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動控制信號燈到互聯網+信號燈,我國交通信號控制發展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在第三屆(2019)中國交通信號控制發展年會上,同濟大學李克平教授從交通信號控制發展與回顧、成績與不足、變革與創新等方面探討了我國城市道路交通信號控制發展中的若干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李克平現場演講的全部內容
以下為李克平演講主要內容(有刪減):
一、交通信號控制發展與回顧
(我國早期信號燈)
1970年,國內都是手動控制信號燈;
1978年,7386工程誕生了國內第一個自動控制信號燈;
1987年北京引入了SCOOT系統,同時,在國家“七五”攻關重點科技項目中,我國自行研制開發了第一個實時自適應城市交通控制系統;
1988年上海引入SCATS系統;中間還有“暢通工程”實施、Hicon系統中標奧運信號控制項目、國家標準發布等等;
到2017年,阿里、滴滴等進入,互聯網+信號燈出現。
(我國信號控制主要發展歷程)
這是四本關于高校交通管理與控制的教材,由同濟大學主編,1995年出版第一版。
特別要提的是,全永燊先生主編的《城市交通控制》是比較全面、完整的道路交通信號控制著作,從理論上來說,目前還沒有著作可以超越它。
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好城市交通信號控制,規范很重要,但目前在交叉口設計方面的規范還比較缺失。
2005年,我翻譯了《交通信號控制指南-德國現行規范》,也編寫了一些交叉口信號控制設計規范及城市道路交叉口安全設計指南等。
二、成績與不足
近幾年,我國城市交通管理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第一,從無到有,從機械式發展到電子化、系統化、網絡化、信息化,數量上猛增,年增長25%, 2018 年估計達到 4 萬臺;
第二,對信號控制的越來越重視,出現了信號控制優化服務的業務,特別是在“兩化”之后;
第三,大部分二線以上城市都紛紛建立了信號控制中心,安裝了大量的視頻監控;
第四,對交通秩序的整治近年來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宣傳、執法);
第五,公交優先提上議事日程,出現了個別的公交專用信號(如BRT、有軌電車),有一定程度上優先;
但是,國內城市道路交通信號控制也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對信號控制的基本理論、其適用性(與交通實際的結合)關注不夠,二三十年來沒有本質上的突破,教科書內容嚴重滯后;
第二,法規、規范和技術標準缺失、粗糙、不嚴密、缺乏指導性;
第三,信號機和控制系統的研發過于分散(企業各自為政),缺乏行業資源的整合,難以集中力量得到突破;
第四,企業疲于奔命,市場環境無法支撐企業的技術創新;
第五,工程上,缺乏時空一體化設計的基本理念,道路設計工程師基本上不了解、不考慮路交叉口交通流運行的特征;
三、變革與創新
關于中國交通信號控制未來如何發展,提出幾點想法。
首先,中國一、二、線城市的交通管理差別很大(如圖)。從低到高,應該如何認識、提出區別化的設計和控制方案?在基礎設施配置上,是否要考慮差異性?
其次,須研究和提出新的、切合實際的配時設計計算理論與方法,開發友好的應用軟件。
第三,總結多年來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的經驗與教訓,借鑒國際上先進有效的成果,形成系統的理論與方法,編制符合實際、能夠切實指導實踐的規范標準、設計手冊;
第四,推動道路設計與信號控制設計一體化的進程;
第五,進一步推動信號控制優化工作的常態化、職業化、市場化、標準化;
第六,推動傳統信號控制行業內部的整合與聯合,推動與互聯網企業間的互動合作;
第七,引入信號控制領域的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體系,形成對信號控制系統建設、維護、運行的客觀科學合理的評估標準。
四、建議
首先,要進行深度的官產學研合作,理論研究與實際系統研發和應用緊密結合;
其次,要推動信號控制系統應用層面的咨詢設計,將現在開始的信號調優工作進一步推向 常態化、職業化、市場化、標準化 的正確軌道;
第三,要進行行業聯合,建立行業協會,推進規范、標準、手冊等技術文件的編制和應用,讓信控行業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自動駕駛、乃至城市交通領域發出更強的聲音。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6瀏覽量
103460 -
智能交通
+關注
關注
12文章
804瀏覽量
43498
原文標題:李克平:我國道路交通信號控制的變革與創新
文章出處:【微信號:IV_Technology,微信公眾號:智車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