投了愛迪生,投了特斯拉。最后因為意見分歧,他希望特斯拉用無線電傳輸,而特斯拉非要用無線電輸電,結果JPMorgen撤資,投了意大利馬可尼。他發明了無線電傳輸的收音機,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化工大王
在電出現之前,我們今天的80%的產業都已經有了,比如交通、城市建設等。但電的出現促生了新的產業——化工。很多人都說現在餐館的菜是用化肥農藥養出來的,可是在歷史上,在沒有化肥時期農民卻是吃不飽肚子的。19世紀的人口都不到現在的三分之一,在電出現之前就有,當時是用蒸汽機來制造氨,但合成氨效果很差。電出現以后,整個化學工業,特別是化肥工業和農藥工業,就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個化肥和農藥的出現,才使我們人類吃飽了肚子。
杜邦,美國的化工大王,他既沒有發明電,也不懂電,但他只知道一條,要用電。這就是成就了他一世英明。
股神數學家
到第三次技術革命,也就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核心是計算機、半導體甚至可以算上摩爾定律。
這個時期的受益者,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就是微軟的比爾蓋茨,而這位可能不太有人知道,他叫詹姆斯·西蒙斯,是一位純數學家,楊振寧給清華拉贊助就找到這個富翁,為清華捐了一棟樓。他用IT技術辦了一家對沖基金的公司,叫文藝復興技術公司。雖然成立時間短,但每一年37%的回報率卻高于巴菲特。
詹姆斯·西蒙斯是純數學家,不懂得計算機的技術,但是他知道用這個技術,所以它雇了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做模型來做股票交易。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做股票交易,發了大財,也讓一個數學家成為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
顛覆式創新微軟
60年代的計算機產業,是由IBM領頭的。當時這個產業有個說法叫“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白雪公主是指IBM,七個小矮人是指GE、CBC等沒辦法跟IBM競爭的公司。加上DEC和惠普,這九家公司誰都不知道怎么打敗IBM。
到了70年代,摩爾定律使得計算機處理器芯片的處理能力有了比較大的提高,就出現了一種很原始的PC機或者微機。這樣的計算機當時有一些發燒友買,用來控制酷炫的燈光,沒有大的實際用處,性能也很差,和IBM的大型機沒法比。
后來有一個小伙子說你們大家用這個小PC機實在太困難了,我給你們寫一個Basic的程序,這個人就是比爾·蓋茨。
因為摩爾定律能夠幫助微軟打敗IBM。根據摩爾定律,芯片處理器、存儲機這些硬件,性能每18個月翻一番。這個規律對于PC小型機的進步幫助非常大的。
我們很難成為瓦特、愛迪生和比爾蓋茨,但換一個角度,成為韋奇伍德,成為杜邦和西蒙斯還有可能的。你今天要了解硬核的人工智能技術比較難,但是你說把它用好,還是有可能的。
掌握核心科技的人只有2%,受益者其實很少,但是剩下98%的人有一個分類,一類人固守現狀,而另一類則趕快使用新技術。你要利用好某個技術,你的成功才是可以疊加和復制的,你在原創性發明人的基礎上才會更進一步,后者就有可能趕上歷史的快車,這是我們從歷代工業革命和科技發展中找到一個規律。
真正的發明是從0到N的過程
也許看到這你會感嘆自己能力的不足,對于瓦特、比爾蓋茨這類大神真的是望塵莫及。那么你更應該讀歷史,了解科學,因為這些成功都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必然事件。
科學如何讓你進步
1930年就開始研究中國科技史的李約瑟給大家留一下一個謎題,中國古代科技發達,為什么沒有誕生工業革命,為什么沒有誕生近代科學?本身李約瑟本身這個問題有問題,他偷換一個概念,他把科學這個詞給換掉了,中國古代有技術很先進沒得說,但有科學嗎?
科學有廣義上和狹義上的含義。廣義上的科學就是說,任何一個能自洽的一個體系,可驗證的自洽體系。狹義上的科學是源于古希臘那種,通過思辨邏輯、假設前提,得到結論,并且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結論的體系。按照狹義的解釋來說,中國是沒有科學的,中國有《本草綱目》,廣義上的博物學這可以算科學。但是科學重要的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個方法。
今天我們對科學很多誤解,把科學等同于正確。舉個例子,第一個結論,明天太陽從西邊出來;第二個結論,明天要不然下雨或者不下雨,哪個是科學結論?第一個可以證偽,第二個無法驗證。如果你說假如沒有吳老師,就不會有《全球科技通史》這本書,這是科學結論嗎?不是。因為一個錯誤的前提,可以得到任何合理的結論,合乎邏輯的結論。所以科學和正確不能劃等號。
那么科學是什么?科學重要性在于什么?
