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近30年,工業再次成為各國國民經濟的重要角色,甚至成為創新市場的“網紅賽道”,在這里,工業互聯網成為當之無愧的炸子雞。
但是,工業互聯網熱潮的背后是“轉型”的焦慮,對企業而言,外部環境如貿易戰、產業政策、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很多跨界經營帶來的競爭加劇,而同樣,內部運營效率低下、產品創新不足、質量不穩定等讓企業盈利能力不斷下降,這一切都比以往更大的讓人們產生了焦慮。因為,企業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巨大壓力,人們把希望寄托于工業互聯網解決各種問題。
今天,咱們就通過一些數據,分析一下工業互聯網目前的一些形勢。
只要火了,什么行業都不落下
名字中帶有“互聯網”三個字,讓整個工業互聯網行業的人都很激動,但是,事實上,工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全然不同。渾水摸魚的特別多,尤其是消費領域和工業領域,傻傻分不清楚,但是他們還是有區別的。
消費互聯網的市場是這個樣子:所有消費互聯網公司都是競爭對手,所有公司的商業模式也都是同一類模式:流量換錢。
平原市場,消費互聯網公司集中于幾大主戰場
而工業互聯網的市場是這個樣子:縱橫溝壑、高度分散、高度細分、高度隔離,他們如今四散在產業的深海,如同第一批海洋生物艱難地爬上陸地。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會有開篇各自為戰的局面了。
棋盤市場,工業互聯網四下落子
縱觀消費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差異,底下這個圖其實就能說明白。
接著,便是登上這個大陸的幾個物種:
第一類,是“哪里都摻和一腳”的BAT。
第二類,工業龍頭企業:富士康,三一集團、徐工集團、海爾、航天科工等是其中代表。
第三類,是用友、東方國信、浪潮等頭部ICT企業。
還有第四類,一大批擁有相關背景的創業公司,如昆侖數據、天澤智云、寄云科技、全應科技、黑湖科技等。
勞動力下降的硬傷迫使企業焦慮
縱觀我國制造業,過去的粗放發展之路越走越窄,工業互聯網有可能讓這三種升級在部分領域疊加發生,帶來巨大的增益。再加上近年來,人力成本的上漲、消費個性化等新趨勢又讓工業升級有了新的迫切性。
2010-2018年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
據GE發布的《工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在未來15年內,幾個關鍵的工業領域,1%的效率提高將帶來巨大的收益。據安信證券計算,工業互聯網在工業領域提升1%的效率相當于給我國帶來2980億元的經濟增值。
工業互聯網提升1%效率在各行各業帶來的價值
政策、資本持續加碼
正是出于對工業互聯網這一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看好,政策和資本都在加碼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自2017年起,國務院、工信部等部門已發布數份文件。
2017年底-2018年我國發布的工業互聯網相關政策
資本也對工業互聯網顯示出空前的熱情。二級市場,僅2018年2到3月的一個月內,與工業互聯網相關的A股上市公司中都有達到60%以上的增長,共有20家知名企業及投資機構進入戰略配售名單,包括BAT、上海國投、中央匯金、國投等。
一級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有40多家工業互聯網公司獲得了融資,相較于2017年增長了一倍多,其中近億元的大額融資有4起。
2018年工業互聯網領域融資情況
工業互聯網應該是一種自我驅動力
不是因為它火了就該去看它,畢竟歲數大了人都當不了什么狂熱的粉絲,心臟受不了。對于工業互聯網而言,不該是跟風,應該是:需要就用,也就是說:工業互聯網應該是一種“自驅”式的發展。
我的確有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數據支撐,通過工業互聯網技術可以將數據匯集,并來監測整個生產過程中的OEE影響因素,并提升整個產線的持續改善,通過數字孿生技術來進行早期驗證,這些是為了提高投資安全性,并且用以應對各種變化的生產需求。
因此,工業互聯網在任何時候必須和自身提升競爭力緊密相關,不要為了上平臺而上平臺,為了上云而上云,很多時候人們都把這些項目當做“首長工程”來對待。
走在前面的人,往往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而走在后面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做這件事情,這樣其實后果會比較嚴重,因為,如果你沒有與自己的主營業務相關,那么這個耗時費力的項目最終可能會耗盡企業的資源而沒有產出。
再然后,跟風的人一般都不大注重質量,你要想一想,這畢竟是你自己用的東西。舉個例子,人們常說一流企業賣標準,其實,很多人似乎把標準當做了一個“壟斷”的牌,而事實上,標準只是技術與管理水平的外顯,而標準的背后是企業的整體實力,因為標準代表對技術的橫向與縱向的集成能力,也代表對需求的把握能力。
這個毛病在國內舊顯得比較明顯:即使是在大廠,即用戶端,我們同樣會發現第一關數據的“連接”障礙在過去一直沒有被解決,因為國內即使是非常大的企業也缺乏在內部數據標準的制定上的工夫,因為我們賺快錢,都是引進了系統,而又來多是八國聯軍的態勢,以前忙著賺錢,至于長期如何構建數據架構,進而能夠互聯進行全局優化,這個事情在當初是沒有人考慮的。
因此,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們遺漏了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和策略路徑,使得缺乏標準,現在又需要回頭去制定標準,該走的路看來一點都省不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如果中國要從工業大國變成工業強國,精細管理一定要戰勝粗放發展,速度與激情將被專業與韌性取代。這種變化,已開始在對一片片刀具的精確預測、對一臺臺空壓機的精準調參、對一座座鍋爐的改造優化中照進現實。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42瀏覽量
53629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3瀏覽量
94145
原文標題:A股最火的工業互聯網真的能為我國制造業雪中送炭?
文章出處:【微信號:htyunwang,微信公眾號:工業互聯網觀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