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China Joy展會上,東芝展示了旗下3D NAND的消費級固態硬盤TR200 SSD。這是東芝在2013年收購OCZ之后推出的產品,從命名來看,可以看作是OCZ TR系列產品的延續,雖然在包裝和產品正面OCZ的風格越來越少之外,但是在質量和品控方面越來越向東芝一貫的高質量不斷靠攏。
在之前東芝Q200、Q300等各個型號的固態硬盤產品都在市場上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在收購OCZ之后,不論是東芝原廠的顆粒及技術或者是OCZ的主控技術,都讓東芝在固態硬盤市場上SSD的“圈地運動”如魚得水,尤其是在性價比方面,東芝Q200、Q300都可以說是高質低價的不二之選,那么這次全新推出的東芝全新產品TR200能否延續之前的態勢,繼續保持在市場的競爭力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下這款產品的基本情況。
首先從我們了解到的東芝TR200來說,這是一款消費級的固態硬盤產品,并非真正主打性能表現的旗艦產品,面向更多的是普通消費級用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能讓更多的消費者體驗到固態硬盤帶來的性能提升。
東芝TR200采用東芝最新的BIC3 3D TLC閃存顆粒,64層推疊技術,主控方面采用的是Phison S11,這款低功耗、無需DRAM緩存黑科技的主控無需多言。在容量方面分別有240G、480G和960G三種不同的版本,TR200采用6Gbps的SATA標準接口,官方的寫入速度為讀取550MB/S和寫入525MB/,最大隨機IOPS讀取速度分別為80K和87K。
作為NAND閃存的發明者,3D閃存技術比2D技術更先進,這就可以通過增加單次編程序列的數據量來提高編程的速度,同時還能降低每個單元的功耗,和2D相比,降低了每個單元的耦合性,從而提高可靠性。尤其是在高速傳輸的時候,大幅度降低運行功耗,使得長時間使用的用戶延長使用時間。
看了上面的簡述有人可能會犯嘀咕,怎么又是TLC?筆者首先說明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日常所用的優盤一般都是TLC。再者隨著技術的成熟,如今TLC和MLC產品在性能方面的表現幾乎已經沒有區別,而在耐用性上,第一批TLC產品上市至今也并未出現過大規模的耐用性問題,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東芝這樣國際一線的廠商有能力將TLC在消費級產品上做出足夠的可靠性。
從外觀設計方面來說東芝TR200依舊延續了之前產品的材質與風格,鋁合金的盤身與7mm的厚度設計,讓這款產品雖然全新推出但在適用性方面沒有任何的問題,此次機身采用的是卡扣設計,筆者一度想拆開來一覽內部真容,但后來放棄了。
一樣有棱有角的盤身設計也讓東芝固態硬盤產品擁有極強的品牌辨識度與一致性,相信這也是東芝有意而為之的設計方式。
這樣全新的搭配讓我們對這款產品的性能表現到底如何充滿了期待。東芝表示這款產品已經正式上市,但性能表現我們通過測試先來了解一番。
首先先給出官方的數據,這樣一來有一個比較好的參考物。
首先上陣的是ATTO,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簡單易用的磁盤傳輸速率檢測軟件,可以用來檢測硬盤,U盤,存儲卡及其它可移動磁盤的讀取及寫入速率。
該軟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數據測試包, 數據包按0.5K, 1.0K, 2.0K直到到8192.0KB分別進行讀寫測試,測試完成后數據用柱狀圖的形式表達出來。能夠很好的說明文件大小比例不同時對磁盤讀取、寫入速度的影響。
可以看到在極限情況下,東芝TR200的表現非常出色,寫入534MB/s、讀取561MB/s,和官方宣傳的出入不大,甚至還略微超過,可以說也基本上到了SATA 6Gbps的極限了。
總結
從上述產品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東芝TR200在OCZ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的升級和變化,尤其是在包裝盒和正面的圖案來看,OCZ的科技風格被東芝逐步的替代或者說過渡。筆者猜測OCZ最核心的技術應該被保留在內部的芯片,用來輔助東芝在市場中的“圈地運動”。在性能表現方面,我們看到了東芝作為SSD大廠一如既往的硬實力,面對厚積薄發的東芝SSD,不止其它SSD品牌做何感想,反正筆者是心有余悸,尤其是96層Bics閃存的出現,讓人不由脊背發涼。未來怎樣且看“圈地運動”的進展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關于東芝:
東芝(Toshiba),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也是第二大綜合電機制造商,隸屬于三井集團。公司創立于1875年7月,原名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1939年由東京電氣株式會社和芝浦制作所合并而成。
東芝業務領域包括數碼產品、電子元器件、社會基礎設備、家電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芝從一個以家用電器、重型電機為主體的企業,轉變為包括通訊、電子在內的綜合電子電器企業。進入90年代,東芝在數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成功從家電行業的巨人轉變為IT行業的先鋒。
-
東芝
+關注
關注
6文章
1399瀏覽量
121236 -
固態硬盤
+關注
關注
12文章
1459瀏覽量
573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