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政府監管和資金收緊,中國利用人工智能(AI)幫助醫生診斷癌癥的初創企業正在為生存而戰。
根據畢馬威(KPMG)的數據,2017年和2018年,十幾家利用機器學習和圖像識別技術滿足中國精確醫療診斷需求的公司通過風投和私募股權基金籌集了1.42億美元。
這相當于同期該行業全球投資的四分之一,突顯出圖像識別技術是如何成為中國科技公司的一個強項——中國科技公司往往更善于應用AI而不是取得技術突破。
由于中國有大量患者、而能夠準確診斷的訓練有素的醫生緊缺,AI識別癌癥的應用潛力巨大,這吸引了投資者。初創企業與醫院建立了合作,可以訪問海量的中國患者數據。
但是,當局于去年8月出臺了法規,要求那些擁有通過CT掃描進行診斷的AI產品的公司申請醫療器械許可證,這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獲得。現在已經有8家公司申請,但尚未獲得許可證。
自2017年以來籌集了3.5億元人民幣(合5100萬美元)的推想科技(infervision)表示,已經收集了逾40萬幅肺部掃描圖片來訓練其圖像識別算法。在過去兩年中籌集了3億元人民幣深睿醫療(Deepwise)表示,其診斷系統一天從200家醫院生成逾2萬份報告。
但大多數公司尚未產生利潤。總部位于北京的數坤科技(Shukun Technology)在今年2月的一輪融資中籌集了2億元人民幣,并表示其診斷算法正在10家醫院進行試驗,但它承認自己仍在虧損。
由于經濟放緩和打擊金融領域風險的行動,中國曾經熱火朝天的風險資本市場在過去一年中已經降溫,初創企業眼下熱衷于通過向醫院出售服務來產生利潤。
圖瑪深維(12 Sigma)首席執行官鐘昕表示,監管流程走起來也相當昂貴,成本可達400萬元人民幣。該公司去年募集資金超過2億元人民幣,現在的目標是2019年實現年收入5000萬元人民幣。
鐘昕表示:“要獲得許可證需要更多的金錢和時間,許多小公司將會發現很難將產品推向市場。新入場者不容易。”
據鐘昕說,這個行業有超過50家初創企業,知名的中國醫院大多已經至少與其中一家建立合作。分析師表示,這個行業正變得擁擠。
中國風險投資公司道彤(Dalton)管理合伙人孫琦表示:“該行業在2016年開始變熱,然后誰能獲得最多投資,誰就是最強的。到了去年,變成了誰能夠獲得許可證,誰就是最強的。我認為將會有90%的AI公司死在這一階段。”
-
醫療電子
+關注
關注
30文章
1360瀏覽量
90124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208瀏覽量
238290
原文標題:中國AI醫療初創企業面臨資本短缺困境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t-1hjqr,微信公眾號:1號機器人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