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無法說話的人來說,這是一項重大進步,因為這項技術創造了一種直接將思想轉換成言語的途徑。
人工智能通過解釋身體發出的電子信號,在幫助截癱患者行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讀心術也成為可能,人工智能大腦植入設備可能是下一個發展突破。
《自然》(Nature)雜志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重點介紹了一個新發現,該發現突破了人類想象力的邊界,挑戰了一些讓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有屬性。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人工智能如何通過解讀大腦信號,形成語言(文章甚至還提供了一段音頻讓你能親自聽一下)。對于那些無法說話的人來說,這是一項重大進步,因為這項技術創造了一種直接將思想轉換成言語的途徑。
這一發現的深意不僅僅在于語言的再創造:人工智能被用來破譯腦電波,然后將神經沖動進行重組。雖然這項研究更關注的是構成語言的機械成分,例如直接的肌肉運動,但實驗過程也包含從思維發展的早期階段獲取信息來組建語言,這些語言在70%的情況下都可以識別。換句話說,人工智能其實將人說話之前的動作代碼進行了翻譯。
人工智能通過閱讀神經網絡的輸出,還可以重現另一種感觀:視覺。例如,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將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數據與機器學習相結合,將大腦感知到的內容可視化。這種大腦活動的圖像重建——通過人工智能進行轉化——在計算機屏幕上重新創造的圖像甚至連外行的觀察者都認為是原始的視覺刺激物。
真正有意思的是:這些進步創造了一種可能性,由人工智能和技術(而非人類)擔當媒介的直接溝通可以達到一種新水平。
目前正在采取措施,將這種技術從研究過渡到現實生活中。現在正在動物身上測試電子網板的使用——一種放置在大腦中并與實際神經細胞隔離的柔性電路微觀網絡。埃隆·馬斯克也參與了這項事業,研究如何處理直接發送給人腦或人腦直接發出的沖動。他的公司Neuralink目前正在使用神經花邊技術開發計算機和大腦之間的接口——相當于一種細胞的基礎架構,可以將微電極整合到大腦結構中。
未來,人與機器之間的區別將變得更加模糊:人工智能可能很快就會找到一個新家,不是作為一個外部設備,而更像是一個生活在我們體內的神經機械生物系統。目前,人們可以將語言和視覺編碼成感官數據,未來還可能發明能與生物機體兼容的微型接口,這將推動生物學和技術發展開拓出新前景,屆時人體部位和電子零件相結合,將能夠超越細胞和電子的局限性。
-
計算機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519瀏覽量
88216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25瀏覽量
238964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425瀏覽量
132771
原文標題:人工智能現在已經能夠讀取你的想法,并轉化成語言和圖像
文章出處:【微信號:vision263com,微信公眾號:新機器視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