科學重要的是一套方法,用這套方法,我們可以過濾出那些不正確的東西,保留出這些有價值的東西。保留出這些有價值的東西以后,是否都正確,不知道。
可能我們還要有更好的科學方法進一步的研究,把里頭有一部分正確東西挑出來,錯誤的東西拋出去,經過一次次迭代,隨著我們知識增加,見識上漲,我們越來越接近于真理,這是科學本身的作用。
所以說科學家,其實是一個很悲催的職業。因為當你提出一個結論,你就向全世界科學家說,請你來證偽我的結論。
笛卡爾的方法論
笛卡爾總結科學的發展,他說了這么幾條,也就是說你遵循這幾條規律,就能找到一個很好的辦法。
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你只有提對了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減少不必要的時間精力的浪費。最早在人工智能領域提出問題,就是今年得了圖靈獎的幾個深度學習科學家,今天說中國人工智能的論文超過美國,可加起來都沒那三個科學家的貢獻大。
實驗研究
提出問題很重要,但也需要解決問題。在笛卡爾之前,有一種叫經驗哲學,你可以根據經驗得到結論。阿奎那其實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思想家,他第一次把科學和神學結合起來,寫了一本書叫《神學大全》。他的所有研究考據,就是看看《圣經》里有沒有答案,看看亞里士多德有沒有說這些話。笛卡爾說這樣不行,你必須進行實驗,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
得出理論
光有結論沒有解釋是無法得到理論,而這個理論是可以用在很多地方的。你得到地球圍繞太陽轉,但你需要知道萬有引力、橢圓運動等等。例如哈雷利用牛頓的理論測算哈雷彗星73年會回來,雖然他沒有看到,但卻是實現了。理論可以舉一反三,這就是科學的作用。
再次提出問題
當你預知理論后,你需要不斷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無法完全了解新的技術發展,但根據科技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不斷的提出問題并解決,這樣人類的知識就獲得了可疊加的進步。笛卡爾說按照這套方法來做事情,成功就是個大概率事件,而不是隨機偶然的。
科學的進步實際上真正起源于近代,具體講就是笛卡爾以后,笛卡爾有了牛頓萊布尼茨,還有柯西、拉格朗日,黎曼,到本世紀初有希爾伯特,我們高等數學、物理建立起來了,到近代有計算機科學的技術,科學不斷的發展。為什么近代突然科學大爆發,因為方法對了。
榮譽屬于最后一位發明者
青霉素的發明創造就是一個從0到N的過程,不是簡單從0到1的過程。弗萊明與弗洛里和錢恩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可他們并不是第一人,早在唐朝,裁縫們就知道醬抹在手上可以殺菌,卻缺乏科學的理論。根據笛卡爾的方法論,你需要先上升到理論,青霉素為什么能殺死細菌?因為它含有一種叫青酶烷的物質,這是青霉素發現的原理,知道這個原理以后,你可以稍微改變青霉素來發現新的抗生素。
當然你必須知道青霉素的分子結構,科學家霍奇金用X光衍射發現了青霉素分子結構,她也獲得諾貝爾獎,發現青霉素以后,人工能合成青霉素,不用養霉菌了,這是科學進步的過程。以前諾基亞也做智能手機,到喬布斯發明智能手機后,你在做出同樣的東西就不叫發明了,所以榮譽給最后一個發明人。
這些發明的過程,一步一步都是非常堅實的過程,每個人在其中為后人奠定可疊加式進步的階梯。
總結
首先,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是很幸運的,我們在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進行科技疊加,如果不好好做出點成就真的辜負了前人170代人的努力。
其次,成功不是偶然事件,必然性的失敗要比偶然性的成功要好。從每次工業革命的受益人可以總結得出規律。
最后,發明不是0到1的過程,而是一個非常非常漫長的過程,我們要學會運用科學的思維和方法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不要為現在的自己而感到沮喪,從0到N的路上,你仍然有機會,榮譽屬于最后一個發明人。
人生相當于一條河,一輩子可以留下兩個東西,也是我的幸福來源。一個是你傳遞后代,你會由衷感到高興;另一個就是留下遺產,這個遺產其實不是物質遺產,留下的那點錢,換算到今天,都值不了什么錢,實際上是一種精神遺產。你總要對社會有正向的貢獻,哪怕貢獻很小,后代才能在你的基礎上再往前走一步,才可以獲得疊加式進步。
-
谷歌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173瀏覽量
105640 -
工業革命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7瀏覽量
15829
原文標題:吳軍最新演講 : 歷史總在重演,科技是唯一可疊加式進步的動力
文章出處:【微信號:BigDataDigest,微信公眾號:大數據文摘】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